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徽
北川中學的校徽設計中包含了“北川”、“翻開的書頁”、“綠樹”、“河流”幾個意象,蘊含了
晏鈞設計獨特的設計風格。“北川”兩字模擬篆書筆法,線條勻稱舒展,帶有溫文爾雅的書卷氣。“川”字呈動感的波浪狀,傳達出“山谷間流淌的水”的本意,也描摹出北川的自然環境。“川”如翻開的書本,象徵知識的河流。
“北川”兩字共同組成了一棵在呵護下健康成長的樹苗,是社會對北川的關愛,也是北川堅強重生的寓意。“北川”周圍展翅的鳥兒在飛翔,是同學們美好的未來,是北川新的希望。陽光的金、綠構成校徽的色彩,也是對北川中學、對北川未來發展的美好祝福。
歷史
地震前
學校占地62484㎡,
校舍建築面積36921.85㎡,有48個教學班,其中高中班級30個,國中班級本部12個,新區6個,在校學生人數2761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2657人,占96.23%。有教職工193人,其中:專任教師179人(高中96人,國中83人)。高中專任教師中,本科畢業86人(另有4人研修班結業),高中專任教師
學歷達標率為92%;在179名專任教師中,有中學高級職稱23人(其中高中18人,占高中專任家教師的19%),中級職稱88人。中高級職稱共111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62%。
地震前在縣委、縣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學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效益不斷提高,辦學品位不斷提升。2001年、2003年高考成績占全市所有高中的第七名;2003年、2004年連續兩年獲綿陽市高考綜合評估(B組)一等獎;2005年、2006年連續兩年獲綿陽市高考(C組)二等獎。
地震後
2008年5月12日下午汶川地震發生後,兩棟五層教學樓垮塌。在這場巨變中,有1000多師生不幸遇難!
隨後1300餘名倖存師生被轉移到綿陽安置。溫家寶總理先後七次看望北川中學師生受震後的北川中學。
2008年5月19日上午,在汶川特大地震中遭受重創的北川中學在四川省綿陽市長虹集團培訓中心正式複課。
2008年5月23日上午,在位於綿陽市長虹培訓中心的北川中學臨時學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第三次看望了北川中學師生,並進入該校高三(一)班教室,給全班70名學生上了一堂愛國、感恩課。課堂上,溫總理親手用粉筆寫下的“多難興邦”四個字,成為該校師生們學習的不竭動力。
2008年北川中學有593名考生參加高考,除了4名
保送生外,共有113人的成績上本科分數線,其中高三(3)班學生王德鑫以658分獲得全校理科最高分,這個分數也是935名北川籍考生中的理科第三名。
重建後
重受震後的北川中學建的
新北川中學位於北川縣
永昌鎮,占地225畝,依山傍水、風景宜人,是新縣城最為平整的一塊土地,建築面積72000平方米,占地面積達15萬平方米,建築
抗震設防烈度為8度;是
北川羌族自治縣唯一一所高中。學校採取住宿制,同時容納5200名學生學習、寄宿(學校有3000餘學生),擁有千人會議室及高一、高二、高三教學樓等11棟建築。
2008年10月27日,新北川中學援建計畫北京啟動,預計投資將超過2億元人民幣,
新北川中學重建工程將按照“樸素、安全、具有民族特色”的原則進行,由中國僑聯向海外華僑華人、港澳台胞、歸僑僑眷發起援建。
按照溫家寶總理關於援建北川中學的指示精神,邀請來自
麻省理工學院、
香港大學、清華大學和同濟大學等5所名校建築系的教授,組成設計團隊共同擔綱設計。設計團隊共提出了3套初步設計方案,這些方案既各有特色又有共同的思考,都融入了地域性與
文化整合的思想,其中一套方案提出將“羌族紅”融入教學樓的建造中;有方案提出設計採用地域性的建築材料與構造,並用羌族民居的雕樓形式,來延續地方文化認同;還有方案提出在學校大門入口建“
照片牆”,以紀念在“5·12”中遇難的同學。新北川中學規劃效果圖校園全貌由中國
僑聯組織各設計團隊先後進行了8次設計方案論證評審,並由40多位國內頂級專家審查討論,歷時四個多月,最終由北京建築設計研究院綜合各設計方案優點,形成了北川中學的設計方案。
新北川中學已於2009年5月12日14:28正式開工,於2010年9月1日前完工,成為北川新城的一個標誌性工程。
北川中學硬體設施大部分由思科公司捐建,加之後期自身的不斷發展,學校整體硬體已處於綿陽市一流水平。
1、功能用房、專用教室配套,設備設施完善。學校配備了:
(1)網路管理中心1間;
(2)信息技術教室3間;
(3)專用多媒體教室98間;
(4)校園廣播管理中心1間,室外音柱20個,室內廣播190個;
(5)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管理辦公室1間;
(7)英語語言室1間;
(8)紫荊禮堂1個,附帶總控制室1間;
(9)清華遠程教室1間;
(10)校園廣播站1間;
(11)專用多媒體備課教室2間;
(12)運動場專用音響設備1套;
(13) 室外專用真彩
LED顯示屏一塊,長虹52英寸電視機8台;
(14)數字電影放映設備1套;
2、課堂教學系統
每班教室都有
