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北路街道

四川北路街道

四川北路街道位於中國上海市虹口區中部偏西,東至歐陽路、臨平北路、四平路、虹口港、吳淞路;南至海寧路;西至河南北路、武進路、羅浮路、軌道交通3號線、寶源路、寶山路、東江灣路;北至四川北路、甜愛支路、山陰路、四達路。面積約1.78平方公里,下轄21個居委,人口87401人(2010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四川北路街道
  • 外文名稱:North Sichuan Road Street
  • 別名:街道
  • 行政區類別:上海市虹口區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下轄地區:永豐居委會、寶安居委會等
  • 政府駐地:溧陽路1388號
  • 電話區號:(+86)021
  • 郵政區碼:200085
  • 地理位置:東至歐陽路、臨平北路、四平路、虹口港、海寧路、吳淞路
  • 面積:約2.33平方公里
  • 人口:87401人(2010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
  • 著名景點:四川北路公園、多倫路文化名人街
  • 車牌代碼:滬A、滬B
街道簡介,歷史沿革,歷史人文,街道榮譽,地圖信息,

街道簡介

四川北路街道地處虹口區西南部,東至歐陽路、臨平北路、四平路、虹口港、海寧路、吳淞路,南至蘇州河,西至河南北路、武進路、羅浮路、軌道交通3號線、寶源路、寶山路、東江灣路,北至甜愛支路、山陰路、四達路。
區域面積約為2.33平方公里。居民87401人(2010年)。轄區內所屬居委32個,居民小組883個。
四川北路街道是一個承載著歷史文化深厚底蘊的社區。據資料統計,上世紀初至三四十年代,四川北路擁有四十餘家文化出版機構,數十家影院劇場,中國第一家有聲影院虹口大戲院就坐落在海寧路乍浦路口。七十餘個革命遺址遺蹟,六十餘個歷史名人舊居,和以魯迅為代表的先進文化,組成了四川北地區濃墨重彩的文化氣場。多倫路、山陰路、溧陽路歷史風貌區以原生態的風貌洋溢著舊時的風韻。
四川北路街道也是一個商業商務文化休閒區。上世紀四川北路商業街曾是上海最著名的商業第三街,為上海的經濟繁榮做出過重大的貢獻。如今,這條市級商業區又煥發出蓬勃的生機,一大批頂級的商貿聚集於此,巴黎春天、東寶百貨、春天百貨、玫瑰購物廣場、嘉傑國際廣場、盛邦國際大廈、和中信廣場形成一條絢爛的商業風景線。
四川北路街道已經建設成上海市文明社區。社區內市級文明小區23個,區級文明小區27個,市級文明單位1家、區級文明單位9家。在2.33平方公里區域內歌舞蹁躚,社區和諧。“十二五”開啟之年,四川北路街道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發展,在區域的南部和中部著力建成多節點布局、多層次消費、多業態經營,打造成具有休閒、商業、生態的繁華地區。在區域的北部,加大投入,通過整治和置換,逐步恢復歷史建築風貌,營造歷史文化精品區,讓瑰麗的歷史文化傳承光大。

