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癀,中藥名。為報春花科植物琉璃繁縷Anagallis arvensis L.的全草。分布於浙江、福建、台灣、廣東等地。具有祛風散寒,活血解毒之功效。常用於鶴膝風,陰證瘡瘍,毒蛇及狂犬咬傷。
基本介紹
- 中藥名稱:四念癀
- 別名:海綠、龍吐珠、九龍吐珠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報春花目
- 科:報春花科
- 屬:琉璃繁縷屬
- 種:琉璃繁縷
- 分布區域:浙江、福建、台灣、廣東等地
- 採收時間:夏季
- 毒性:無毒《中華藥海》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性狀鑑別,藥理作用,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苦、酸,性溫。
歸經
歸肝經。
功效
祛風散寒,活血解毒。
主治
鶴膝風,陰證瘡瘍,毒蛇及狂犬咬傷。
相關配伍
治鶴膝風:鮮四念癀30片,青殼雞蛋1枚。酒水各半燉服。(《全國中草藥彙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品15-30g;或搗汁。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使用注意
陰虛有火者忌服。
採集加工
夏季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無毛。莖叢生,分枝,有四棱,高10-30cm,稍淡綠白色。單葉對生;無柄,包莖;葉片卵圓形至狹卵形,長1-2.5cm,寬5-15mm,先端尖或稍鈍,基部渾圓,全緣,紙質。花單生葉腋;花梗長2-3cm,無苞;花萼裂片5枚,線狀披針形,長4-6mm,銳尖;花冠輻狀,長4-6mm,淡紅色,裂片倒卵形,全緣或先端具齧蝕狀小齒,具腺狀小緣毛;雄蕊5,花絲有毛;子房上位,無毛,花柱絲狀。蒴果球形,徑約4mm。種子暗棕色,密生瘤狀突起。花期3-5月。
生長環境
生於原野、田邊、濕地。分布於浙江、福建、台灣、廣東等地。
性狀鑑別
全草皺縮。莖具4棱,直徑約1mm,表面黃褐色,無毛。葉對生,多破碎,展平後呈卵形或闊橢圓形,長0.3-1.0cm,寬2-6mm,全緣,上面棕黃色,下面黃綠色,無柄。花單生於葉腋;花萼常深裂達基部,裂片5,披針形或鑽形,花冠淡紅色,5深裂。氣微,味酸、澀。
藥理作用
1、抑制細胞病變作用。
2、溶血作用。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祛風通絡,化腐生肌。治瘡瘍陰症,鶴膝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