四種涅槃,教義名數。亦稱“涅槃四義”。瑜伽唯識對於“涅槃”的詮釋和分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種涅槃
- 別名:涅槃四義
- 性質:教義名數
- 出處:《成唯識論》
四種涅槃,教義名數。亦稱“涅槃四義”。瑜伽唯識對於“涅槃”的詮釋和分類。
四種涅槃,教義名數。亦稱“涅槃四義”。瑜伽唯識對於“涅槃”的詮釋和分類。出處解釋據《成唯識論》卷一○,即:(1)“本來自性清淨涅槃”。“謂一切法相真如理,雖有客染而本性淨;具無數量微妙功德,無生無滅,湛若虛空;一切有情平...
涅槃是修證佛法所能得到的修證結果;佛法中一共有四種涅槃可為修行人證得:本來自性清淨而有染污涅槃、有餘依涅槃、無餘依涅槃,以及無住處涅槃。小乘佛法的修行人,能證有餘依涅槃與無餘依涅槃,不能證得本來自性清淨而有染污涅槃...
涅槃四德,佛教用語,即常、樂、我、淨四種功德。其實常、樂、我、淨本來是四顛倒見,是指世人將 無常為常、苦作為樂、無我妄作我、不淨為淨。而在佛法當中,所不否認的常樂我淨,是指離於貪 嗔痴、出脫五陰後:解脫了無常的...
是有二種:一有餘涅槃,二無餘涅槃;聖人今世所受五眾(即五陰,指身)盡,更不復受,是名無餘涅槃。"法相宗以此"二種涅槃"為二乘所得,列在"四種涅槃"之中。但另據《瑜伽師地論》卷八○說,"於有餘依及無餘依涅槃界中"...
大般涅槃經(梵Mahāparinirvāna-sūtra)漢語拼音dà bō niè pán jīng佛教經典。亦稱《大本涅槃經》或《大涅槃經》,簡稱《涅槃經》。北涼曇無讖譯。40卷。經書介紹 成經年代 此經提及佛將滅時, 有一佛弟子名須跋陀(與佛入...
大乘還分性淨涅槃和方便淨涅槃兩種。本有的法身,名性淨涅槃,即真如法性,亦稱性德涅槃;假六度緣修,本有法身顯現,名方便淨涅槃,亦稱修得涅槃。法相宗綜合了大小乘涅槃學說立四種涅槃:①自性清淨涅槃。雖有客塵煩惱,而自性清淨...
大般涅槃經(梵Mahāparinirvāna-sūtra)漢語拼音Daboniepanjing 佛教經典。亦稱《大本涅槃經》或《大涅槃經》,簡稱《涅槃經》。北涼曇無讖譯,共40卷。Mah□parinirv□□a-□□tra佛教經典。亦稱《大本涅□經》或《大涅□經》, ...
敬愛法彼此相愛,永離怨親,不著於惡,不驚於染淨,不動於生死,而至於涅槃,在於煩惱而成菩提。所以有於蓮壇修此法之誠也。四降伏法者三角。怨為赤色,且火吽軌云:大日經疏等以赤色為降伏色,當時用青或黑色。秘藏記尊勝軌(...
四、無住處悲智相兼,不住生死涅盤故,即大乘之無餘。四種之中,無住處涅盤也,謂不住菩薩變易生死,不住二乘灰斷涅盤,即真無住,名為無餘。涅槃傳說 傳說中,鳳凰是人世間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它就要背負著積累於人世間的所有...
般涅槃是完全涅槃。而有餘、無餘的思想是受到了耆那教等外教的影響,也加入了存在論的見解,這是佛教本來所沒有的。到了大乘佛教,前面的二種涅槃又加入了自性清淨涅槃與無住處涅槃,成為四種涅槃。心性即佛性,本來是清淨的,具有常...
梵語 apratisthita-nirva^na。又作無住涅槃。為唯識宗所說四種涅槃之一。即不住於生死、涅槃之涅槃,稱為無住處涅槃。菩薩以大悲憐愍有情,故不住涅槃;又以般若濟度有情,故不住生死,此無住處涅槃,即指菩薩之涅槃而言。據成唯識...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1),應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2),若胎生(3),若濕生(4),若化生(5),若有色,若無色(6),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7),我皆令入無餘涅槃(8)而...
