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名家學術文集》是巴蜀書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沈仲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名家學術文集
- 作者:沈仲常
- 出版時間:2023年3月
- 出版社:巴蜀書社
- 出版地:成都
- ISBN:9787553119311
- 定價:65 元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名家學術文集》是巴蜀書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沈仲常。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名家學術文集》是巴蜀書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沈仲常。內容簡介本書收錄了著名考古學家、巴蜀文化研究專家沈仲常先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全書約25萬字。 沈仲常是四川考古學界繼馮漢驥之後的代表性學者之一,在先...
其內容涵蓋博物館學、中國古代史研究、古文獻研究、近代史研究、文物研究、考古學研究、美術史研究、科技史與文物保護等,其中不乏傅振倫、沈從文等歷年來該館知名專家的學術文章。全書共200萬字。內容簡介 《百年國博紀念學術文集》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圖書目錄 博物館學 努力奮鬥,開拓創新建設世界一流的國家博物館 ...
《李學勤文集》收錄了李學勤自1956年至2018年所撰寫的中文論著,約一千萬字,分為七大類,即:古史研究(附文明起源研究,共六冊)、甲骨學研究(附文字起源研究,共四冊)、青銅器研究(附銅鏡研究,共六冊)、戰國文字研究(附古文字學通論,共一冊)、簡帛學研究(共三冊)、學術史研究(附國際漢學研究,共...
《四川省圖書館·成都圖書館百年同人文集(1912-2012)》由四川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目錄 四川省圖書館書目序 賁園書庫記 重修華陽縣誌敘錄 儒家哲學思想之發展 論經學三篇 輯校《老子李榮注》跋 《中國古名家言》自序 墨子姓氏生地及時代考略 墨家學術淵源 《四川保路運動史料彙纂》編輯始末 《蒙文通文集》理學...
《徐州文物考古文集》是2011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州博物館。編輯推薦 本書(編者徐州博物館)第一輯面世了,這是徐州集資料性、學術性於一體的考古和文物研究的文集,內容包括綜合研究、墓葬結構、墓主人及出土器物研究等部分,其中器物研究又分為玉器、銅器、印章封泥和兵器等專題。本書適合從事相關研究工作...
正在準備出版的有《古陶瓷修復》、《賈文忠文物研究文集》、《大明宣德爐鑑賞》、《明清制墨名家》、《千鏡墨影之堂選集》、《賈文忠篆刻選》、等。個人經驗 賈文忠指出,古玩在收藏之日起,就應該進行合理的保存和保養。一.把玩古玩的時候雙手應該保持潔淨和乾燥,取下戒指和手錶等硬物,以免劃傷器物的表面。...
138.陳建立:《豫南鄂北地區商周青銅器技術研究之所思》,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香港承真樓:《商周青銅器鑄造工藝研究》,科學出版社,2019年4月。139.陳建立:《中國冶金的起源與發展》,袁靖主編《中國科技考古講義》,復旦大學出版社,2019年。140.陳建立:《早期文明形成與手工業技術交流》,袁靖主編《中國科技...
先後任雲南大學歷史學系主任、西南古籍研究所所長、東亞影視人類學研究所所長、雲南大學副校長、巡視員。學術職務有:雲南省國學研究會會長、雲南省高等學校古籍整理委員會常務副主任等。曾任中國民族史學會副會長、中國影視人類學會副會長、中國漢民族研究學會副會長、雲南省歷史學會會長等。著作有:《林超民文集》(四...
香港書畫名家易越石 須臾靜掃眾峰出仰見突兀撐青空——讀陳平學術文集《燕秦文化研究》文字新詮銅器新論——讀張懋鎔《古文字與青銅器論集》商周青銅器與古文字研究的重要成果——讀張懋鎔《古文字與青銅器論集(第二輯)》結構宏大新見迭出——讀周曉陸《漢字藝術——結構體系與歷史演進》西陲秦史的新篇章——讀...
《常任俠文集(全六卷)》是2002年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常任俠 、郭淑芬、常法韞、沈寧 。該書卷一以佛像石刻藝術論文為主、卷二收有繪畫書法藝術論文題序和《中國舞蹈史話》、《中國傀儡戲皮影戲發展史話》兩部書。內容簡介 常任俠先生幼名家選,筆名季青、牧原、常征,1904年1月31日出生於安徽省...
以往研究印譜者,大多是關注收印的多寡、印面的真偽、是否名家所刻等等問題,而林先生則是從印譜本身著眼,他甚至注意到了同一部印譜在邊欄花色上的細微區別,以及鈐印位置上的變化,通過這樣的對比,以此來探求制譜者是怎樣的心理變化,這樣的研究十分特別。辛德勇先生的論文則是專談周紹良舊藏的一部《佛說阿彌陀...
《雲南省社會科學院學術名家文集:何耀華文集》是2017年8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何耀華。內容簡介 何先生是《雲南通史》的總主編,提出融和、統一是雲南歷史發展的主軸,對滇學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作為一位漢族學者,他滿腔熱情地研究和發掘少數民族人民對祖國統一和中華文化的寶貴貢獻,他主編的《中國...
10月,我社與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湖南大學嶽麓書院、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聯合主辦的“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牘學術研討會”在湖南長沙召開,來自全國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簡牘文獻學專家學者30餘人出席。同月,我社承擔的“2011~2020年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項目”《草原金石錄》全部完成...
《也談四川萬縣唐冉仁才墓——兼論巴東冉氏族屬》,《四川文物》,1989年第1期。《唐宋時期“東蠻”族屬的探討》,《南方民族考古》第二輯,1989年。《蒼梧、西甌和烏滸——侗族遠源探索》,《徐中舒先生九十壽辰紀念文集》,1990年。《宋思州田祐恭族屬考索》,《貴州民族研究》,1990年第3期。《論苗族族源...
