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
為深入貫徹《國務院辦公廳發揮品牌引領作用推動供需結構升級的意見》(國辦發〔2016〕44號)、《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中國製造2025四川行動計畫的通知》(川府發〔2015〕53號)、《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四川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方案〉的通知》(川委發〔2016〕18號)和《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促進經濟穩定增長和提質增效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措施的通知》(川府發〔2016〕17號)精神,更好發揮品牌對推動供需結構升級的引領作用,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重要意義
品牌是企業乃至國家競爭力的綜合體現,代表著供給和需求結構的升級方向。隨著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呈現出個性化、多樣化、高端化、品牌化等消費特點。但是四川產品質量不高、創新能力不強、企業誠信意識淡薄等問題比較突出,品牌現狀與消費者日益提高的品牌需求有較大差距。發揮品牌引領作用,推動供給和需求結構升級,有利於激發企業創新創造活力,促進生產要素合理配置,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有利於引領消費,創造新需求,提振自主品牌消費信心,挖掘消費潛力,更好發揮需求對經濟成長的拉動作用,滿足人們更高層次的物質文化需求;有利於促進企業誠實守信,強化企業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公益慈善等社會責任,實現更加和諧、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總體要求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總體要求,積極探索有效路徑和方法,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發揮品牌引領作用為切入,建立完善“市場決定、企業主體、政府推動、社會參與”機制,進一步最佳化法規政策環境,切實提高企業競爭力,大力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大力實施質量對標提升行動和品牌創建提升行動,推動企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加快培育一批含金量高、知名度高的“四川品牌”,滿足居民消費升級需求,擴大省內消費需求,引導省外境外消費回流,推動供需總量和結構相互適應,加快推動供給結構最佳化升級,適應引領需求結構最佳化升級,為加快發展新經濟、培育壯大新動能、推動經濟提質增效提供持續動力。
主要目標
到2020年,我省品牌發展的環境明顯最佳化,質量基礎有力夯實,市場環境得到淨化;企業品牌意識不斷增強、主體作用得到發揮、產品品種不斷豐富、產品品質全面提升,一大批具有特色的“四川品牌”脫穎而出;品牌發展社會氛圍更加濃厚,行業協會作用明顯,消費者本土品牌情感深化,消費信心大幅提振。全省註冊商標達到60萬件以上,馬德里國際註冊達到600件,地理標誌商標註冊達到260件,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達到290個以上,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達到80個以上,評選四川名牌達到1600個以上,新增中國質量獎企業和個人6個以上,農業“三品”(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認證數量達到1000個,新創建國家級生態原產地保護示範區8個以上、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區10個以上、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或生態旅遊示範區5個、國家5A級旅遊景區5個以上,培育和壯大一大批有影響力的區域性品牌集群。
四重點工作
(一)夯實品牌發展基礎。
1.推行更高質量標準。大力實施質量對標提升行動,圍繞10大類四川主導產業和重點產品,以國際國內先進標準、同行知名品牌為參照,推動企業積極採用國際國內先進標準,提高“四川製造”產品的競爭力。鼓勵企業制定高於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企業標準,支持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專利技術向標準轉化,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加快開展團體標準制定等試點工作,實施企業產品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批准發布地方標準400項,打造省級以上農業標準化示範區40個,實施省級以上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30個,創製一批“四川製造”“四川服務”先進標準,形成對外競爭新優勢。(省質監局牽頭,省標準化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配合)
