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教育改革實驗區

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教育改革實驗區,四川省境內實驗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教育改革實驗區
  • 地理位置: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
1、完善義務教育階段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相關制度,奠定區域教育均衡發展的制度基礎。
實驗重點:政府投入體制、管理體制(主要是監管、評估制度)的變革和教育服務體系的建立和提升,本質上是通過教育行政部門執政理念和執政方式的改革創新,著力縮國小校之間的發展差距。重點突破九義教育,兼顧高中階段教育,在較高水準上實現區域內教育均衡、實現整體優質的教育和諧。
第一,進一步完善區域統籌,城鄉一體的公共財政投入體制和資源配置體制。
(1)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依法保障教育經費的“三個增長”,不斷增加教育資源總量,努力解決教育資源不足、發展不夠的問題;
(2),建立規範透明的義務教育經費財政轉移支付制度;
(3)進一步完善區域統籌,城鄉一體的公共財政投入體制和資源配置體制,現階段義務教育階段公共財政投入向相對薄弱學校傾斜;
(4)建立和完善對弱勢群體資助體系,促進教育公平的實現。
第二,進一步完善有利於教育均衡發展的教育管理體制機制,實現教育管理、教學檢查、督導評估等方面的城鄉一體化管理;探索適合辦學體制多元化的教育管理機制。
第三.逐步建立區域性的教育服務支持體系,為縮小校際差距提供服務。(1)實施“學校發展支持計畫”和“薄弱學校扶持計畫”,依託教育科研院所、教育專家對相對薄弱的學校進行診斷、指導,逐步解決發展中的問題,並重新設計、策劃學校品牌;(2)構建教師遠程學習支持和服務系統,建設與教學過程結合緊密的覆蓋全區基礎教育各學科、各年段的教師繼續教育的網上課程超市,實現教師網上學習的管理、考核。(3)深入推進“三名工程”,成立“成華區名校長工作室”、“成華區名師工作室”和“成華區中青年教師創新工作室”,探索變單位資源為區域資源的有效途徑;(4)推行教師走校制,引導全區教師分層次、分階段、漸進式地合理流動,促進區域內各級各類學校間的優勢學科互補,實現全區優質教師資源共享;(5)探索校長走段制,打造適應有機融合新型育人模式的幹部隊伍;(6)繼續完善城域網建設;構築學校與家庭、社會溝通交流的立體平台,實現資訊共享、家校協同、社會參與的良好互動局面。實施數位化校園行動。
第四,實施優質教育“全域覆蓋”行動。
(1)進一步最佳化中國小布局,實施一帶四區”優質教育發展戰略,著力打造二環路優質教育發展帶、猛追灣(內環)優質教育發展區、北部新城優質教育發展區、龍潭新城優質教育發展區、東方新城優質教育發展區,努力實現優質教育均衡化、全域化;
(2)實施“三位一體”學校品牌發展戰略,提升現有品牌,打造新興品牌,引進優質品牌,實現全區學校品牌錯位式發展;
(3)實施優質教育集團發展戰略,探索劃片聯盟、“一校多區”、橫向領辦輻射、縱向跨段延伸等優質教育集約發展模式,組建教育共同體,探索“片塊式發展、捆綁式評價”的考核評價新思路,促進全區學校辦學水平整體提高;
(4)通過城鄉結對、教師交流、名師送教等手段,提升薄弱學校校本研修水平,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增強農村學校與區屬優質學校的深度融合,促進全區教育的高位均衡發展。
2、變革管理,加強學校層面的和諧
實驗重點:套用學習型組織的理論,改革創新學校內部治理方式,通過調整利益關係,民主參與,分享責任,把教師主動發展和學校科學發展捆綁在一起,達到建設“和諧”學校的目的。
第一,創新學校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通過民主參與,分享責任,把教師主動發展和學校科學發展捆綁在一起,提高教師的組織歸屬感和職業成就感,建立和諧進取的校園人際關係。
第二,以績效工資改革為契機,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在每個學校建立符合教師專業發展規律的獎勵體系和激勵機制,形成教師自主學習、不斷創新的持續動力。
第三,以形成學校共同願景為載體,加強學校企業文化的建設,轉變教師與學校的教育觀念,為學生髮展提供最好的環境與氛圍。
第四,建立學校發展促進會,構建“三會一校”的學校治理結構,即“學校發展理事會”“校外監督委員會”“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進一步推動辦學民主化,滿足人民民眾的教育需求。
第五, 以38中為重點,進行1-2所創建學習型學校的試點。
3、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實施,保證學生身心和諧發展。
實驗重點:學生身心和諧發展。
第一,在華西中學、電子科大附小、雙林國小、成華實驗國小、成華國小開展改革教育教學,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的試點。
第二,深化《主體教育視野下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和“學科質量提升三年行動計畫”,聚焦課堂、聚焦質量,切實提高以教育質量為主要內容的素質教育核心競爭力。
第三,完善素質教育考核評價制度,建立以全面育人為導向的教師考核評價辦法,構建“輕負高效”長效機制。
第四,開設“素質教育超市”,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尊重學生髮展多元需求,開發富於區域特色和人文精神的校本課程,嘗試學生自主選課、走班上課,建立健全適合學生全面發展、個性發展的新課程運行機制。
第五,逐步設定布局合理的校外活動基地,構建個性化的教育服務,建立“素質教育訓練營”,構建“社會實踐大課堂”,拓展素質訓練課程,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學會做人。
4、加強科學研究與試點,為成果推廣提供理論與實踐的依據。
第一,所有立項的項目以行動研究為途徑執行,加強工作過程中的學習與反思,堅持不斷總結、反思、提煉,保證工作持續改進。
第二,教科所牽頭,開展和諧教育的理論研究。
第三,做好試點校的工作,為今後的推廣提供經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