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資力量
學校有A、B兩個校區,建築面積6萬多平方米,有全市中國小一流的體育館、運動場、桌球館、悼章斷西洋棋館、天文館、學生食堂等。學校有99個教學班,學生5000餘人;教職工近400人,其中專任教師330餘人,研究員2人,特級教師4人、高級教師100餘人,國家級表彰教師5人,市級骨幹教師17人,區“十佳”(青年)教師13人,區級學科帶頭人23人,區級骨幹教師81人。
學校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以培養學生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重點,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學校高考、中考各項指標連續多年名列九龍坡區區屬學校前茅。2007年高考陳華和龔婷同學分別名列全區區屬學校第一、二名,分別升入北京大學和南開大學;中考聯招上線率為全區第一。2008年高考張一帆、鮮嬌蕾同學又分別名列全區文、理科第一,中考聯招上線率蟬聯全區第一。2009年高考上線率超過93%,重點、本科等各項指標均全面大幅度超額完成育人質量目標;中考聯招上線率名列全區前茅。2010年高考再創我區歷史新高,重點、本科、專科上線人數在全區遙遙領先,重點上線人數占全區上線人數一半,本科上線人數占全區上線人數的三分之一,專科上線人數超過全區上線人數的四分之一;中考聯招上線率名列全區第一。學校連年獲得區辦學質量特等獎。
教學成果
學校譽尋判堅持教改科研興校。近您院幾年來學校立項全國、市、區科研課題共27項,其中22項課題已經順利結題。科研成果獲重慶市二等獎5項;教師撰寫的論文,獲國家級一、二等獎100餘篇;教師科研成果論文在國家級刊物發表100餘篇,省、市級刊物發表180餘篇,60餘人參與編寫出版專著。學校被評為全國教育科研先進單位,重慶市教育科研先進集體。
體育成績
學校特色教育成效顯著。桌球、足球、西洋棋和游泳項目飛速發展。桌球隊在全國中學生桌球錦標賽、重慶市中國小桌球比賽等各種桌球項目比賽中取得了驕人的戰績,幾乎囊括各次比賽的冠軍;重慶市桌球隊成功落戶學校。學校足球隊在重慶市以及全國的各種比賽中也多次獲冠、亞軍,多位隊員入選中超、中甲等足球隊;學校初2008級學生李影入選國家女子足球隊;2010年在全國“愛迪達”綠茵足球聯賽中勇奪重陵巴烏慶賽區冠軍。校西洋棋俱樂部在全市以及全國各類比賽中取得了眾多不同年齡組的冠軍,多次組隊參加全國乙級聯賽,四位棋手入選國家少年隊。學校游泳隊先後參加重慶市首屆和第二屆大中學生游泳比賽獲得了團體第二、第一的好成績。學校一年一度的科創節、藝術節、體育節、廣場文藝演出等系列活動,極大地豐富了校園文化,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學校“綠楊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已成為國家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
學校的對外交流活動活躍。與英國倫敦格林學校等建立起了友好關係,每學期雙方互派師生交流學習。2007年,學校與九龍坡區銅罐驛中學結成“管理體制一體化”學校,實行對口支援一體化管理,成效顯著。
發展歷史
1957年為了適應當時社會經濟需要(新興工業區)而創建的。1964年學校作為重慶市國辦全日制學校試辦半工半讀的唯一示範(試點)學校。1978年為區屬重點中學,2001年學校成為市級重點中學。目前為重慶市示範高中創建學校。
楊家坪中學的創辦於1957年1月,創立之初辦學試符雄層次為國中,學校占地約33畝,校舍面積3853平方米,教師都是從周邊學校選派。1964年10月,市委決定在我校試點半工半讀教育制度,與楊家坪機器廠掛勾。校名更改為:四川省重慶楊家坪半工半讀中等技術學校,辦學層次為中專。學制七年,設熱處理、電焊接、鑄造、機械加工專業。在校學生達593人,16個班。除首屆半工半讀的187名學生於1969年全部進行了畢業分配,一半進了楊家坪機器廠,其他年級(即66、67、68級老三屆)學生因為“文革”被動員到資陽、安岳、興文、巴縣等地上山下鄉。1974、75年落實政策全部安排工作。
