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2.0

《四川省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2.0》是四川省教育廳、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為加強農科教結合實施的省級人才教育培養計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省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2.0
  • 啟動時間: 2020年12月21日
  • 實施單位:四川省教育廳、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
指導思想,目標要求,改革任務,保障機制,

指導思想

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和生態文明建設,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三農”工作系列重要論述,著力補短板,堅持產學研協作,深化農科教融合,立足四川,面向全國,建設一批適應農林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的涉農涉林新專業,培育四川優勢、中國特色的一流農林專業,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一流農林人才,為鄉村振興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服務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建設、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建設和“美麗四川·宜居鄉村”建設。

目標要求

經過五年努力,全面建立突出四川優勢、中國特色的多層次、多類型、多樣化的高等農林教育人才培養體系,新農科建設取得顯著成績,農林教師隊伍能力與素質全面提高,高質量線上線下課程、虛擬仿真實驗、社會實踐、課程思政等“金課”體系全面建成,高等農林教育專業認證全面推進,農科教協同育人機制更加完善,農林人才培養質量明顯提升,服務鄉村振興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能力明顯增強。

改革任務

(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立德樹人作為引領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改革創新的立足點和出發點,開展“課程思政”建設,重塑專業教學,將糧食安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生態文明、“三農”情懷、美麗幸福中國建設等內容融入課程教學,強化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的責任擔當,以及為國家、社會做貢獻的價值追求,將之貫穿於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體系之中,培養造就一批具有踐行黨的民眾路線、真心服務“三農”的卓越農林人才。
(二)推動高等農林教育創新發展。要堅持把高等農林教育放在優先發展位置,加大資金投入、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統籌社會各方優勢資源,加快推進高等農林教育改革發展。加大對以農林為優勢特色高水平大學支持力度,推進涉農高校複合套用型、實用技能型農林教育改革。依託農科教推企等專家團隊和技術力量,圍繞鄉村振興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開展研究,為鄉村振興提供決策諮詢、貢獻智慧和方案,為培養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的卓越農林人才提供路徑和模式。
(三)培育農林學生“愛農知農為農”素養。面向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把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素養教育貫穿農林人才培養全課程、全過程,開設“大國三農、巴蜀農耕”等選修課程,開展“大國三農、巴蜀農耕”等系列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加強農林學生社會實踐,全面增強學生服務“三農”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按照拔尖創新型、複合套用型、實用技能型人才不同培養目標,完善農林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將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結合,進一步加強農林學生專業知識教育和專業技術培養,把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著力提升農林學生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
(四)提升農林專業建設水平。瞄準農林產業發展新業態新需求,深化高等農林教育專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30個左右省級一流農、林專業。全面推進實施新農科建設計畫,用現代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工程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改造提升現有涉農涉林專業,全力支持涉農高校在農業產業工程、畜牧產業工程、林業產業工程、草業產業工程、漁業產業工程、農業智慧型裝備製造、城鄉規劃、食品產業工程、生態系統工程、環境與營養科學、農村現代化管理等方向創新突破;服務“網際網路+現代農業”、創意農業、智慧農業、休閒農業、都市農業、鄉村旅遊、森林康養、農業電商、鄉村體育等新產業新業態發展,建設一批新興涉農涉林專業。
根據不同類型農林人才培養目標,調整最佳化課程結構,開發優質課程資源,鼓勵校企合作共同編寫農林類技術套用型特色教材,大力推進信息技術、人工智慧、大數據與農林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推動“網際網路+農林教育”,建成30個左右省級農林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推出50門左右省級農林線上線下精品課程,深入開展混合式教學和線上教育,實現農林人才培養質量的變軌超車。
支持涉農高校構建校內實踐教學基地與校外實習基地聯動的實踐教學平台,加快區域性共建共享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推進教學方法改革,實施探究式、討論式、啟發式等多種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意識的培養。開展以能力為導向、過程為重點的多元學業評價,突出對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考核,建立多樣化的學業指導和考核評價體系。
(五)創新農林人才培養模式。服務鄉村振興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深化高等農林教育人才培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養不同類型農林人才。順應農業創新驅動發展新要求,加快推進拔尖創新型農林人才培養,支持省級農林教學與科研人才培養基地改革試點建設,加強研究性教學,注重個性化培養,拓寬國際化視野,著力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科研素養,培養一批引領農林業創新發展的高層次、高水平農林人才;順應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要求,加快推進複合套用型農林人才培養,促進學科交叉融合,加強農科教結合、產學研協作,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培養一批多學科背景的複合型高素質農林人才;順應現代農業建設新要求,加快推進實用技能型農林人才培養改革,更新教學內容,改革課程體系,提升學生生產技能和經營管理能力,培養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農業帶頭人;鼓勵各地政府與涉農高校合作,培養一批多學科背景的複合型高素質農林人才。
(六)完善農科教協同育人機制。建立各高校和地方、農業(農牧)農村、林業和草原等部門協同育人機制,統籌推進校地、校所、校企育人要素和創新資源共享、互動,實現行業優質資源轉化為育人資源、行業特色轉化為專業特色,將合作成果落實到推動產業發展中,輻射到培養卓越農林人才上。
實施農科教協同育人工程。支持涉農高校和本地科研機構、各地農林研究院(所)深度合作,建設省級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合作育人示範基地;推動“引企入教”,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涉農高校與農林企業建立戰略聯盟,建設15個省級農林產教融合示範基地;依託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等平台,建設10個左右省級農科教合作人才培養基地。
(七)拓展一流師資隊伍建設途徑。大力推進農林教師隊伍建設,立項建設5個左右省級農林教師教學發展示範中心,探索實施“雙證”上講台制度(依法取得高校教師資格證書和省級以上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培訓合格證書),提升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加大“雙師型”教師建設力度,支持農林高校依託大中型企業共建教師實踐能力培養培訓基地,建立專職教師到企業掛職頂崗制度,聘請科研院所、涉農涉林企業中生產、科研、管理一線專家任兼職教師,加強專業教師“雙師”素質培養和“雙師”結構專業教學團隊建設。教育廳、農業農村廳、省林業和草原局、省農業科學院聯合實施互聘“百人計畫”,選派農林院校骨幹教師到農林企業掛職,參與農林企業的生產實踐工作;選派農(林)科院專家、農林企業專業技術骨幹到農林高校任職,承擔相應教學任務。
(八)培育高等農林教育質量文化。以現代全面質量管理和質量保障為引領,樹立教育文化與農業文化對接,把“三農”情懷內化到廣大師生和管理工作者心中,使質量管理和質量保障真正成為服務農業現代化、服務鄉村振興、服務“三農”發展的內在需要,成為質量提升的內在動力。推進四川省農林專業類認證全覆蓋,強化過程監控與質量評價,切實推動農林教育實現內涵式發展。

