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歷程
2012年,中國交通部成立北盤江大橋(北盤江第一橋)科研項目,貴州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協同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學、貴州省公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和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共同承擔,為西部交通建設項目。
2013年,北盤江第一橋開工建設,由雲、貴兩省共同建設。
2016年9月10日,北盤江第一橋完成合龍。
2016年12月29日,北盤江第一橋建成通車。
2017年,“北盤江大跨度鋼桁梁斜拉橋建設與養護管理關鍵技術研究”通過驗收。
橋樑位置
北盤江第一橋位於中國雲南省與貴州省交界處的泥豬河上,東與水城縣都格鎮相連,西與曲靖市宣威市普立鄉相交;大橋為
杭瑞高速公路(國家高速G56)組成部分。
建築設計
建築結構
北盤江第一橋主橋採用雙塔雙索麵鋼桁梁斜拉橋,主梁採用由鋼桁架和正交異性鋼橋面板結合的鋼桁梁結構體系,主桁架採用普拉特式結構。通過在混凝土檢修道、主桁弦桿內灌混凝土的壓重形式平衡主、邊跨恆載及活載的重量。斜拉索上端錨固於上塔柱內的鋼錨樑上,下端錨固於主桁架上弦桿的鋼錨箱上。橋塔採用H形鋼筋混凝土結構。橋塔基礎採用群樁基礎。
設計參數
北盤江第一橋全長1341.4米,跨徑布置“80米+2×88米+720米+2×88米+80米”;貴州側和雲南側橋塔高度分別為269米和247米,橋面至江面垂直距離為565.4米,橋塔頂部至江面垂直距離為740米;全橋共設112對224根斜拉索。
技術標準 |
公路等級 | 高速公路 |
道路規模 | 雙向四車道,設中央分隔帶和緊急停車帶 |
設計速度 | 80千米/小時 |
最大坡度 | 1.1%(縱坡)、2.0%(橫坡) |
基準風速 | 26.03米/秒 |
抗震數值 | 0.083米/平方秒 |
數據資料 |
運營情況
● 票制票價
北盤江第一橋屬於杭瑞高速公路部分段,小型載客汽車從普立收費站到都格收費站單次路費為20元。
建設成果
技術難題
北盤江大橋第一橋地處高原邊界深山地區,跨越河谷深切600米的北盤江“U”形大峽谷,地勢十分險峻,地質條件非常複雜。當地地質災害頻發,風大、霧、雨、凝凍等惡劣的自然氣候環境,給大型橋樑的抗風、凍雨條件下的結構安全和運營帶來嚴峻考驗。在建設中,施工單位按照“多彩貴州·最美高速”發展理念,大橋從設計、施工、運營全過程始終堅持最小程度破壞、最大限度保護,實現低成本、低污染、低耗能的建設目標。通過開展橋樑集中排水、主橋邊跨頂推施工和500兆帕高強鋼筋的套用,最大限度減小橋面污水對土壤及水系的影響,極大減少對土地資源的占用,同時簡化鋼筋現場綁紮,方便施工,達到節能、降耗、減排和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 “智慧型”混凝土
北盤江第一橋建設期間,研發了一種智慧型”混凝土,學名叫“機制砂自密實混凝土”,能夠自動流動均勻地填密充實模具里的空間,既保證質量又節約施工成本。
● “體檢”雲計算
北盤江第一橋的設計師利用雲技術,研發建立一個集“建設、管理、養護”於一體的橋樑管養綜合信息化台。通過安裝在橋上的感測器,把橋樑的索塔、橋面等數據傳送到橋樑基礎信息雲和橋樑監測養護信息雲,然後分析決策雲對前面傳送的數據進行分析,將數據傳送到管理者的手機和平板電腦上。
科研成果
北盤江第一橋參建單位貴州公路集團結合大橋施工技術,先後申請各類專利13項、施工工法3項、技術指南2套和軟體著作權6項。
北盤江第一橋在建設過程中完成了中國交通運輸部科研項目,為山區大跨度鋼桁梁斜拉橋架設提供一種全新的施工工藝和方法,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縱移懸拼施工新工藝申報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7項。
榮譽表彰
2018年,北盤江第一橋獲第35屆國際橋樑大會“諾貝爾獎”——古斯塔夫斯金獎。
● 所創記錄 經金氏世界紀錄有限公司認證,北盤江第一橋獲“世界最高橋”之稱,載入世界紀錄大全史冊。
截至2018年12月,北盤江第一橋為世界最大跨徑鋼桁架梁斜拉橋。
文化特色
● 科技文化
2018年9月23日,“創科博覽2018”在香港開幕,北盤江第一橋代表貴州唯一“作品”在博覽會展出;10月9日至14日,北盤江第一橋作品在“澳門科技周暨中華文明與科技創新展”中展出。
價值意義
北盤江第一橋是杭瑞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大橋的建成結束了宣威與水城不通高速的歷史,兩地行車時間從4個多小時縮短至1小時之內,對構建快進快出高速公路網路具有重大推動作用;該橋有效改善雲、貴、川、渝等地與外界的交通狀況、提高區域路網服務水平、充分發揮高速公路輻射帶動效應、促進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為中國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宣威市人民政府 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