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津觀音寺壁畫》是2001年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作者:金維諾
- 出版社:河北美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1年1月
- 頁數:11 頁
- 定價:10 元
- ISBN:9787531016502
《四川新津觀音寺壁畫》是2001年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四川新津觀音寺壁畫》是2001年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介紹 《中國寺觀壁畫典藏:四川新津觀音寺壁畫》再現了四川新津觀音寺壁畫。壁畫不僅注意了立體感,而且還注意了形神變化,體現了人物的內在感情。為明代寺院佛教壁畫佳品。
觀音寺,1956年8月16日公布為四川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寺以驚世絕倫的明代壁畫著稱。歷史起源 觀音寺現存仿明牌坊、山門、彌勒殿、張商英故里紀念碑以及接引、毗盧、觀音諸殿。觀音寺內保存完好的明代繪製的佛教十二圓覺壁畫,人物...
新津觀音寺壁畫 在成都市新津縣觀音寺的毗盧殿和觀音殿內,有大量保存較好的明代壁畫。毗盧殿左右兩壁的明代壁畫,被譽為觀音寺的“鎮寺之寶”。這些壁畫繪製於明憲宗成化四年(1468年),全殿壁畫共有7鋪,面積94平方米,分為上、中...
《新津觀音寺佛教藝術》講述四川成都新津觀音寺是一個不可不去的地方。這裡有被著名美學家王朝聞贊為“東方維納斯”的大型壁塑飄海觀音、堪與北京法海寺和山西永樂宮壁畫媲美的十二圓覺菩薩壁畫,還有將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全景濃縮於一壁的...
峨眉山萬年寺普賢銅鐵佛像 平武報恩寺木製千手觀音 平武報恩寺大雄寶殿 自貢西秦會館抱廳 自貢西秦會館 隆昌石牌坊群 劍閣劍門關 新津觀音寺壁畫普覺佛菩薩 劍閣覺苑寺壁畫化諸淫女圖 瀘縣龍腦橋 開江陶牌坊 江安夕佳山民居後花園 德陽文廟...
成都新都寶光寺壁畫 新津觀音寺壁畫 江油萬壽寺壁畫 達縣真佛山德化寺壁畫 合江法王寺壁畫 蓬溪寶梵寺壁畫 蓬溪鷲峰寺壁畫 遂寧廣德寺壁畫 梁平雙桂堂壁畫 成都新繁龍藏寺壁畫 羅江寶鏡寺壁畫 金堂慈去寺壁畫 第三節 四川地區藏傳佛教及...
《蓮花接翠觀音寺》是2008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馬元浩。 內容簡介 建於宋代淳熙八年,有八百餘耳歷史的四川新津觀音寺,位於如盛開蓮花的九座峰巒連綿而成的九蓮山山麓,為被稱作“蓮華接翠”的新津縣十二景之一,也是國家...
案例一:新都寶光寺念佛堂壁畫搶險加固工程 案例二:青白江明教寺覺皇殿保護修復項目 第一節 勘察研究 第二節 保護技術研究 第三節 保護修復檔案及建設 案例三:新津觀音寺壁畫修繕保護項目 第一節 文物概況 第二節 保存現狀調查 第三...
第四節 四川明代佛寺壁畫研究概況 第二章 新津觀音寺壁畫 第一節 新津觀音寺壁畫研究綜述 第二節 新津觀音寺明代壁畫 一、十二圓覺及諸天壁畫 二、香山全堂 第三章 平武報恩寺壁畫 第一節 平武報恩寺壁畫 一、大雄寶殿《圓覺經》二...
新津觀音寺明代壁畫 新繁龍藏寺明代壁畫 新都寶光寺千手觀音 新都寶光寺羅漢堂 第二輯:社會生活 宴樂狩獵紋壺 嵌綠松石勾蓮鳳鳥紋垂 “君幸食”漆耳杯 “君幸酒”雲紋漆耳杯 “君幸酒”漆耳杯 雲紋漆鍅 雲紋漆锺 雲紋漆鼎 ...
[10]新津觀音寺壁畫賦色特徵及其成因分析.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CSSCI檢索,2012,4:129-133.[J][11]新津觀音寺壁畫的藝術特徵[J].民族藝術研究.CSSCI檢索,2012,4:123-127.[12]巴蜀地區明代壁畫瀝粉貼金紋飾研究[J]....
重在立德 萃珍遺珠 開唐十八國公圖收藏小記 成都漢闕刻石銘文考釋及其書藝研究 新津觀音寺觀音壁畫 南朝爨龍顏碑清初拓本考釋 郵票上的漢代畫像磚出自成都 近現代字畫鑑賞 第八部分 結束語 編委及作者簡介 成都民辦博物館名錄 後記 ...
古蜀華彩 梵相遺珍——四川新津觀音寺《香山全堂》明代壁畫考論 顏斌 蔡萌萌 乾倩倩(169)科技與保護 世界第一例可移動3D列印複製洞窟彩繪工程——雲岡石窟第12窟3D列印作品彩繪 董凱(182)甘肅雲崖寺石窟五方佛洞彩塑病害調查及成因...
白若思 阮蘇蘭 四川新津縣觀音寺妙善公主傳說壁畫的文獻來源 / 155 松家裕子 試探紹興宣卷的插花 / 176 孫宏亮 鄭東麗 陝北農村“醮會”道場宣卷儀式調查 ——以子洲縣王家墕村醮會為對象 / 204 趙世昌 過渡與潔淨:黃河流域喪葬...
鴛鴦池 百工堰的傳說 大飛水 精蛙橋 雙河場 美女墳 翠蓮井 娘娘崗 拜堂溝 妙音灘 水觀音 石羊的傳說 九龍池 天緣奇遇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 楊慎與黃峨 金剛之戀 大明臣匠——新津觀音寺明代壁畫塑像的傳說 詩人·繡蛄·歌女 ...
3.2.4新津觀音寺明代壁畫 3.3唐宋時期的巴蜀禪教會通 3.3.1玄奘法師與成都大聖慈寺 3.3.2智詵與劍南保唐禪系的開創 3.3.3馬祖道一與“洪州宗”3.3.4圭峰宗密與《禪源諸詮集都序》3.3.5無盡居士張商英與《護法論》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