著名文史學家、張問陶及其家族研究專家,四川省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員。主要研究清詩、巴蜀文化及鄉邦文獻。出版專著70餘部、發表論文、詩詞、歷史隨筆等300餘篇,總計800餘萬言。著作主要有《張問陶年譜》、《王灼集校輯》、《大英風物誌》,後兩書為合著,均系巴蜀書社出版。主編有《張船山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鄭振鐸(1898年12月19日-1958年10 月17日),生於浙江永嘉,原籍福建長樂,原名木官,字警 民 ,筆名西諦、郭源新。中國現代文學家、社會活動 家 、文物收藏家、鑒 定家 、考古學家、藏 書家 ,景星學社社員,中國科學院學 部委員 ,其主要著作有《中國俗文學史》《近百年古城古墓發掘史》《鄭振鐸文集》《...
12、趙朝洪:《東北地區史前玉器原料產地的初步考察及思考》,載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21世紀的中國考古學——紀念佟柱臣先生85華誕學術文集》,文物出版社,2006年1月。又載載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21世紀的中國考古學——紀念佟柱臣先生85華誕學術文集》,文物出版社,2006年1月。13、趙朝洪等:《...
蒙文通(1894年10月16日—1968年8月1日),原名爾達,字文通,後以字行世。四川鹽亭縣石牛廟鄉人,中國現代傑出的歷史學家、近代“蜀學”傳人,經史大師。蒙文通在中國古代史及古代學術文化研究領域中造詣很深,成就甚高。蒙文通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起即執教於成都大學、成都師範大學、成都國學院、中央大學、河南...
戴向明,1967年生於河北承德。本科、碩士先後就讀于吉林大學和北京大學考古系,在澳大利亞拉籌伯大學(La Trobe University)考古系獲得博士學位。長期供職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原中國歷史博物館)考古院,並任考古院院長。擔任中國考古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入選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
5、《小屯乙十一基址與M238的時代》,《考古與文物》1986年6期。6、《“非王卜辭”研究》,《古文字研究》第十三輯,中華書局,1986年6月。7、《殷墟甲骨斷代與殷墟考古》《四川大學學報叢刊》第四十四輯,1989年。8、《賓組卜辭的時代分析》,四川大學歷史系編:《徐中舒先生九十壽辰紀念文集》,巴蜀書社,1990...
《遼中京大明塔上的密宗圖象》,載《宿白先生八秩華誕紀念文集》,文物出版社,2002年。《館藏佛教文物研究二題》,《上海博物館集刊》,2002年。《神秘的雪域文明——上海博物館“西藏文物精華”展》,《收藏家》,2002年第3期。《大昌古城參觀札記》,《中國文物報》,2002年3月22日。《為有源頭活水來——讀...
12月,四川省抗戰動員委員會成立,聘為幹事,講授運用國畫知識於抗戰宣傳之需要,參加抗戰宣傳。1938年 1938年:31歲 2月,在報紙撰文,呼籲在抗戰時期加強對藝術和文物的保護;4月,被聘為四川省政府咨議;11月,專程往青城山上清宮看望剛從淪陷區回來的老友張大千,並與在成都迎晤避難入蜀的畫友黃君璧、葉淺予...
顧萬發,男,漢族,1971年生,河南信陽固始縣人。199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考古學專業。現任河南省鄭州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兼)。人物經歷 曾任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黨支部書記、院長、研究館員。現任河南省鄭州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兼)。職...
《上海文物博物館志》序 “埃適爾作品展”開幕致辭 “埃適爾作品展”圖錄前言 香港“紫泥清韻——陳鳴遠陶藝研究”展覽圖錄前言 “蒙克畫展”開幕致辭 《蒙克畫選》前言 “梁潔華畫展”開幕致辭 《梁潔華畫集》序 《中國酒文化》序 “中日書法名家展·’97日本書藝院展”開幕致辭 “中日書法名家展·’97日本書...
43.《“景亳”新考》,《紀念甲骨文發現10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44.《1978年以後甲骨學有了更深廣的發展》(譯文),《殷都學刊》2003年第1期。45.《三星堆出土青銅人像與殷墟玉石人俑服飾的比較》,《四川文物》2003年第4期。。46.《殷墟玉石人俑與三星堆青銅人像...
1、學術活動:(1)“民俗文物與民俗圖像”研討會,學術報告題目:《四值功曹、三界直符使者與四驛使者的圖像辨析》,廣東省博物館(廣州魯迅紀念館),2022年12月 (2)2022年第四屆全國畫學文獻學術研討會,學術報告題目:《基於〈歷代名畫記〉研究的唐代“三清”圖像考》,四川大學哲學系,2022年11月 (3)“...
63、從祭祀用牲看殷商畜牧業,《甲骨文研究文集》,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年。64、由江南史前織機說到固定台式織機的出現,《江南地域文化的歷史演進》,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3年。65、漢代土墩墓分區和傳播淺識,《秦漢土墩墓考古發現與研究——秦漢土墩墓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文物出版社,2013年。
1928年10月,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在廣州成立。董作賓被聘為通訊員,受命到安陽進行殷墟調查。回到北京,匯報了在安陽的考察情況,立即得到蔡元培院長的重視。幾天后,董作賓再次來到安陽,中國文物考古史上首次對殷墟的科學發掘拉開了序幕!從1928年至1937年科學發掘15次,董作賓參加了前7次和第9次發掘。奠定了...
27.《釋甲骨文“烈風”》,《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六輯(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紀念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1月。28.《釋殷墟花東卜辭的“顛”》,《考古與文物》2015年第3期。29.《釋甲骨文中有關車馬的幾個字詞》,《中國書法·翰墨天下》2015年第10期。又收入李學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