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知台

四知台

四知台又名辭金台,在今山東省萊州市境內,因關西夫子楊震出仕後不受私謁、暮夜卻金的故事得名,為昌邑古城中的八景之一,被稱為震台月霽。除四知台外,當地民眾為紀念楊震。還自發地修築了"名宦祠"、"忠愛祠"、"二公祠"、"三賢祠"、"我師祠"、"四知堂"等祠廟,為楊震樹碑立傳,表達百姓深切的懷念和虔誠的敬仰。

四知堂在今萊州市政府大院,其原是古東萊郡和萊州府治所在地,原府署大堂後曾有一座高大房屋,大門迎面北壁巨匾高懸,匾上為藍底金字"四知堂"三字。《萊州府志》載:"府署大門內,西為楊公祠,大堂後為四知堂",此建築當是紀念楊震的所有建築中最宏偉的一座。

因四知台曾被列為昌邑城的八景之一,有人便題詩日:

人間無處不天公,卻笑黃金饋夜中。

千載四知台下過,馬頭猶自起清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四知台
  • 地理位置:山東省萊州市
  • 著名景點:震台月霽,昌邑古城中的八景之一
典源,典源譯文,

典源

《後漢書·楊震傳》
楊震字伯起,弘農華陰人也。八世祖喜,高祖時有功,封赤泉侯。高祖敞,昭帝時為丞相,封安平侯。父寶,習《歐陽尚書》。哀、平之世,隱居教授。居攝二年,與兩龔、蔣詡俱征,遂遁逃,不知所處。光武高其節。建武中,公車特徵,老病不到,卒於家。震少好學,受《歐陽尚書》於太常桓郁,明經博覽,無不窮究。諸儒為之語曰:“關西孔子楊伯起。”常客居於湖,不答州郡禮命數十年,眾人謂之晚暮,而震志愈篤。後有冠雀銜三鱣魚,飛集講堂前,都講取魚進曰:“蛇鱣者,卿大夫服之象也。數三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升矣。”年五十,乃始仕州郡。大將軍鄧騭聞其賢而辟之,舉茂才,四遷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之郡,道經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後轉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謁。子孫常蔬食步行,故舊長者或欲令為開產業,震不肯,曰:“使後世稱為清白吏子孫,以此遺之,不亦厚乎!”

典源譯文

楊震字伯起,弘農華陰人。八世祖楊喜,漢高祖時因功封赤泉侯。父親楊寶,學《歐陽尚書》,哀帝、平帝時,不問世事,隱居教學。居攝二年(7),同龔勝、龔舍、蔣詡一道被徵召,不受,逃跑,不知所在。光武帝非常讚賞他的氣節。建武中,公車特別徵召他,以年老多病,不應,在家去世。楊震少年時愛學習,從太常桓郁學《歐陽尚書》,通曉經術,博覽群書,專心探究。當時儒生為之語說“:關西孔子楊伯起。”居住湖城,幾十年不答州郡的禮聘。很多人說他年紀大了,應該出去做官了,楊震不仕的志概,更加堅決。後來有冠雀銜了三條..魚,飛棲講堂前面,主講老師拿著魚說:“蛇..,是卿大夫衣服的象徵。三是表示三台的意思,先生從此要高升了。”五十歲才作州郡之官。大將軍鄧騭聽說楊震是個人才,舉他為茂才,四次升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他去郡經過昌邑時,從前他推舉的荊州茂才王密正做昌邑縣長,去看楊震,晚上送金十斤給他。楊震說“:老朋友知道你,你為什麼不知道老朋友呢?”王密說:“晚上沒有人知道。”楊震說:“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慚愧地走了。後轉涿郡太守。公正廉明,不接受私人請託。子孫蔬食徒步,生活儉樸,他的一些老朋友或長輩,想要他為子孫置產業,他說:“讓後世的人稱他們為清白吏的子孫,不是很好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