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瀆神

四瀆神

四瀆神,即長江(古稱揚子江)黃河淮河濟水四大獨流入海的河川神,在中國民間信仰中是河川神的代表。河流崇拜,在中國起源很早,但同山嶽崇拜一樣,地方性很強,並無統一的河神或水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瀆神
  • 地域:中國
  • 包括:長江、黃河、淮河、濟水
歷史記載,江神,基本信息,古書記載,相關信息,河神,基本信息,古書記載,其他河神,淮神,基本信息,古書記載,濟神,基本信息,古書記載,

歷史記載

《爾雅·釋為》:“江、河、淮、濟為四讀。四讀者,發源注海者也。”漢應創《風俗通·山澤》說:“《尚書大傳》、《禮三正記》也云:江、河、淮、濟為四讀。讀者,通也,所以通中國垢法、民陵居,殖五穀也。江者,貢也,珍物可貢獻也。河者,播也,播為九流,出龍圖也。淮者,均,均其務也。濟者,齊,齊共度量也。”中讀信仰最早可能與自然崇拜有關,讀神的主要職能為興雲降雨,但後來逐漸社會和人神話。據說自周開始,就以四讀作為河的代表由天子祭掃。機記·王制》載:“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三公,四該視諸侯。”《漢書·武帝紀》:(建元元年)沼曰:“河海潤千里。其令調官修山之把。”漢宣帝時,正式以四讀神作為河川代表列入國家把典,設立專門的祭把制度。《漢書·郊把志下》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門年),“制詔太常:‘夫江海,百川之大者也,今閉焉無調。其令詞官以禮為歲事,以四時把江海洛水,祈為天下車年後。’自是五嶽,四澳皆有常禮,”唐代天定六載(747年),“河讀封靈源公,濟讀封清源公,江濱封廣源公,淮濱封長源公,《舊唐書·禮儀志四》)。宋仁親康定元年(1040年),“詔封江瀆為廣源王,河瀆為顯聖靈源王,淮瀆為長源王,濟瀆為清源王”。(《宋史·禮志八》)。元代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加封江瀆為廣源順濟王,河瀆靈源弘濟王,淮瀆長源博濟王,濟該清源善濟王”。(《元史·祭祖志五》)。明代“並去前代所封名號”,分別稱東讀大淮之神,南演大江之神,西讀大河之神,北讀大濟之神,崇奉依舊。

江神

基本信息

長江之神,有地方性的長江之神和整體性的長江之神之分,對長江的崇拜,開始是自發性的,因而也是地方性的,大一統的國家形成後,國家祭掃江神,才有整體意義上的江神。《史記封禪書》言秦共天下後,江水桐蜀《正義》引《括地誌》云:“江該詞在益州成都縣南八里,秦並天下,江水飼蜀。”即在蜀地祭詞象徵整條長江的神靈。
四瀆神

古書記載

江神之一,《廣雅》云:“江神謂之奇相”有關奇相的記載:《茶香室四鈔》卷二十:“宋。張唐英《蜀壽杌》云:時大霖雨,禱於奇相之祠。唐英按右史,震蒙氏之女竊黃帝玄珠,沈江而死,化為此神,今江瀆廟是也。
《鑄鼎余聞》卷二:《軒轅黃帝傳》云:蒙氏女奇相,女竊其元珠,沈海去為神,上應鎮宿旁及牛宿。郭噗《江賦》曰:奇相得道而宅神,即今江濱廟是也。
《正義》:《括地誌》云:“江該詞在益州成都縣南八里。秦並天下,江水詞蜀。”
《華陽國志》云:“蜀守李冰於彩門解立江神詞三所。”
江瀆之神,唐封廣源公,宋封廣源王,元封廣源順濟王
江神之一,其所管轄地只是湘江。  《史記·封禪書》人江水,祠蜀。(《索隱》。《江記》云:“帝女也,卒為江神。”)  《山海經,,中山經》: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於江 淵。郭噗注。天帝之二女而處江為神也。汪紱註:帝之二女,謂堯之二女以妻舜者娥皇女英也。相傳謂舜南巡,崩於蒼梧,二妃奔赴哭之,隕於湘江,遂為湘水之神,屈原《九歌》所稱湘君,湘夫人是也。

相關信息

《月令廣義歲令一》:江神即楚大夫屈原。《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二:江濱,楚屈原大夫也。唐始封二字公,宋加四字公,聖朝加封四字王,號“廣源順濟王”。

河神

基本信息

河神即黃河水神,是中國古代最有影響的河流神,殷王朝建立以後,對河神的祭祀極為重視,建立河神廟,春秋戰國時地方性的河流崇拜十分活躍。《史記?封禪書》:及秦共天下,令調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水曰河,調臨晉。州日唐書?禮儀志四》:(唐玄宗天寶六載)河讀封靈源公。《宋志?禮志八》:仁宗康定元年,沼封河讀為顯聖靈源王。《元史?順帝紀》:至正十一年加封河讀神號靈源神佑宏濟王。
四瀆神

