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地震災後重建支援及研究中心成立於2008年6月,由四川大學與香港理工大學合作共建。四川地震災後重建支援及研究中心旨在加強內地與香港大學的合作與交流,承擔公立大學的社會責任,充分利用兩校現有的學科資源、技術及社會資源優勢,共同為地震災區的災後重建提供高質量的支援、研究和服務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地震災後重建支援及研究中心
- 成立於:2008年6月
- 宗旨:承擔公立大學的社會責任
- 研究領域:人員培訓和社會服務
研究領域
工作重點
![四川地震災後重建支援及研究中心 四川地震災後重建支援及研究中心](/img/a/360/wMyYWMzMmZhZzM3YGMmhzN3MmY3I2MwQGZlJmZiZmY0YGM0EmZhJWN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四川地震災後重建支援及研究中心成立於2008年6月,由四川大學與香港理工大學合作共建。四川地震災後重建支援及研究中心旨在加強內地與香港大學的合作與交流,承擔公立大學的社會責任,充分利用兩校現有的學科資源、技術及社會資源優勢,共同為地震災區的災後重建提供高質量的支援、研究和服務工作。
四川地震災後重建支援及研究中心成立於2008年6月,由四川大學與香港理工大學合作共建。四川地震災後重建支援及研究中心旨在加強內地與香港大學的合作與交流,承擔公立大學的社會責任,充分利用兩校現有的學科資源、技術及社會資源優...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汶川地震災後重建與災難學研究中心成立於2009年1月15日,,這是國內組建的第一家專門研究災難學的中心。 汶川特大地震引發了社科工作者對災難的深入思考。建立一門以自然和社會災難為研究對象的綜合性社會科學,開展災難...
中心將成為一個依託四川,立足西南,面向國內外各類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開放性科研平台。中心的宗旨是服務於羌族地區的災後重建,致力於羌族和羌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羌族傳統文化保護的研究,成為相關部門決策的諮詢機構。學術沿革 1951年,...
與德國克勞斯塔爾工業大學共同組建了中德能源研究中心,與國務院扶貧辦、國務院西部開發辦、UNDP和世界銀行共同組建了中國西部反貧困研究中心,與香港理工大學共同組建了四川地震災後重建支援及研究中心。
會議由四川省社科院院長侯水平研究員主持,共收到論文23篇,會上有19位專家學者發了言。參會者分別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方面,就汶川大地震對四川經濟社會的影響及災後重建問題進行了較深入的探討,並圍繞以下熱點問題闡述了各自...
2009災後重建與災難學學術研討會是2009年在四川召開的學術研討會。2009年5月11日,在汶川地震一周年紀念日即將到來之時,四川省社科院組織國內專家學者在成都召開了災後重建與災難學學術研討會。四川新聞網記者了解到,此次會議旨在為...
2010年5月,“學院”項目正式被納入了“香港支援四川災後重建項目-香港賽馬會第二批援助項目”。2010年8月20日,“香港賽馬會支持四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工作四川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災後重建與管理學院項目合作安排”的正式簽約儀式在北京舉行...
《汶川大地震災後重建研究》是2008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程顯煜。內容簡介 通過“規劃引導、制度完善、政策扶持和能力提升”四大舉措引導受災人口遷移流動,形成災區合理的人口分布格局,持續災區可持續發展目標 本書內容豐富、...
2010年台灣921-四川512地震災後重建研討會是2010年在台灣逢甲大學舉辦的研討會。應台灣逢甲大學邀請,同濟大學常務副校長李永盛一行於2010年3月29日至4月4日到台灣,參加由逢甲大學舉辦的“台灣921-四川512地震災後重建研討會”。研討會...
論標的物的風險負擔——汶川地震後契約糾紛處理預案研究 災害救助法律問題研究——以四川汶川地震災後重建為中心 災後勞動關係和諧穩定的相關法律問題思考 第五部分 綜合 “5·12”汶川大地震災後志願者調查報告 媒體關於“5·12”汶川...
2009年9月11日至13日,由上海交通大學發起並與四川大學、英國土木工程師協會(ICE)及上海建工集團聯合主辦的“汶川地震災後重建國際研討會”於成都市四川大學科技創新中心成功舉行。本次研討會主題為汶川地震災後重建,具體圍繞統籌城鄉...
5.12汶川地震後,積極為省科技廳、建設廳等政府部門的災區恢復重建建言獻策。“救災建築熱濕環境及改善措施研究”獲香港理工-四川大學“四川地震災後重建支援及研究中心”重點資助。2009年2月開始任四川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牧區新型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