保障機制

(一)構建三級實施體系。教育廳、農業農村廳、省林業和草原局統籌計畫的組織實施工作,組建工作領導小組,做好總體規劃;成立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2.0專家委員會,協調解決實施過程中重大問題。各市(州)農業(農牧)農村、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要結合實際情況,支持駐地高校實施好市級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2.0。有關高校要結合本校實際,制定落實具體實施方案,納入學校整體發展規劃。
(二)加強經費保障和政策支持。各市(州)農業(農牧)農村局、林業和草原主管部門要加強區域內政策協調配套,健全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的體制,建立多元化籌資渠道,充分調動社會力量計畫的積極性。有關學校要安排專項資金,加大經費投入力度。教育廳會同農業農村廳、省林業和草原局等相關部門在專業設定、人員聘用與評價制度、產教融合、國際合作交流等方面加大對農林院校的支持力度。各地要研究出台支持涉農涉林專業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各高校要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加大國家、省、校政策的銜接、配套、完善和執行力度。
(三)強化監督檢查。教育廳會同有關部門指導計畫實施,採取適當方式進行實施過程跟蹤,績效評價;加強對典型案例的總結宣傳,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各高校要對照本校計畫實施方案,在實施過程中及時總結,主動發布自評報告、進展情況及標誌性成果,接受社會監督,確保各項改革舉措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