1966年起學校先後改名為:重慶共產主義勞動中學、重慶共產主義戰校。1968年11月,學校又改名為:重慶市半工半讀機械工業學校。1965年,為了適應半工半讀的需要,籌建校辦廠,利晚臭詢寒用市屬工廠擬習項糠虹報廢的設備艱苦創業,於1970年試製成功了交流控制器,填補了西南空白,產品納入省市計畫。1971年半工半讀宣告結束。學校改名為:四川省重慶市第八十中學校,為全日制高完中。
文革結束到重慶直轄此階段學校重要事件有:1978年3月學校被區批為“區屬重點中學”;1982年校辦廠更名為:重慶起重電器廠;1985年學校改名為:四川省重慶市楊家坪中學校,獲市“國中工作先進學校”;1987年學校被評為省級“民主管理先進學校”;1991年經區委組織部批准,楊家坪中學青年黨校正式成立;1995年學校被重慶市教委定為首批25所聯招學校之一,面向近郊11區招收國中畢業生。
校辦廠和足球一直作為學校的強勢項目,並分別在90年代中期達到頂峰。校辦廠1994年獲市教委教育系統“特級企業”稱號,年利潤超百萬;校足球隊獲1995年的第三屆“晚報杯”足球賽高中組冠軍。
1997年底,區委區府提出用三年時間把我校建設成為能代表九龍坡區教育水平的一流視窗示範學校,並爭取在1999年創建成為市級重點高中。自此“創重”得到上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學校教育科研也逐漸走向規範化,1998年10月成立教科處,並得到市教科所和西南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兩位專家劉電芝、張慶林的指導,並在隨後幾年申請到若干個基礎教育教育方面的國家級、市級研究課題或實驗課題,如女中學生現代素質的探索與培育、中學生髮展性評價研究、三課研究、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科學精神的培養等。
在拓展學校辦學空間上,1999年9月搬遷重慶起重電器廠(校辦廠),擴建運動場。並在2000年7月底將開辦1973年,位於楊家坪梅子榜磨盤山的楊家坪職業中學(1985年前為重慶市112中)併入本校,為“楊家坪中學國中部”。同時創辦於1997年4月的“重慶大學外國語學院九龍外國語學校”隨楊家坪職業中學合併到本校。並解除與重慶大學方的聯辦協定,於2000年9月經九龍坡區教委批准改名為“重慶市九龍外語學校”,委託楊家坪中學進行教育教學管理。
2000年6月和12月的學校先後通過市級重點中學驗收和複查。2001年10月,市人民政府正式授牌學校“重慶市重點中學”。
學校近四年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新進或區內調入或公招人員達111人次。至2006年10月有在職教職員工280人,其中特級教師3名專任教師206名,在校學生3600多名.。2005年,高考中考再創新高,上線670人,聯招上線128人,上線率44%。
學生文學社於2002年3月19日成立,自辦刊物《朝陽月刊》。2002年7月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分部成立;2006年9月麒麟西洋棋、桌球高水平人才訓練基地在我校掛牌成立。
2003年起學校為首批創建市級示範高中學校,2003年6月和2005年6月,學校先後兩次迎接專家組對創建過程的調研。
2005年8月,九龍坡區政府將毗鄰的楊家坪國小和區教師進修學校用地劃撥給我校,兩校占地分別為7267平方米和5339平方米,至此學校占地面積達80畝。同月,投資180餘萬的學校塑膠運動場投入使用。2006年2月,建築面積9583平方米,總投資近4000萬元的體育館帶食堂工程竣工並投入使用。
同年11月,英國11所學校校長交流團到重慶市參觀訪問。學校與英國格林學校結成國際友好學校並開展長期的互惠互利的教育合作,如教師素質提高合作協定和學生互換培養協定。2006年6月我校派兩名教師進行了回訪。10月底格林學校副校長一行來我校交流訪問。
2006年7月,李昌華連任三屆校長期滿。
學校現任校長為張成,黨委書記唐代權。
發展歷史
1957年為了適應當時社會經濟需要(新興工業區)而創建的。1964年學校作為重慶市國辦全日制學校試辦半工半讀的唯一示範(試點)學校。1978年為區屬重點中學,2001年學校成為市級重點中學。目前為重慶市示範高中創建學校。
