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與重慶地質

四川與重慶地質

詞目:四川與重慶地質

英文:geology of Sichuan and Chongqing

學科:區域地質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與重慶地址
  • 外文名:geology of Sichuan and Chongqing
  • 學科:區域地質學
簡介
四川省和重慶市位於中國西南部。大致以北川—康定—木里為界,以東屬揚子地台,區域構造北東向;以西屬青藏 滇西造山系東端的松潘 甘孜造山帶,區域構造北西向,兩者沿龍門山前及其南延的大相嶺、小相嶺明顯交截。北部沿大巴山前,南江-城口一線以北屬秦嶺造山帶,區域構造近東西向。區內揚子地台的基底沿西緣瀘定、寶興、汶川等地出露,稱康定群(新太古代 古元古代)和會理群(中元古代)等,為一套高綠片岩至角閃岩相的片麻岩、變粒岩和片岩系,已混合岩化。川東南川、湘邊界有零星的新元古界板溪群淺變質岩出露。南華系蘇雄組和開建橋組為裂谷型陸相火山岩和粗碎屑岩,近南北向分布,其上列谷六組含冰磧岩,代表地台形成早期的裂陷階段。震旦系和下古生界層序齊全,以淺海碎屑岩和碳酸鹽岩為主。上志留統缺失。泥盆系、石炭系也只在地台西緣發育,其他部分缺失很多。二疊紀開始新一輪海侵旋迴,二疊紀中期的峨眉山玄武岩範圍遍及四川西部和滇、黔兩省直至越南北部,根據岩石學、岩石化學研究及與其他大火成岩省的對比,確認它是上涌地幔柱的產物。早、中三疊世為海退層序,晚三疊世起本區轉為陸相紅層沉積。松潘 甘孜造山帶的基底出露在稻城以南的川滇省界附近,稱哲斯群,是一套原岩以基性火山岩為主,夾碎屑岩和少量大理岩的綠泥鈉長片岩、淺粒岩系,角閃石的K Ar年齡19.30億~18.39億年,屬古元古界,南華系 震旦系淺變質岩系及含藻白雲岩不整合覆蓋其上,南華系有冰磧礫岩。古生界層序完整,為活動型的碎屑岩夾碳酸鹽岩和火山岩,多遭受淺變質作用。三疊係為海相濁流沉積,厚度巨大。下侏羅統局部發育,為夾火山岩的含煤層系。中、上侏羅統和白堊系缺失。古近 新近係為紅色陸相沉積,局部夾火山岩。第四系有冰川堆積。岩漿岩主要分布在西部松潘 甘孜造山帶範圍內,時代從前寒武紀到喜馬拉雅期。攀枝花的富釩鈦磁鐵礦成因與華力西期的裂谷型層狀輝長岩有關。印支期沙魯里花崗岩 二長花崗岩帶長近500千米, 年齡215~195百萬年,是當時古特提斯洋中的一個島弧帶。新生代初印度大陸和歐亞大陸拼合後青藏地區抬升成高原,著名的龍門山構造帶代表高原東側向東逆沖載入的前陸褶沖帶,以東的成都平原是由此生成的前陸盆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