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叢書

四明叢書

《四明叢書》是一部編集寧波鄉邦文獻的郡邑類叢書,張壽鏞自1931至1945年編纂,收集了四明(今浙江寧波)地區作者歷代著作文獻,汲及到四明地區的都收錄,其第五集總序,刊發了他多年研究的成果--宋元浙東學術淵源考。該書是民國以來雕版圖書中規模較大者之一,凡8集,162種,1188卷,不少系珍貴之地方文獻。規模宏大,收錄廣泛,是江浙地區較有名的文化叢書。

基本介紹

  • 書名:《四明叢書》
  • 作者張壽鏞
  • 出版社:揚州古籍刻印社
  • 編纂時間:1931至1945年編纂
基本信息,編者張壽鏞,編寫·出版,收錄內容,叢書特色,社會影響,《四明叢書》目錄,

基本信息


四明叢書四明叢書
寧波為浙東望郡,因境內有四明山,故泛稱“四明”,如宋元郡志題名《四明圖經》或《四明志》。

編者張壽鏞

張壽鏞(1876—1945)輯,字伯頌,號永霓,浙江鄞縣人,清光緒二十九年舉人。民國初,任上海貨物稅所所長,後任浙江、湖北、江蘇、山東財政廳長。十四年,任滬海道尹。十五年,管理財政部總務廳。十六年,任財政部次長,二十年辭職。此後致力於辦好光華大學和編輯 《四明叢書》。三十四年七月十五日因病逝世,享年七十歲張壽鏞先生是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藏書家和出版家。張壽鏞一生好聚書,尤其是離政後致力於廣泛收集圖書,先後收得陶氏 “涉園”和歙縣宋氏 “一覽樓”等諸家藏書。他的 “約園”藏書總數達十六萬卷之多,珍本、善本就有四千八百六十部,這些豐厚的藏書為張壽鏞輯刊 《四明叢書》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編寫·出版

張壽鏞最突出的貢獻是輯刊 《四明叢書》。叢書的輯刊始於民國十九年 (1930年),卷帙之繁,蒐集之廣,是全國鄉邦文獻中所罕見的。 “以一人之力而欲盡刊一部遺書,如蚊負山,幾何能濟?”可見編纂工作之艱難。 《四明叢書》的每集他均作有總序、後序和注釋,可以說張壽鏞在世的最後十餘年的全部心血都傾注在 《四明叢書》上。張壽鏞計畫用十年時間匯成十集,但只完成了七集,至第八集刻未及半而辭世,後由其子星聯、悅聯、芝聯等續成。縱觀全書,在叢書序言和注釋中,可以看出張壽鏞的主要思想和王應麟、王守仁、黃宗羲一脈相承,並有所創新。《四明叢書》最初擬分十集出版。民國二十一年(1932),第一集刻印告成。民國二十九年(1940)陸續刻印至七集半時,張壽鏞先生不幸去世,由其子星聯等刻印完成第八集。待刊之九、十兩集,今僅有《存目》傳世。張壽鏞去世後,馮孟顓又為第八集寫了總序和後序。
《四明叢書》規模大,刻印時間也較長。全書八集,一百七十八種,一千一百七十七卷,始編於民國十九年,至二十一年冬,第一集告成。二十三年秋,第二集書成。二十四年夏,第三集書成。二十五年春,第四集書成。二十六年秋,第五集書成。正當此集校印之時,抗日戰爭爆發。此後,張壽鏞先生身處憂危,在狼煙烽火中,克服種種困難,仍校刻不輟。曾將已刻書版,分藏杭州彌陀寺、南潯嘉業堂,幸無損失。二十八年冬,第六集告成。二十九年秋,第七集書成。三十四年七月,第八集刻末及半,先生去世。後由其子星聯、悅聯、芝聯等在1950年續成第八集,但九十兩集終未完成,僅留下書目存世。

收錄內容

《四明叢書》自第一集至第八集,共一百七十八種,一千一百七十七卷。清 《四庫全書》著錄者占十之三,得於馮氏伏跗室者十之二,友朋與作者後人提供者十之一,約園自藏者十之四。被 《四明叢書》輯入的有史浩 《尚書講義》二十卷,樓鑰 《范文正公年譜》,萬斯同 《儒林宗派》,賀知章 《秘監遺書》,蔣學鏞 《鄞志稿》,黃宗羲 《四明山志》、王應麟 《四明文獻集》等,可見 《四明叢書》規模之宏大。
寧波素有耕讀之鄉、文化之邦的美稱,世代人才輩出,千數百年間,學者如林,其中有著作被收入 《四明叢書》者,自漢開始到民國共有一百二十六人。以籍貫分,鄞縣最多,有八十八人,可謂是人文薈萃。 《四明叢書》校勘精細,入編之書在刻印前,編者對現存的不同版本都經過認真細緻的校勘,儘量避免差錯,做到精益求精。 《四明叢書》用傳統雕版印刷方法刊印,字型版式仿鮑氏 《知不足齋叢書》,刻印精良。全國解放後, 《四明叢書》全部雕版以夫人蔡英名義捐贈浙江圖書館,現藏南潯嘉業堂。