歷史沿革

四川北路街道位於虹口區中部偏西。東沿寶安路、溧陽路,西界淞滬鐵路,南傍武進路,北接大連西路。面積1.68平方公里。1993年底有居民32328戶,91893人,有43個居委會。街道辦事處設溧陽路1388號。區的黨政機關均設在地境內。
清雍正二年(1724年),地境屬寶山縣依仁鄉。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公共租界工部局越界延伸北四川路(武進路以北部分)至江灣廠金家厙。民國元年(1912年)地境由江灣鄉劃歸閘北市。是年,公共租界建北四川路巡捕房(民國17年更名狄思威路巡捕房),強行越界管理。民國16年,屬上海特別市閘北區。民國27年,屬偽上海特別市閘北鎮。民國30年,被編為日本海軍保甲第五、第六區。民國34年,屬上海市第十六、十七區(民國36年改稱虹口區和北四川路區)。
解放初,俞涇浦以北屬北四川路區第一接管專員辦事處,俞涇浦以南屬虹口區第三、第四接管專員辦事處。1951年後,分屬北四川路區人民政府第一派出人員辦事處,虹口區第五派出人員辦事處。1955年,地境屬北四川路區長春路、多倫路街道辦事處,虹口區橫浜橋、虬江支路、中州路街道辦事處。1956年,北四川路區、虹口區合併。1959年多倫路街道辦事處與長春路街道辦事處合併,更名長春路街道辦事處。1960年,長春路街道又划進廣中路街道淞滬鐵路以東部分、嘉興路街道溧陽路以西部分、山陰路街道寶安路以西部分。是年,虬江支路、橫浜橋、中州路街道辦事處合併為橫浜橋街道辦事處。1991年,撤銷長春路、橫浜橋兩街道辦事處,成立四川北路街道辦事處。
光緒二十九年至民國元年,公共租界越界延伸四川北路武進路以北路段,吳淞路、海山路以北路段和溧陽路嘉興路以北路段。並擅築江灣路(今東江灣路)、黃陸路(今黃渡路)、施高塔路(今山陰路)、竇樂安路(今多倫路)、白保羅路(今新鄉路)、赫司克而路(今中州路)。至解放前夕,地境共有40條道路。解放後拓寬四川北路永安電影院附近瓶頸地段,並改建路面。今除四川北路以西的虬江支路外,均改為瀝青混凝土路面。1989年,辟通武進路250弄虬江支路間,長400米的非機動車道,延伸了乍浦路。1990年,拓寬吳淞路、溧陽路。1993年,地境內共有道路41條。
越界築路前地境內有邢家宅等自然村8個。光緒十六年,始建壽德里(今吳淞路670弄)等里弄房屋。20世紀30年代前後,房屋發展較快,英、日和華商先後在境內投資建房,溧陽路兩側的花園住宅和狄思威大樓(今溧陽大樓)、北端公寓(今長春公寓)、拉摩斯公寓(今北川公寓)、施高塔大樓(今山陰大樓)、捷克大樓(原房主為捷克人)等都是結構良好的住宅和公寓。另有安慎坊、大德里、永安里、永樂坊、興業坊、大陸新村等新式里弄。四川北路底是當時區境內較好的住宅區域。抗日戰爭勝利後,一些外省市移民在淞滬鐵路兩側建造棚戶簡屋。1969~1978年,建多層公房5幢,計8363平方米。1987年,建白廈賓館、天鵝信誼賓館。1993年底,地境內房屋總面積145.85萬平方米,其中住宅房屋面積102.43萬平方米,包括公寓2.68萬平方米,花園住宅5.17萬平方米,多層住宅11.63萬平方米,新式里弄房屋42.79萬平方米,舊式里弄房屋38.29萬平方米,簡屋1.22萬平方米,非居住房改用住房6000平方米;學校、戲院、辦公等用房43.42萬平方米。地境內魯迅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魯迅故居、左聯會址紀念館等處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民國元年後,三友實業社、仁和玻璃廠、國華電料廠、華生電器廠先後在地境創建。民國7年,華昌鋁製品廠遷四川北路底,一二八事變後,三友、仁和等廠遷他區發展。民國23~32年間,有泰華鋼精廠、三星熱水瓶廠、茂豐機器廠、上海被服廠等52家工廠先後在地境建立。民國34年,大陸金筆廠(今上海無線電八廠),1950年永生金筆廠遷來地境。至1953年,地境內有華孚新造紙廠等39家工廠。1966年成立橫浜燙金組(現珍寶飾品廠)。1993年底,地境有市屬企業29家,區屬企業10家。
解放前,地境內居住著不少日本人、俄羅斯人、猶太人、印度人、工部局外籍公務員及國民黨高級軍政人員,故電影院、舞廳、咖啡館、按摩院等消費場所較多,日僑開設的商店也較多。八一三事變後,華人商店多數外遷或歇業,北四川路上幾乎全是日僑商店。抗戰勝利後,日僑遣返,中國人商店陸續復業。民國36年,四川北路(武進路以北)有行號、商店345家。公私合營後調整商業網點,合併29家,撤銷35家。1978年後,商業發展較快,上海運動鞋總廠門市部,醫藥新藥商店等先後開設。1993年底,財貿系統在四川北路(武進路以北段)有商店181家,其他路上有176家。地境內另有個體戶450餘家,外商辦事處14家。
