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易通義》·六卷(內府藏本)明程觀生撰。觀生字仲孚,歙縣人。流寓嘉興。崇禎中知天下將亂,即棄去諸生,以相地之術自給。朱彝尊《靜志居詩話》載其事跡頗詳。然《經義考》惟載其《易內三圖注》三卷,注曰“已佚”,而不及此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易通義
- 外文名:Four hui to righteousness
- 作者:程觀生
- 朝代:明
古籍簡介,四庫提要,
古籍簡介
《四易通義》·六卷(內府藏本)
四庫提要
明程觀生撰。觀生字仲孚,歙縣人。流寓嘉興。崇禎中知天下將亂,即棄去諸生,以相地之術自給。朱彝尊《靜志居詩話》載其事跡頗詳。然《經義考》惟載其《易內三圖注》三卷,注曰“已佚”,而不及此書。蓋遺書散失,此編幸而僅存,久乃復出,彝尊未及見也。其意以說《易》者多以我解《易》,而不能以《易》解《易》,故其義轉為傳疏所淆,因作是編。首列《橫圖、方圖、圓圖合參要旨》,次《卦象爻定辭微旨》,而於每卦每爻下各系錯綜互變所在以貫通之。其大旨主於明人事。《自序》謂時當大亂,非藉四聖之力不足以救。故每發一義以舉今之非,而折衷於《易》理之是,類多隱切明季時勢立言。至釋《晉》之上九,乃極稱封建為良法,且言天地一日不改,此法終不可易,則立論未免迂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