叢書特色

1、有序有跋,體例獨有,學術價值高。全書編例一致,張壽鏞在每一集卷首先撰一總序,逐一介紹該集收錄之書。總序名為“集古語”,乃是集錄前人有關該書的評語,記述作者生平,也是集史傳志乘的原句,一一註明出處。收錄的每一種典籍,都有張壽鏞所撰的序或跋,詳述編輯之由、刊刻之故,以辨章學術,考鏡源流,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在其他州郡叢書中獨樹一幟。如僅存寥寥三百八十字的《任子》一篇,仍為之作序2000餘言、跋200餘言,詳述收錄之原因,考訂之經過。又如收於第五集的《宋元學案補遺》,原書脫稿於道光二十一年(1841),“原稿紙薄如蟬翼,字細如牛毛”,一經翻手,翻然飛墜。張壽鏞歷時五年,才在夏同甫等朋友的幫助下校刊完竣,使該書得以保全。張壽鏞為該書撰成了長達一萬兩千餘言的序文,歷述宋元兩代四明賢哲之著作與學術源流,對後學治宋元學術思想史者大有裨益。
2、著錄詳實,校勘擇善本張壽鏞先生每刻一書“必取諸善本參校,互異之處,擇善而從,其無從互校者仍之。”如收於第二集的明張煌言《張蒼水集》,他先據8種不同得版本初校,最後採用裔族張世倫藏海濱遺老高允權本參校永曆黃氏藏本、順德鄧氏活字版本,校勘之慎審可見一斑。
3、表彰忠義,不遺餘力。《四明叢書》輯刊之時,正是中華民族遭受日寇蹂躪之際。因此,張壽鏞選刊各書,並非單為保存鄉邦遺書,而是“先品其人,後平其學,審其所作,確乎可傳,方為付刊”,以表章忠義,弘揚四明優秀傳統文化,激發民族氣節。因此,叢書優先收錄張煌言陳良謨錢肅樂等忠義節烈之士的遺著。張壽鏞最景仰先賢萬斯同,收編萬氏遺著達七種,力為表彰。這樣,與一般叢書相比,《四明叢書》更多了一份表彰前賢,褒揚忠烈,激發民族氣節,弘揚地方優秀傳統文化的意味。

社會影響

《四明叢書》出版後,受到學術界的高度重視。其除了本身的文獻價值外,還具有較高的版本價值。一九七三年,日本宮崎大學山內正博教授在巴黎舉行的第二十九屆國際東方學大會上稱: “張壽鏞先生是一位 (中國)南方文化傳統的忠實繼承者。”
1981年,揚州古籍刻印社 (廣陵書社)借原版刷印,線裝六百三十六冊,其中補版約三十冊,當時印數不多,早已售罄。為了滿足讀者需要,廣陵書社於二00六年八月縮拼影印出版,全書總計30冊,為三十二開精裝本。

《四明叢書》目錄

四明叢書
第一集
二十四種一百三十七卷,張壽鏞
1.任子:一卷/(漢)任奕撰
2.虞秘監集:四卷/(唐)虞世南撰;張壽鏞
3.賀秘監遺書:四卷/(唐)賀知章撰;馮貞群,張壽鏞
4.豐清敏公遺書:六卷/(宋)豐稷撰;張壽鏞
5.楊氏易傳:二十卷/(宋)楊簡
6.史略:六卷/(宋)高似孫撰
7.子略:四卷目一卷/(宋)高似孫撰
8.騷略:三卷/(宋)高似孫撰
9.夢窗稿:四卷補遺一卷 文英新詞稿一卷 夢窗詞稿附錄一卷 校勘記一卷 夢窗詞集小箋一卷 夢窗詞校議二卷 補校夢窗新詞稿一卷/(宋)吳文英撰;朱祖謀撰校勘記詞集小箋;鄭文焯撰校議;張壽鏞補校
10.四明文獻集:五卷深寧先生文鈔摭余編三卷補遺一卷/(宋)王應麟撰;(明)鄭真
(1)深寧先生年譜:一卷/(清)錢大昕編
(2)王深寧先生年譜:一卷/(清)陳僅編
(3)王深寧先生年譜:一卷/(清)張大昌
11.古今紀要逸編:一卷/(宋)黃震撰
12.戊辰修史傳:一卷/(宋)黃震撰
13.畏齋集:六卷/(元)程端禮
14.積齋集:五卷/(元)程端學
15.剡源文抄:四卷/(元)戴表元撰;(清)黃宗羲選
16.管天筆記外編:二卷/(明)王嗣奭
17.春酒堂文存:四卷詩存六卷詩話一卷外紀一卷/(清)周容撰;馮貞群輯外紀
18.杲堂詩抄:七卷文鈔六卷/(清)李鄴嗣撰
19.石經考:一卷/(清)萬斯同
20.漢書地理志稽疑:六卷/(清)全祖望撰
21.樗庵存稿:八卷/(清)蔣學鏞
22.東井文鈔:二卷/(清)黃定文撰
23.詩誦:五卷/(清)陳僅撰
24.群經質:二卷/(清)陳僅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