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金戈》是歸聚方緣團隊在三國志12威力加強版及mod英雄的蒼穹基礎上製作的一款mod,該mod以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為背景,加入了歷史上的許多名人與名將,並對畫面音效和系統等做了很大的改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海金戈
- 其他名稱:英雄的蒼穹之四海金戈;歸聚方緣-四海金戈
- 遊戲類型:SLG(策略戰棋)
- 遊戲平台:PC
- 所屬系列:三國系列mod
- 地區:中國大陸
- 開發商:koei
- 發行商:三國志12mod興趣群,歸聚方緣
- 銷售:免費發布
- 發行日期:2015年2月
- 製作人:離爨,郭文斌,夏無傷,東陵珩,扶瑤直上,錦帆遊俠,古之召虎,大宇,溫縣司馬懿,龍戰於野
- 總監:離爨
- 原作:koei,風籟墨夜
- 內容主題:策略、華夏、歷史
- 玩家人數:單機遊戲
- 遊戲畫面:2D
- 遊戲引擎:三國志12威力加強版
- 最新版本:四海金戈v2三國志12版本
- 發行階段:已發布
- 主要角色:李世民、趙匡胤、劉邦、朱元璋
背景設定,遊戲特色,劇本概述,兵科概述,武將陣容,
背景設定
四海金戈是歸聚方緣團隊製作的一款mod,該mod在三國志12威力加強版與網友風籟墨夜的作品《英雄的蒼穹》上改良而成,已在三國論壇、遊俠論壇與百度貼吧免費發布。mod加入了許多的歷史人物,如李世民、劉邦、趙匡胤、朱元璋等。
遊戲特色
三國志12威力加強版mod《英雄的蒼穹之四海金戈》是在得到英雄的蒼穹作者風籟墨夜授權的基礎上進行完善的mod,該mod刪除了原作中大部分的三國人物,新添加了700多位全新的華夏武將,主要以歷史真實武將為主。同時在對兵科及戰法進行完善。並對圖片和背景音樂進行創新。
劇本概述
本作除了引用《英雄的蒼穹》所有的劇本以外,新增了許多新的劇本,每個劇本設定的難度不同,供不同水平和喜歡挑戰不同難度的玩家選擇。不同的遊戲劇本和同一劇本的不同勢力難度不同。初玩者應從低難度開始
劇本名稱如下(已發布及玩家自創,具體以遊戲內部為實)
- 煌煌華夏【推薦劇本】
- 錦繡河山
- 闔家團圓
- 民族英魂
- 英雄的蒼穹
- 歸聚方緣
- 姜維傳
- 王侯將相(未發布)
- 蕩寇志(玩家“我乃黃金甲也”製作)
- 貞觀雄風(未發布)
- 湯湯春秋(未發布)
- 四海歸緣(已發布,玩家“我乃黃金甲也”製作)
- 大新之末(未發布,玩家“我乃黃金甲也”製作,預計8月1日發布)
兵科概述
名稱 | 介紹 | 特殊說明 |
義軍 | 由百姓組成的民兵,槍兵基礎軍種 | |
散騎 | 機動力較高但紀律較差的部隊,騎兵基礎軍種 | |
輕弓 | 使用輕弓的遠程部隊,弓兵基礎軍種 | |