二.正思維。與無漏心四諦行觀相應的思維,以四諦智慧,發動四諦觀的覺知,等量四諦之境界,為使智觀得到增長,可以斷惑證真,入大涅盤,這叫做正思維。三.正語。修四諦觀,以無漏智慧舍除四種邪命,1.方口食,如遊說四方等,2....
4為真理的獲得,5為涅槃的作證,就是四念住。.哪四種?在這裡,諸比丘!比丘在身隨觀身而住,熱心、正知、具念,引離在世間的貪、憂;在諸感受隨觀諸感受而住,熱心、正知、具念,引離在世間的貪、憂;在心隨觀心而住,熱心...
而《華嚴》、《法華》、《涅槃》、淨土諸經、《藥師經》、《圓覺經》等,以立為主。而本經則破立均攝,破立均等。所謂[破],即是破凡夫、外道、魔道、小乘、乃至大乘權教。所謂[立],即是確立、建立大乘、無上乘心地法門、如來...
(5)敘述各界有情,由卵、胎、濕、化四種形式而產生,在產生的時候具有那幾種色聚,產生之後如何增加那幾種色聚,在死的時候那些色聚又是怎樣消滅等的問題。(6)論涅槃。本論開頭說第一義存在的有心、心所、色、涅槃四法,上面已...
墨筱:涅槃四轉,來歷神秘(蕭凡對她知道一二,其它人都對她完全不解。)擁有四件神器(死亡號角、如意觀天鏡、空靈之甲、手握三件只有中央帝界老古董手中才可能有的神兵,更有遇神殺神-遇佛殺佛的滅絕之光)(她和蕭凡於紅岩城初見...
三十七道品,為梵語bodhi-pakşaka之意譯,又作菩提分、覺支,即為追求智慧,進入涅槃境界之三十七種修行方法。又稱三十七覺支、三十七菩提分、三十七助道法、三十七品道法,為四聖諦中道諦的仔細開展,是佛教修行的基本內容,是趨向...
正法乃是世尊所善說,能導向涅槃,智者通過禪修能於現世中親自證知。僧伽是善行道者、正直行道者、如理行道者、正當行道者,是依照世尊所教導的正法、律隨順修行的聲聞聖弟子,即證悟四種聖道與四種聖果的聲聞弟子,是值得供養、布施...
此見性,常修道位,亦即[分證覺],即於六十位修證過程中,分分斷無明,即得分分見;是故《大般涅槃經》中說:[十住菩薩猶見不了了。]意謂:十住菩薩雖有見性,但仍不能了了全見,是故,於此位中,尚非現量境界,而仍屬比量智。
此四種樂又稱四味、四無罪樂,乃超越世間之寂靜世界所具有之四種樂味。四種樂加上涅槃樂,則為五種樂。[大毗婆沙論卷十四、卷七十八、俱舍論卷三、卷十五、成唯識論卷五、梁譯攝大乘論釋卷十三、卷十五、華嚴經探玄記卷七、...
塔爾寺曬大佛,在每年農曆四,六月兩次法會時舉行,意思是為紀念釋迦牟尼誕生,成道,涅槃和彌勒出世及宗喀巴誕生,涅槃;通過曬佛讓信徒們瞻仰佛像,沐浴佛恩,並防佛像遭蛀。塔爾寺有“獅子吼”,“釋迦牟尼”,“宗喀巴”,“金剛薩捶”...
又涅槃稱不死;密教灌頂中表金、胎兩部不二之灌頂水,稱作不死甘露。瑜伽 七卷六頁云:不死矯亂論者:謂四種不死矯亂外道。如經廣說應知。彼諸外道,若有人來,依最勝生道,問善不善;依決定勝道。問 苦集滅道 ;便自稱言...
令歸敬三寶,永離生死,至涅槃(22)樂。但於佛法中所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塵,或毫髮許,我漸度脫,使獲大利。唯願世尊,不以後世惡業眾生為慮。”如是三白佛言(23):“唯願世尊,不以後世 惡業眾生為慮。”爾時佛贊地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