投影儀、電子白板和實物展示台等現代教育技術設備,在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很好地利用。
3、校園網路系統
(1)校園廣播系統採用電腦程式加分區控制方式,終端遍布校園,除教育教學之外,學生廣播站每天2次用中英文進行廣播。
(2)校園網採用電信光纖接入網際網路。採用Cisco Catalyst4503—E雙核心交換機,分為有線、無線、刷卡系統等三套網路,有850餘個有線信息點,網路中心千兆光纖到各樓層,實現有線無線的全覆蓋,建成了以信息服務為中心的全方位、多層次、開放式、高效率的現代教育技術服務體系。
搬入新校區之後,全校師生齊頭奮進,努力拚搏。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學校師資力量大幅提升,現有在編教師188人,其中研究生學歷及在讀研究生教師12人,高級教師37人,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免費師範生37人(北京師範大學2人,華東師範大學4人,
華中師範大學7人,陝西師範大學18人,東北師範大學1人,
西南大學5人)。除此之外,還有北京支教教師16人,特聘專家型教師3人。
學生的生源不斷提升,2012年的生源比2011年要好的多,隨著學校 教學質量的上升,預計生源會越來越好。
在新校區舉行的2屆高考中,學校取得了輝煌的成績,2011年高考獲綿陽市特等獎,2012年高考更是創造了北川中學的歷史,一本上線人數是2011年的3倍。
據了解,北川中學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他們淳樸善良,勤奮好學。為了讓每位學生能夠安心學習,北川中學針對貧困學生專門組建了寒梅班,班裡學生的生活費由浙江新華愛心基金會資助。
“寒梅班的每一位學生成績普遍中等偏上,每位學生自入學以來,都勤奮刻苦。今天,學生們能取得優異的成績,離不開各位科任老師的細心輔導和幫助。”2012級寒梅班班主任何興華欣慰地告訴記者:“寒梅班的學生除了刻苦學習,他們還銘記著一份愛心,他們用實際行動向資助他們的愛心人士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畢業的第二屆寒梅班有47名學生參加高考,其中33人上本科線。
據統計,2012高考,北川中學參考人數660人,本科上線326人,上線率達49.4%,同比新增144人(同比增長26%),達目標人數的194%。
2013年,北川中學與綿陽中學聯合辦學,有教學班66個班,學生3217人,在編教師217人,綿陽中學教師17人,北京西城區及怡海集團支教教師10人,特聘專家型教師喬榮凝、
王京華、
陳玉芬3人。2013年高考成績在2012年基礎上更進一步,取得重大突破,高考一本線錄取人數102人。
學校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大力推行學生多樣化特色發展:與
首都師範大學音樂學院聯合推進音樂課改,聯合開發《羌族音樂文化》校本教材,高一年級在多媒體教室、禮堂活動廳、信息化音樂室開設必修課器樂,讓合唱進課堂;與
天津體育學院聯合編寫體育特色校本教材《羌舞健身廣播體操》,開設《羌族鍋莊》,每天利用校園廣播系統推廣普及;自主研發《魅力羌繡工藝》校本課程,在高二年級通用技術課程和美術課程中同步開設“羌繡”、電腦繪畫選修課並納入學業水平考試實踐操作項目。
2012年12月,被教育部確定為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試點工作重點內容是: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模式探索。學校以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為依託,以全面提高教師現代教育技術水平和資源建設及套用為主線,以教育教學中全面有效套用現代教育技術為抓手,以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實踐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標,逐步實現教育教學全面信息化。
學校榮譽
學校是“綿陽市校風示範學校”、“綿陽市甲級校風示範學校”和“四川省校風示範學校”。先後獲得“全國民眾體育先進單位”、“四川省民眾體育先進單位”、“綿陽市示範黨組織”、“綿陽市‘五四’紅旗團委”等榮譽稱號。學校力爭在2008年創建“省級示範高(完)中”,在此基礎上把學校辦成全省
少數民族地區領先,在綿陽市內具有較強競爭實力的高(完)中,以逐步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學校。2011年11月29日已經順利通過省級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驗收,2012年元月14日已經順利通過省級實驗示範校驗收,計畫在2012年底創建四川省省級示範高中,到2017年達到國家級示範高中水平。
2012年12月,被教育部確定為教育部首批教育信息化試點學校,綿陽地區僅此一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