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海螺溝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海螺溝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海螺溝國家地質公園是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境內,青藏高原東南緣,大雪山山脈中段的貢嘎山東坡。2002年2月國土資源部批准為第二批國家地質公園。以現代冰川、溫泉及高山峽谷為主要特色。主峰貢嘎山海拔7514m,為世界第11高峰。海螺溝冰川長15km,尾端伸入海拔2850m的原始森林區,是地球上同緯度海拔最低、可供大眾遊覽觀光的一條現代冰川。其冰瀑布寬500〜1100m,冰川舌長5.70km,冰川拱門、冰裂縫等晶瑩剔透。有3處溫泉,水溫達50丈至80之間,是良好的浴療溫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海螺溝國家地質公園
  • 位於:青藏高原東南緣
  • 東西長:約29.5公里
  • 南北寬:約17.9公里
地理環境,主要景點,發展歷史,

地理環境

四川海螺溝國家地質公園位於青藏高原東南緣,大雪山山脈中段的貢嘎山東坡。東西長約29.5公里,南北寬約17.9公里,面積 350.3平方公里。海螺溝國家地質公園以現代冰川、溫泉及高山峽谷為主要特色。
主峰貢嘎山海拔為7514米,被譽為“蜀山之王”和“天府第一峰”,為世界第11高峰。峰頂呈金字塔形狀。公園內地貌類型複雜:有極高山山地(>4900米)、高山山地(4900——3800米)、亞高山——中山山地(<3800米)。極高山山地為雪線以上的區域,以花崗岩為主的基岩裸露,坡度一般大於45度,角峰、刃脊和冰斗等冰蝕地貌發育。貢嘎山主峰、無名峰、三連峰等金字塔形角峰即排列於分水嶺刃脊之上。發育現代冰川粒雪盆。雄、奇、險、峻的大雪山脈奇峰突兀,或巍峨雄壯、氣勢磅礴,或如刀劈斧砍、危岩嶙峋,美學價值高,觀賞性強。

主要景點

地質公園除現代冰川,又有熱礦泉群以及保存較完好的第四紀古冰川遺蹟、完整的垂直自然帶譜與多樣性很強的高山生態系統的組合,眾多形態各異的象形山石、類型眾多的生物景觀。冰川與熱泉共存,寒冷與溫暖相容這一罕見奇觀,世界矚目。(資料提供:國土資源部)

發展歷史

在5億4千萬年以前,貢嘎山地區是康滇古陸的一部份,為久經侵蝕的陸地。在距今5億到2億5千萬年之間(即奧陶——三疊紀),本區大部處在康滇古陸西側的海域,在這一漫長時期中,形成了厚達2萬餘米的海相為主的海陸互動相地層(受構造運動的影響,期間曾多次隆起);距今約2億2千萬年前的印支運動,使整個川西大規模褶皺隆起,結束了海洋時期,形成古大雪山脈。其後受燕山運動和喜馬拉雅運動的影響而進一步褶皺隆起,長期遭受剝蝕。直至距今約180萬年的晚第三紀末期古大雪山脈被夷平而成為中國準平原的一部分。到距今340——130萬年左右(上新世末期)為山地湖盆發育期,橫斷運動引發了青藏地區的大面積塊狀隆起,使統一夷平面解體,在貢嘎山東麓和以南的區域產生一系列斷陷湖盆——昔格達湖,隨著山地的隆升,湖盆不斷沉降,堆積了厚數百米的地層。
距今340萬年的造山運動使貢嘎山隆起千餘米,並發生區內最早的一次冰帽冰川(富林冰期)。至中更新世(距今248萬年),冰川達到極盛時期,形成摩崗嶺冰期,冰川下線可達海拔l800——1900米的古大渡河一帶。距今130萬年,元謀運動結束了區域性湖相沉積而轉入河流作用為主的時期,形成了現今之大渡河、雅礱江河谷。與此同時,高山地帶發育了多期冰川。發生在距今24930——19700年前的末次冰期,在海螺溝中上游形成長達10公里,厚約200米的側磧堤。之後,冰川進一步萎縮,於1560年、940年發育兩次冰進,在現代冰川前端(海拔2750米),形成切割末次冰川冰磧物的厚約20——60米的兩道終磧堤。這兩次冰進的年代正好相當於中國5000年氣候變化的第二和第三次冷期,稱之為新冰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