衝車 | 防禦力、破壞力高,機動力低下的攻城器械 | 需生產 |
霹靂 | 先進的攻城器械、破壞力極強且為遠程攻擊,但移動力較低 | 石勒、劉曄、郭侃等武將原始擁有 |
重槍 | 訓練有素的槍軍部隊,比義軍更適合攻堅,但機動力較低 | 需生產 |
武騎 | 身著重甲,訓練有素的騎兵。比散騎更具殺傷力,耐力極好 | 需生產 |
射手 | 訓練有素的弓兵,比輕弓的準度更高,但移動力較低 | 需生產 |
大戟 | 精銳的槍軍,擁有武將稀少,抗耐力高,是絕佳的防禦部隊 | 李嗣業、張郃等武將原始擁有 |
虎豹騎 | 萬里挑一的精銳騎兵,移動速度極快,擅長游擊作戰,但防禦較低 | 李靖、岳飛等武將原始擁有 |
陷陣 | 精銳部隊,攻防俱佳且為範圍傷害,適合攻城破陣,群體攻擊 | 李績、慕容皝等武將原始擁有 |
諸葛弩 | 訓練的一隻戰力極強的遠程部隊,可連續攻擊,但近戰十分脆弱 | 諸葛亮、武曌等武將原始擁有 |
丹陽 | 精銳步軍,遠程近戰都精通,擁有武將均為名將。作戰十分勇猛 | |
藤甲 | 防禦力、破壞力高,但畏懼火攻的異族兵種,擁有武將稀少 | |
鐵車 | 君主專屬兵種,攻防與機動俱佳。非實力雄厚著無法擁有 | 李世民、朱元璋、劉邦等原始擁有 |
聖戰象 | 令人生畏的蠻族部隊,驅馳戰象作戰。範圍攻擊,破壞極強, | 僅有四位武將擁有 |
突騎 | 防禦力.機動力極高的異族騎射手,極少將領也可擁有 | |
白馬騎 | 強力輸出兵種,擁有極強的戰鬥力與適應力,極少擁有 |
武將陣容
本作加入了非常多中華歷史上的知名武將、文臣、帝王以及對華夏歷史有巨大貢獻的各行各業人員,總數達到800位,加上特殊的武將,總數達到1000位。下面列出一些遊戲中的武將供參考:
上古:公孫軒轅、蚩尤、祝融、共工
夏朝:姒禹、姒啟、姒少康、寒浞、后羿、關龍逢、皋陶、夏桀
商朝:子成湯、子武丁、伊尹、婦好、蘇妲己、子受、惡來
周朝:姬昌、姬發、姬旦、呂尚、孔丘、李耳、墨翟、姬滿、褒姒
春秋:姜小白、姬重耳、管仲、范蠡、西施、伍子胥、姬闔閭、姒勾踐、孫武
戰國:田因齊、廉頗、田忌、趙奢、李牧、孫臏、吳起、公孫衍、樂毅、韓非、樂乘、司馬穰苴、田文、魏無忌、黃歇、趙勝、項燕、熊疑、姬職、蘇秦
秦朝:嬴政、白起、張儀、公孫鞅、王翦、王賁、蒙恬、贏疾、趙高、蹇叔、魏冉、李信、呂不韋
漢朝:劉邦、劉秀、劉徹、劉恆、韓信、蕭何、彭越、樊噲、張良、陳平、鄧禹、耿弇、吳漢、馬武、臧宮、馬援、馮異、衛青、霍去病、李廣、韓增、司馬相如、灌嬰、周勃、周亞夫、李陵、曹參、趙充國、陳湯、呂雉、主父偃、桑弘羊、霍光、晁錯、邴吉、蓋延、寇恂、賈誼、竇憲、竇固、虞詡、來歙、耿秉、賈復、呂布、皇甫規、東方朔、酈食其、蘇武、李廣利、鄧綏、陰麗華
三國:曹操、劉備、孫策、孫權、曹仁、夏侯淵、關羽、張飛、周瑜、呂蒙、陸遜、曹丕、趙雲
晉朝:司馬懿、司馬炎、王渾、王濬、謝玄、謝安、桓溫、劉牢之、陶淵明、陳壽、荀灌、馬隆