2.提升檢驗檢測能力。加強檢驗檢測能力建設,提升在川國家檢驗檢測重點實驗室、27個國檢中心和54個省檢中心檢測能力和水平。推動檢驗檢測機構改革,鼓勵跨部門、跨行業、跨層級整合,鼓勵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軍工企業整合,推動質檢、特檢技術機構橫向縱向整合,打造檢驗檢測認證集團。鼓勵民營企業和其他社會資本投資檢驗檢測服務,支持具備條件的生產製造企業申請相關資質,面向社會提供檢驗檢測服務。加強社會公用計量標準研究,推動計量檢測機構能力提升,推進先進計量技術和方法在企業的廣泛套用。(省質監局牽頭,農業廳、省食品藥品監管局、四川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配合)
3.搭建質量創新平台。加強質量技術創新,支持有實力的企業開展產品共性關鍵技術攻關,加快突破制約行業發展的技術瓶頸,推動行業創新發展。支持重點企業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建立大數據平台,動態分析市場變化,精準定位消費需求,為開展服務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提供支撐。加強產品設計創新,鼓勵具備條件的企業建設產品設計創新中心,針對消費趨勢和特點,不斷研發新產品。聯合四川大學成立質量研究院,加強品牌基礎理論、價值評價、發展指數等研究。加速創新成果轉化成現實生產力,催生經濟發展新動能。制定四川名牌評價地方標準,完善品牌評價相關標準體系。鼓勵發展一批品牌建設中介服務企業,建設一批品牌專業化服務平台,提供設計、行銷、諮詢等方面的專業服務。(科技廳、省質監局牽頭,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食品藥品監管局配合)
4.加強質量人才建設。建立完善質量管理、品牌創建機制,培養引進品牌管理專業人才,實現人才開發、質量提升、產業發展融通互動。實施技能人才培育行動,大力宣傳工匠精神,培育造就一批工藝精湛、技術高超、業績突出的技能人才。每年組織農產品、食品、藥品、工業消費品等行業,生產、流通等領域相關人員培訓,在2000家大中企業中推行企業首席質量官制度。強化中高級職業技術教育,夯實“四川製造”向“四川創造”轉變的人才基礎。(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教育廳、省質監局牽頭,省經濟和信息化委、農業廳、省工商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配合)
(二)促進供給結構升級。
1.豐富產品和服務品種。支持農產品、食品等龍頭企業提高技術研發和精深加工能力,針對特殊人群需求,生產適銷對路的功能食品。鼓勵企業推進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生產,推出一批新產品,滿足消費者差異化需求。建立網際網路大數據平台,強化消費市場運行分析,促進供給有效對接消費要求,為產品和服務創新提供支撐。加快旅遊產品開發,形成以旅遊景區、旅遊度假區、生態旅遊示範區、特色旅遊城鎮和精品旅遊村寨等為支撐的現代旅遊品牌體系,增加旅遊產品供給,豐富旅遊體驗,滿足大眾旅遊需求。(省經濟和信息化委、農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質監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省旅遊發展委配合)
2.促進農產品品牌提升。加強農產品產地環境保護和源頭治理,實施嚴格的農業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加快健全農產品質量監管體系,逐步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等級,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誌農產品和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參照出口農產品種植和生產標準,建設一批優質農產品種植和生產基地,提高農產品質量和附加值,滿足中高端需求。大力發展優質特殊農產品,著力包裝策劃推出一批體現四川特色、便於海內外遊客攜帶的旅遊化農副土特商品。支持鄉村創建線上銷售渠道,擴大優質特色農產品銷售範圍,打造農產品品牌和地理標誌品牌,滿足更多消費者需求。(農業廳牽頭,省旅遊發展委、四川出入境檢驗檢疫局配合)
3.促進消費品品牌提升。圍繞《中國製造2025四川行動計畫》,大力實施產品強質工程,開展質量品牌提升行動,提高四川造產品的可靠性、美譽度和競爭力。支持企業開展戰略性新材料研發、生產和套用示範,提高新材料質量,增強自給保障能力,為生產精品提供支撐。優選一批零部件生產企業,開展關鍵零部件自主研發、試驗和製造,提高產品性能和穩定性,為打造“四川製造”精品提供可靠性保障。支持重點企業瞄準國際標桿企業,創新產品設計,最佳化工藝流程,加強上下游企業合作,儘快推出一批質量好、附加值高的精品,促進制造業升級。(省質監局牽頭,省經濟和信息化委、省工商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配合)
4.促進服務業品牌提升。實施服務業“三百工程”,加快推進服務業重點品牌培育計畫,著力培育一批效益好、影響大、競爭力強的服務業重點品牌,不斷提升服務品牌核心價值。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建設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採取市場化運作方式,提供高品質養老服務。鼓勵有條件的城鄉社區依託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生活服務中心,實施數位化視聽社區工程,提供數位化服務,提供方便可信賴的家政、兒童託管和居家養老等服務。實施“服務標桿”引領和遊客滿意度提升計畫,遴選和公布一批質量領先、管理嚴格、公眾滿意、適宜推廣的服務標桿。(商務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民政廳、省工商局、省質監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