古書記載

河神的統一稱呼叫河伯,即常說的河伯;河伯名馮夷(或作冰夷,無夷),始見於《莊子》、《楚辭》、《山海經等》。又《文選》李善注以川後為河伯,《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以禹強為河伯。
《重修緯書集成》卷六《龍魚河圖》:河姓公名子,夫人姓馮名夷君。河伯姓呂名公子,
夫人姓馮名夷。上古聖賢處所記曰:“馮夷者,弘農華陽人也,在廢關提道里住,服八石,得水仙,為河伯
《神異經?西荒經》:西海水上有人乘白馬,朱鬣白衣玄冠;從十子童子,馳馬西海水上,如飛如風,名日河伯使者。
《真靈位業圖》:太清右位,河伯(是得道之人所補)《酉陽雜俎?前集》卷一四:河伯人面,乘兩龍,一日冰夷,一日馮夷,又回人面魚身。《金匱》言,一名馮循(一作修);《河圖》言,姓品名夷;《穆天子傳》言無夷;《淮南子》言馮遲;《聖賢記》言,服八石,得水仙,《抱朴子》曰,八月上庚日溺河。
《歷代神仙通鑑》卷二;冰夷一名馮夷,人面蛇身,控鄉提首人,嘗入華陰服入石,得凌波泛水之道。北居陽汗陵門之山,與蜚廉互相講術。初探從極之淵,深入三面仍,師玄冥大人學混沌之法。起而見有神鳥吸水灑空,施化為雨水。冰夷及置食水濱,時時招引,習熟為伴,可置懷袖,名曰商羊,是烏生於有巢氏,特采雨露之精,能大能小,吸則勃海可枯,施則高原可沒。(按:助量尤與黃帝作戰。)
《歷代神仙通鑑》卷一五:黃河、澄清尊神河伯

其他河神

《真靈位業圖》:太清右位:河候。
《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二七引《滑縣誌》河候祠在縣南一里。漢東郡河決,太守王尊以身填之,水乃卻。及卒,民為立河候祠祀之。
地方性的河神還有河陰聖后《續文獻通考?群把考》三:金世宗大定二十七年正月,加鄭州河陰縣黃河神號田昭應順濟聖后,賜廟額靈德善利。尚書省奏言:鄭州河陰縣聖后廟,前代河水為患,屢禱有應,嘗加封號,廟額。今因禱祈,河遂安流,乞加褒贈。帝從其清,特加號賜額,歲委本縣長官春秋致祭。
河神陳平
《月令廣義?歲令一》:河神即漢相國陳平。《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二:河讀,漢陳平也。唐始封二字公,宋加四字公,聖朝加封四字王,號“靈源弘濟王”。
河神泰逢氏
《歷代神仙通鑑》卷一:時有泰逢氏居於和山,是山曲回五重,實惟河之九都。泰逢好游,出駕文馬,出入有光,能動天地之氣,致興雲雨。民稱之曰吉神,一曰沒為河神。
金龍四大王
《清朝文獻通考群祀考》二:順治三年敕封顯佑通濟之神。臣等謹案:《會典》載;神謝姓名緒,浙人,行四,讀書金龍山。明景泰間建廟沙灣。蓋崇祀已久。至是加封。廟祖宿遷,從河臣清也。

淮神

基本信息

淮水之神有二。一是上古神話傳說中的淮水之神,一是秦漢之後作為準水象徵而受人祭掃的神靈。上古神話傳說中的淮水之神,叫無支祁。《淮陽記》按《古岳讀經》云:禹治水,三至桐柏山,乃獲渦水神名無支祁,喜應對言語,辨江淮之淺深,原限之遠近,形若獼猴鼻高額,青驅白首,金月雪牙,
四瀆神
頭伸百尺,力逾九象,搏擊騰掉,疾奔輕利,若倏忽之間,人觀之不可久。禹授之童律,童律不能制;授之鳥木田,烏木田不能制;授之庚辰,庚辰能制,頸鷂牌相,於是木扭水靈,火躍石怪,鼻穿金鈴,徒淮泅陰,攪龜山之足,準水乃安流注于海。

古書記載

秦將淮河列入祀典,《史記?封禪書》:及秦並天下,令詞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於是自晴以東,名山五,大川祠二,水曰濟、曰淮。《漢書?郊把志下》:難於平氏,濟於臨邑界中,皆使者持節侍調。《鑄鼎余聞》卷二:《太平衰字記》十六:河南道泅州淮渦神龜山之下。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二:淮瀆,唐裴說也,唐始封二字公, 宋加四字公,聖朝加封四字王,號“長源廣濟王”。

濟神

基本信息

濟水稱為濟讀,濟水之神也是秦代列入祀典的。

古書記載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二:濟讀,楚伍大夫也。唐始封二字公,來加四字公,聖朝加封四字王,號“清源漢濟王”。《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二七:《酉陽雜俎》:平原縣西十里,舊有社林。南燕太上末,有邵敬伯者,家於長白山,有人寄敬伯一函,書言:“我吳江使也。令我通向於濟伯。今須過長白,幸君為通之。”乃教敬伯,但於杜林中取杜葉,投之於水,當有人出。敬伯從之,恍他見人引出。敬伯懼水,其人令敬伯閉目,似入水中。豁然宮殿宏麗,見一翁年八九十,坐於精床,發函開書曰:“裕興超滅。”侍衛者皆圓,具甲冑。敬伯辭出,以一刀子贈敬伯曰:“好去,但持此刀,當無水厄矣。”敬伯出,還至杜林中,如夢覺而衣裳初無沾濕。果其年來武帝滅燕。敬伯三年居兩河間,夜中忽大水,舉村皆沒。唯敬伯坐一榻床,至曉著履,下者之床,乃是一大黿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