十六國:劉淵、石勒、石虎、張賓、慕容恪、慕容廆、呂光、姚萇、慕容垂、慕容德、慕容皝、陽騖
北魏:拓跋珪、拓跋燾、崔浩、楊大眼、潘寶珠、王羆、元宏、斛斯椿、慕容白曜、爾朱榮、賀拔岳
北齊:高歡、高澄、高敖曹、高長恭、高洋、陸令萱、斛律光、段韶、彭樂、薛孤延、杜弼、楊愔
北周:宇文泰、宇文邕、宇文憲、于謹、蔡佑、李虎、楊忠、韋叔裕、獨孤信、蘇綽、宇文護
劉宋:劉裕、劉義隆、檀道濟、徐羨之、沈慶之、柳元景、裴方明、謝靈運、劉穆之、沈田子
南齊:蕭道成、王儉、禇淵、潘玉兒、祖沖之、謝朓、柳世隆
南梁:蕭衍、陳慶之、王僧辨、韋睿、裴邃、蘭欽、羊侃、王琳、任忠、曹景宗、昌義之
南陳:陳霸先、張麗華、周文育、吳明徹、杜僧明、蕭摩訶、侯安都
隋朝:楊堅、楊廣、長孫晟、高熲、賀若弼、韓擒虎、張須陀、楊素、史萬歲、梁睿、賀婁子乾
唐朝:李世民、李靖、李勣、羅士信、薛禮、段志玄、程知節、秦瓊、尉遲恭、房玄齡、李嗣業、蘇烈、劉仁軌、裴行儉、王玄策、平陽公主、侯君集、屈突通、長孫順德、長孫無忌、李光弼、郭子儀、李晟、琿瑊、魏徵、張巡、李白、杜甫、白居易、韓愈、張九齡、殷開山
後梁:朱溫、朱珍、楊師厚、王全斌、李思安、王彥章、康懷英、葛從周
後唐:李存勖、李存孝、李克用、李嗣源、李嗣昭、周德威、郭崇韜、李從珂、史敬思
後晉:石敬瑭、桑維翰、景延廣、杜重威、李守貞
後漢:劉知遠、史弘肇、蘇逢吉、劉承佑、王章
後周:郭威、柴榮、馮道、王彥超、魏仁浦、崔彥進、李谷
十國:李煜、楊行密、徐知浩、劉仁瞻、周本、李仁罕、柴再用、袁襲
宋朝:趙匡胤、趙普、高懷德、岳飛、孟珙、畢再遇、韓世忠、梁紅玉、牛皋、包拯、趙光義、蘇軾、王安石、辛棄疾、司馬光、吳玠、吳璘、李繼隆、楊延昭、楊再興、楊業、寇準、虞允文、劉錡、陸游、呼延贊、呂蒙正、种師道、折御卿、韓侂胄
遼朝:耶律阿保機、述律平、蕭觀音、蕭綽、耶律大石、韓延徽、耶律休哥、韓德讓、耶律德光
金朝:完顏阿骨打、完顏雍、完顏宗弼、完顏宗望、完顏彝、張浩、完顏希尹
元朝:鐵木真、蒙哥、拖雷、忽必烈、哲別、窩闊台、赤老溫、木華黎、郭侃、張弘范、脫脫、阿里海牙
明朝:朱元璋、徐達、常遇春、李成梁、李如松、朱棣、戚繼光、俞大猷、秦良玉、左光斗、海瑞、劉基、姚廣孝、孫承宗、袁崇煥、張居正、陳璘、鄭成功、鄭和、王守仁、李文忠、藍玉、傅友德、湯和、鄧愈、李定國、鄧子龍、曹文詔、張輔、盧象升、李善長、徐渭、沐英、羅本、張煌言、于謙
清朝:努爾哈赤、皇太極、多爾袞、玄燁、年羹堯、曾國藩、布木布泰
起義軍:陳勝、吳廣、黃巢、陳碩真、方臘、陳友諒、李自成、李密、王世充、蕭銑、竇建德
異族:頡利可汗、骨力裴羅、阿史那社爾、阿史那默啜、骨篤祿、室點密、阿史那土門
東瀛:織田信長、上杉謙信、武田信玄、德川家康、伊達政宗、織田市、井伊直虎、風魔小太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