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善書

韻、散相雜有說有唱地講故事。因其內容多為宣揚忠孝節義和勸人為善而得名。又稱對諭、宣講、據言。流行於四川各地。起源於明代善書,又稱寶卷、宣卷。清代統稱為聖諭,統治者極為重視,規定了一套封建儀式。

早期唱善書者均為學官先生或舉貢生員。嘉慶、道光以後專業及民間藝人日漸增多,善書藝人借鑑川劇高腔音樂,將高腔曲牌《幽冥鐘》、《紅衲襖》作為善書的主要唱腔,逐漸形成帶有川劇高腔味的新腔。
20世紀二三十年代,宣講善書出現一個高潮,有各種宣講堂、宣講社。抗日戰爭時期出現鼓吹抗戰及反映現實生活的新善書,如《周建章獨守三山峰》、《同胞悟》、《半升米》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善書逐漸從現實生活中消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