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藏洋

四川藏洋

四川藏洋,或稱四川藏元、四川盧比、川卡,是1902年開始鑄造,1958年停止流通的一種中國地方鑄銀幣,主要流通於川邊康巴地區。該幣的發行是為了抵制英印盧比的流入,該幣的發行最終成功地將英印盧比逐出了康巴地區,成為康區的主要貨幣,但在衛藏的流通十分有限。康巴地區解放後,藏元仍在民間流通,但隨著人民幣的發行,逐漸淡出流通市場。至1958年,四川藏洋停止流通。該幣是中國最早有人物圖像的銀幣,也是唯一廣泛流通的帝王頭像銀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藏洋
  • 外文名:Sichuan Rupee
  • 又名:四川盧比,四川藏元,川鑄藏洋
  • 鑄造地成都康定
  • 流通地區:康巴地區(主要),衛藏(少量)
  • 流通時間:1902年到1958年
形制,面值,分類,按鑄造時期,按含銀量,

形制

四川藏洋仿英印盧比製造,正面為光緒側面像,背面為紋環繞著的“四川省造”四個漢字,中央有一橫花子或立花子,花紋與英印盧比相仿,其重量、大小均與英印盧比一致。

面值

四川藏洋以“元”為單位,面值分一元(重三錢二分,直徑三十毫米)、半元(重一錢六分,直徑廿四毫米)、四分之一元(重八分,直徑十八毫米)三種。

分類

按鑄造時期

四川盧比從光緒28年到民國五年(1916年)在成都鑄造,民國十九年(1930年)到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在康定鑄造。我們把四川盧比的鑄造分為四個時期和四類。
1.光緒28年到宣統三年(1911年)為第一期;
2.民國元年(1912年)到民國五年為第二期;
3.民國十九年到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為第三期;
4.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到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為第四期。

按含銀量

四川盧比的含銀成色懸殊很大,高的90%;低的只有10%。所以,泉友們將含銀在九成左右的分作一類;七、八成的分作二類;五、六成的分作三類;五成以下的由於顯出銅色,便分作四類紅藏洋了。
四川盧比一盧比的類別大概區別如下:
一類盧比:正面光緒像分為有衣領和無衣領,背面“四”字中間為兩點,“四”字右上端有三片葉或無葉,中央有一立花或橫花。其中無領立花的版別較少,但是有領橫花和有領立花右上端有一酷似蝴蝶花葉的屬更加稀少的版別。一類各種版別鑄造量約1000萬枚。
二類盧比:正面光緒像有衣領稍胖,背面“四”子中間為兩點,花紋比一類略粗,“四”字右端有一片葉或無葉,中央有一立花,二類四川盧比的鑄造量約980萬枚。
三類盧比:正面光緒像已變形,有衣領,背駝或方頭,背面“四”字中間為八字,花紋比較粗糙,中央為一立花,鑄造量約430萬枚。
四類盧比:也就是紅藏洋類,正面光緒像有衣領,頭像粗陋,俗稱“紅臉藏洋”,背面“四”子中間為八字,花紋粗糙。四川盧比一盧比的總鑄造量為2550到2750萬枚左右;二分之一盧比約13萬枚左右;四分之一約12萬枚。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盧比只在成都鑄造。紅藏洋還有一種列印藏洋,是理壙喇嘛寺(長青春科耳寺)在紅藏洋上打上印記,以一類或二類盧比強行升值流通的結果,其中印戳打在正面光緒面部的紅藏洋較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