楊家坪中學的創辦於1957年1月,創立之初辦學層次為國中,學校占地約33畝,校舍面積3853平方米,教師都是從周邊學校選派。1964年10月,市委決定在我校試點半工半讀教育制度,與楊家坪機器廠掛勾。校名更改為:四川省重慶楊家坪半工半讀中等技術學校,辦學層次為中專。學制七年,設熱處理、電焊接、鑄造、機械加工專業。在校學生達593人,16個班。除首屆半工半讀的187名學生於1969年全部進行了畢業分配,一半進了楊家坪機器廠,其他年級(即66、67、68級老三屆)學生因為“文革”被動員到資陽、安岳、興文、巴縣等地上山下鄉。1974、75年落實政策全部安排工作。
1966年起學校先後改名為:重慶共產主義勞動中學、重慶共產主義戰校。1968年11月,學校又改名為:重慶市半工半讀機械工業學校。1965年,為了適應半工半讀的需要,籌建校辦廠,利用市屬工廠擬報廢的設備艱苦創業,於1970年試製成功了交流控制器,填補了西南空白,產品納入省市計畫。1971年半工半讀宣告結束。學校改名為:四川省重慶市第八十中學校,為全日制高完中。
文革結束到重慶直轄此階段學校重要事件有:1978年3月學校被區批為“區屬重點中學”;1982年校辦廠更名為:重慶起重電器廠;1985年學校改名為:四川省重慶市楊家坪中學校,獲市“國中工作先進學校”;1987年學校被評為省級“民主管理先進學校”;1991年經區委組織部批准,楊家坪中學青年黨校正式成立;1995年學校被重慶市教委定為首批25所聯招學校之一,面向近郊11區招收國中畢業生。
校辦廠和足球一直作為學校的強勢項目,並分別在90年代中期達到頂峰。校辦廠1994年獲市教委教育系統“特級企業”稱號,年利潤超百萬;校足球隊獲1995年的第三屆“晚報杯”足球賽高中組冠軍。
1997年底,區委區府提出用三年時間把我校建設成為能代表九龍坡區教育水平的一流視窗示範學校,並爭取在1999年創建成為市級重點高中。自此“創重”得到上級政府的大力支持。學校教育科研也逐漸走向規範化,1998年10月成立教科處,並得到市教科所和西南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兩位專家劉電芝、張慶林的指導,並在隨後幾年申請到若干個基礎教育教育方面的國家級、市級研究課題或實驗課題,如女中學生現代素質的探索與培育、中學生髮展性評價研究、三課研究、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科學精神的培養等。
在拓展學校辦學空間上,1999年9月搬遷重慶起重電器廠(校辦廠),擴建運動場。並在2000年7月底將開辦1973年,位於楊家坪梅子榜磨盤山的楊家坪職業中學(1985年前為重慶市112中)併入本校,為“楊家坪中學國中部”。同時創辦於1997年4月的“重慶大學外國語學院九龍外國語學校”隨楊家坪職業中學合併到本校。並解除與重慶大學方的聯辦協定,於2000年9月經九龍坡區教委批准改名為“重慶市九龍外語學校”,委託楊家坪中學進行教育教學管理。
2000年6月和12月的學校先後通過市級重點中學驗收和複查。2001年10月,市人民政府正式授牌學校“重慶市重點中學”。
學校近四年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新進或區內調入或公招人員達111人次。至2006年10月有在職教職員工280人,其中特級教師3名專任教師206名,在校學生3600多名.。2005年,高考中考再創新高,上線670人,聯招上線128人,上線率44%。
學生文學社於2002年3月19日成立,自辦刊物《朝陽月刊》。2002年7月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分部成立;2006年9月麒麟西洋棋、桌球高水平人才訓練基地在我校掛牌成立。
2003年起學校為首批創建市級示範高中學校,2003年6月和2005年6月,學校先後兩次迎接專家組對創建過程的調研。
2005年8月,九龍坡區政府將毗鄰的楊家坪國小和區教師進修學校用地劃撥給我校,兩校占地分別為7267平方米和5339平方米,至此學校占地面積達80畝。同月,投資180餘萬的學校塑膠運動場投入使用。2006年2月,建築面積9583平方米,總投資近4000萬元的體育館帶食堂工程竣工並投入使用。
同年11月,英國11所學校校長交流團到重慶市參觀訪問。學校與英國格林學校結成國際友好學校並開展長期的互惠互利的教育合作,如教師素質提高合作協定和學生互換培養協定。2006年6月我校派兩名教師進行了回訪。10月底格林學校副校長一行來我校交流訪問。
2006年7月,李昌華連任三屆校長期滿。
學校現任校長為張成,黨委書記唐代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