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神仙山省級自然保護區
- 地理位置: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東南部雅江縣
- 占地面積:39114 公頃
- 批准時間:2010年11月
- 保護區等級:省級自然保護區
- 保護區類型:內陸濕地類型
- 保護對象:珍稀野生動植物、濕地生態系統,雪豹、黃喉雉鶉、猞猁等
- 主管單位:雅江縣林業局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區域範圍,保護對象,保護措施,生態價值,
歷史沿革
2002年01月,經甘孜藏族自治州政府批准成立神仙山市級自然保護區。
2010年11月,經四川省政府批准升為四川神仙山省級自然保護區。
2023年11月30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陸生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名錄(第一批)》,四川雅江神仙山雪豹及黃喉雉鶉重要棲息地入選。
地理環境
四川神仙山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甘孜藏族自治州東南部雅江縣境內,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00°43′10.5″—100°57′25″,北緯29°37′12.5″—29° 53′57.5″之間。
神仙山
區域範圍
四川神仙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39114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16741公頃,緩衝區面積6652 公頃,實驗區面積15721公頃。
核心區範圍:從保護區的最南端日果溝尾起,沿西北方向經過4790m、4811m的山峰至則希拉溝尾4500m山峰,折向西方沿山脊經過4966m、5026m、4802m山峰至努加,沿東南向的山脊,經過4884m、4926m、4656m、4834m山峰,穿過紐西溝尾至瑪拉提溝尾至達碰,再沿南向的山峰4583 m、4695 m、4864 m、5100 m、4942 m,穿過果隆玄溝尾,沿西南向的小山脊至曬水溝尾,再到終點(起點)日果溝尾閉合。
緩衝區範圍:位於核心區外圍,是連線保護區核心區與實驗區的帶狀閉合區域。
實驗區範圍:外界主要是以霍曲、西俄洛河及其支流果亞庫溝、達英溝第一重山脊為界,是保護區與德差鄉、西俄洛鄉、麻郎措鄉的社區接壤的區域,內界為緩衝區外界。
保護對象
黑頸鶴:大型涉禽,體長110~120厘米,體重4~6千克。體羽灰白色,頭部、前頸及飛羽黑色,尾羽褐黑色。頭頂前方裸區呈暗紅色,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白唇鹿:體形高大,體長約2米,通體被毛十分厚密,毛粗硬且無絨毛,毛色在冬夏有差別。鼻端兩側、下唇記下頜白色。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林麝:麝屬中體型最小的一種。成年林麝體重小於5千克,體長小於60厘米,肩高47厘米。體重不過10公斤左右。林麝的外形特徵是雌、雄麝都不長角,雄麝的上犬齒髮達,長而尖,露出口外,呈獠牙狀。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保護措施
2008年,為了進一步加強四川神仙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的保護管理和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保護區的形象,並滿足保護區升級的需要,四川神仙山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委託省林科院森林資源保護與利用研究所承擔了保護區的“綜合科學考察”和“總體規劃”任務。四川神仙山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期限為11年,年限跨度為2009~2020年,分為前期、後期兩個階段。其中,前期:2009~2015年;後期:2016~2020年。
四川神仙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按照不同功能區進行分區域管理:
核心區保護措施:核心區域嚴格禁止除科學觀測以外的一切人為活動,儘量保持原生生態系統不受人為活動的干擾,濕地得到最佳保護,濕地功能得到極大程度的發揮,珍稀野生動物處於一種不受人為干擾的狀態。定期進行巡護和監測,適時監測區內濕地生態系統和野生動植物的動態變化,草原鼠蟲害的發生等。
緩衝區保護措施:緩衝區域內,濕地生態系統和各種野生動植物也必須受到嚴格保護,在有關主管單位的批准下,區內允許從事一些有組織的科學考察、監測和實驗工作,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進入該區域從事各種開發活動。
實驗區保護措施:由於與牧區居民的生產生活場所相接壤,人為活動相對較頻繁,在保護的前提下,實驗區內可從事生態旅遊、科學實驗、教學實習、參觀考察及其它有價值資源的開發利用等活動。
生態價值
四川神仙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將其豐富的濕地生態系統,生物物種以及其所含眾多的遺傳基因得以保存與發展,不僅為當地經濟可持續發展保存了無比珍貴的生物資源,也為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保存生物種子有著重要意義。
四川神仙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濕地生態系統類型較為複雜,生物多樣性豐富,能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環境和保持生態平衡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對維護區域生態安全、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