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河大橋是中國,是中國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內連線宜昌市與恩施市的高速通道,是上海-重慶高速公路(國家高速G50)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國內首座山區特大懸索橋。
四渡河大橋於2004年8月20日動工興建;於2008年10月24日完成合龍工程,大橋全線貫通;於2009年11月15日通車運營。
四渡河大橋西起野三關隧道,上跨四渡河水道,東至八字嶺隧道;橋面為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設計速度為80千米/小時;總投資6.18億元人民幣。
基本介紹
建設歷程
橋樑位置
建築設計
建築結構
- 整體布局
- 設計特點
結構特點 | |
主橋 | 主橋為特大單跨雙鉸鋼桁架加勁梁懸索橋。 |
引橋 | 引橋採用先簡支後剛構T梁,左右半橋分開設計。 |
主梁 | 本橋加勁鋼桁梁有主桁梁、上下平聯、橫向桁架組成,主桁架採用華倫式,上、下平聯採用K形體系;主桁片上、下弦桿、橫樑上、下弦桿採用箱形截面,腹桿及上、下聯軍採用工字型截面。 橋面系採用縱向工字鋼樑與混凝土橋面板的組成形式;橋面板採用預製混凝土板,橋面板通過接縫處縱樑上的剪刀釘與鋼縱梁結合形成組合結構,各跨橋面板件採用橋面連續結構。 鋼桁加勁梁在索塔處設定塔連桿做豎向支承,塔連桿上端與預埋在索塔內側壁上的鋼托架鉸接,下端與桁架上弦桿上的耳板鉸接;鋼桁架及橋面系縱梁外露採用電弧噴鋁塗裝長效防腐,同時其箱形構件內表面採用塗裝防腐。 |
主塔 | 塔柱形式為門型,由於主橋位於單向縱坡路段,兩橋塔上塔柱高度相差較大;宜昌岸橋塔設上、下兩道橫樑,恩施岸橋塔設上、中、下三道橫樑,橫樑為薄壁結構,均設定水平面內的預應力束,預應力束採取凹槽式錨固,用封錨混凝土補平。 |
纜索 | 主纜採用預製平行鋼絲索股,索股為鍍鋅鋼橋鋼絲組成,呈豎向排列成尖頂的正六邊形;索股兩端設錨頭與錨碇的錨固連線器拉桿相連,索股錨頭採用套筒式熱鑄錨。 吊索採用高強度毒性平行鋼絲束,外包PE層防護;上下接頭採用鉸銷與主纜索夾和加勁桁梁連線。吊索上下錨頭採用熱鑄錨,錨頭由錨杯與叉形耳板螺紋連線。 |
錨碇 | 宜昌按採用隧道式錨碇,分左右兩側,其中前錨面頂部為圓弧形;恩施岸採用重力式錨碇,錨碇下部開挖成鋸齒形,並對底部基坑進行加固,錨碇前側底部設基座,與後部錨體、側面鞍室形成閉合體系,鼻涕體系中部下層充填C20混凝土,頂部充填C15碾壓混凝土,鞍室頂板採用厚預製實心板,採用C40聚丙烯合成網狀纖維混凝土。 |
參考資料: |
設計參數
標準結構 | |
公路等級 | 高速公路 |
設計速度 | 80千米/小時 |
車道設定 | 雙向四車道 |
荷載標準 | 公路-Ⅰ級(汽車—超20級、掛車—120) |
基本風速 | 28米/秒 |
坡度係數 | 2.41%上坡(單向) |
防震等級 | 基本烈度為VI度,按VII度設防 |
參考資料: |
設備設施
- 燈光照明
- 旅遊觀光
運營情況
- 票價票制
建設成果
技術難題
科研成果
技術名稱 | 所獲獎項 |
《2010年度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特等獎》 | 200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
《四渡河深切峽谷懸索橋關鍵技術研究》 | 2009年度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 |
《複雜地形地質條件下山區高速公路建設成套技術》 | 2010年度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特等獎 |
2011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
參考資料: |
榮譽表彰
項目名稱 | 所獲榮譽 |
四渡河大橋 | 2010年度中國公路勘察設計協會公路交通優秀設計二等獎 |
2016年第十三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 | |
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