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探針法

四探針法

四探針法通常用來測量半導體的電阻率。四探針法測量電阻率有個非常大的優點,它不需要校準;有時用其它方法測量電阻率時還用四探針法校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探針法
  • 外文名:Four probe method,
  • 用途:測量半導體的電阻率
  • 優點:不需要校準
  • 算法總電阻值:RT = V/I = 2RW + 2RC + RDUT
  • 測試條件:測量區域的電阻率應是均勻的
簡介,測量方法,直線四探針法的測準條件分析,干擾因素,

簡介

四探針法是測量擴散層薄層電阻的最通常的方法。用四個等距的金屬探針接觸矽表面,外邊的兩令探針通直流電流I,中間兩個探針之間的電壓降V由電位差計測量。由所測得的電流I和電壓V,利用關於樣品和探針幾何結構的適當校正因子,可以直接換算成薄層電阻。
四探針法四探針法

測量方法

與四探針法相比,傳統的二探針法更方便些,因為它只需要操作兩個探針,但是處理二探針法得到的數據卻很複雜。如圖一,電阻兩端有兩個探針接觸,每個接觸點既測量電阻兩端的電流值,也測量了電阻兩端的電壓值。
圖一.二探針法圖一.二探針法
我們希望確定所測量的電阻器的電阻值,總電阻值:
RT = V/I = 2RW + 2RC + RDUT;
其中RW是導線電阻,RC是接觸電阻,RDUT是所要測量的電阻器的電阻,顯然用這種方法不能確定RDUT的值。矯正的辦法就是使用四點接觸法,即四探針法。如圖二,電流的路徑與圖一中相同,但是測量電壓使用的是另外兩個接觸點。儘管電壓計測量的電壓也包含了導線電壓和接觸電壓,但由於電壓計的內阻很大,通過電壓計的電流非常小,因此,導線電壓與接觸電壓可以忽略不計,測量的電壓值基本上等於電阻器兩端的電壓值。
通過採用四探針法取代二探針法,儘管電流所走的路徑是一樣的,但由於消除掉了寄生壓降,使得測量變得精確了。四探針法在Lord Kelvin使用之後,變得十分普及,命名為四探針法。
圖二.四探針法圖二.四探針法

直線四探針法的測準條件分析

用直流四探針法測量電阻率時,必須滿足以下測試條件:
1、測量區域的電阻率應是均勻的。為此針距不宜過大,一般採用1mm左右較適宜。
2、四根探針應處於同一平面的同一條直線上,因此樣品表面應平整。
3、四探針與試樣應有良好的歐姆接觸。因此探針應當比較尖,與樣品的接觸點應為半球形,使電流入射狀發散(或匯攏),且接觸半徑應遠遠小於針距。要求針尖可壓痕的線度必須小於100m,針尖應有一定壓力,一般取20N為宜。
4、電流通過樣品時不應引起樣品的電導率發生變化。因為由探針流入到半導體樣品中的電流往往是以少子方式注人的。例如n型材料樣品,電流往往不以電子(多子)從樣品流出進入到探針,而是以空穴(少子)向n型樣品注入。這種少子注入效應隨電流密度增加而加強,當電流密度較大時,注入到樣品的少子濃度就可以大大增加,以致使樣品在測量道區域的電導率增加,這樣測量出的電阻率就不能代表樣品的實際電阻率。因此,應在小注入弱電場情況下進行測量,具體地說,樣品中的電場強度E應小於1V/cm。
5、上面提到的少子注入效應,一方面與電流密度有關;另一方面還與注入處的表面狀況和樣品本身電阻率有關。因為注入進去的少子是非平衡載流子,依靠雜質能級和表面複合中心與多子相複合,因此如果材料本身的電阻率低,那么非平衡少子壽命也低。若表面又經過粗磨或噴砂處理,產生很多複合中心,這樣注入到樣品中的少子就在探針與樣品接觸點附近很快複合掉,減小了少子對測量區電導率的影響,從而保證電阻率測量的正確性。

干擾因素

1、光照可能嚴重影響觀察電阻率,特別是近似本徵材料。因此所有測試應在暗室進行,除非是待測樣品對周圍的光不敏感。
2、當儀器放在高頻干擾源附近時,測試迴路中會引入虛假電流。因此儀器要有電磁禁止。
3、試樣中電場強度不能過大,以避免少數載流子注入。如果使用的電流適當,則用該電流的兩倍或一半時,引起電阻率的變化應小於0.5%。
4、由於電阻率受溫度影響,一般測試適用溫度為23℃±1℃。
5、對於厚度對測試的影響,一般測量用戶可以根據實際需要確定厚度的要求偏差。
6、由於探針壓力對測量結果有影響,測量時應選擇合適的探針壓力。
7、仲裁測量時選擇探針間距為1.59mm,非仲裁測量可選擇其他探針間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