街道經濟始於1958年,至1960年共有生產組211個,生活服務組208個。1961年,街道工業總產值157萬元,加工費97.3萬元。1963年,有13個單位歸口手工業局。1979年,街道成立工業公司、商業服務公司,有生產單位16個。1981年,集體企業產值達1637.69萬元。1984年,街道工業公司及所屬6家工廠劃歸區集體事業管理局。是年,街道經濟重新創建,至1988年街道經濟全年創利324萬元,1992年4月成立川北實業公司。1993年底,有直屬單位15個,年底完成產值9809萬元,利潤523萬元。
清同治十二年(1886年)工部局麥瑟尼克學校在四川北路創設。20世紀初至30年代,相繼出現守真書院、崇德女塾、懷恩中國小、培德公學、日本國民學校、韓國仁成學校和廣東旅滬同鄉會辦的順德國小。至40年代,有市立復興中學、私立粵東中學、江聲義務國小、永青國小等中國小10所和上海盲啞學校。解放初,有公立中學2所、國小3所,私立中學3所、國小14所。1958年,創辦民辦中學2所,民辦國小7所。1959~1967年,建中學3所。1990年建中學1所。1993年底,地境內有中學8所,國小11所,幼稚園10所。華東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和復興中學是上海市重點中學,虹口區第三中心國小是上海市實驗性國小。有街道文化站1所,有圖書館2所和少兒圖書館1所,藏書3.8萬冊。
光緒三十一年建虹口娛樂場,民國4年、10年第二、五屆遠東運動會在此進行。民國11年,更名為虹口公園(1988年10月更名魯迅公園)。1951年虹口公園部分園地劃出,建立虹口體育場。1983年,建成全市能日夜舉行國際、國內田徑、足球競賽的全天候運動場。
民國13年,精武體育會總會遷至四川北路1702弄30號。1990年、1992年主辦了兩屆精武國際武術邀請賽。
解放前,地境醫療事業以私人開業醫生為主,先後有中國人辦的醫院(診所)21所,日本人辦的醫院(診所)約50所。解放後建華東海軍醫院(原日本海軍醫院,抗日戰爭勝利後為國民黨海軍醫院),1954年更名為海軍411醫院(1983年起逐步向市民開放)。解放後,接管市立第四醫院,改名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地址為原日僑福民醫院)。1951年,地境內組建聯合診所。1960年,一些聯合診所合併為長春、橫浜橋地段醫院。1986年8月12日,上海市市長江澤民至橫浜橋地段醫院視察高溫防暑工作。1990年,由6個國家組成的美國P.T.P流行病學考察團到該院考察老年保健工作。1991年6月,橫浜橋、長春地段醫院合併為四川北路地段醫院。
1991年由原長春路街道與橫浜橋街道撤併建四川北路街道。1997年,轄區東臨溧陽路,西沿羅浮路及淞滬鐵路為界,南至武進路,北至大連西路,面積1.8平方千米,人口8.7萬,轄33個居委會。
2004年7月1日,虹口區正式調整部分街道、鎮行政管轄範圍及區域,將四川北路街道以下部分區域調整到歐陽路街道:虹口足球場、魯迅公園的區域,具體為四川北路2288~2380號,甜愛支路22~50號,東江灣路400~500號;將嘉興路街道以下部分區域調整到四川北路街道:寶安路以東,寶安支路、臨平北路以南,四平路以西,溧陽路以北的區域,涉及寶安居委會的居民和單位,具體為溧陽路1111~1177號,寶安路5~127號,13/25/37/47/65弄,寶安支路2~46號,四平路251~297號,臨平北路108~134號,楊家浜路180~246號,200/210弄;將歐陽路街道以下部分區域調整到四川北路街道:四達路以南,歐陽路以西,寶安支路以北,寶安路以東的區域,涉及歐一居委會的居民和單位,具體為寶安路139~335號,吉祥路38~88號、49~89號,寶安支路45~85號,四達路167~227號,歐陽路4~204號。
2004年轄山一、山二、山三、黃渡路、多倫路、柳林、永美、浙興里、餘慶坊、長春路、邢長、永明、新鄉、永德、正興、中州路、海南路、南克儉、虹星、四川里、永豐、寶安、吉祥23個居委會。2009年,將原乍浦路街道部分行政區域(0.73平方千米)劃入四川北路街道。

歷史人文

歷史上,四川北路街道轄區屬於上海公共租界越界築路區,20世紀初,多倫路、溧陽路、山陰路、黃渡路兩側興建眾多的花園洋房、公寓、里弄,為山陰路歷史文化風貌區。四川北路則形成繁盛的商業街。
四川北路街道轄區內道路大多未經拓寬,大體仍保持租界時代的路幅,包括南北向貫穿轄區的四川北路。
20世紀上半葉,四川北路街道轄區曾經有為數眾多的日本僑民在此居住,出現為其服務的福民醫院(今第四人民醫院)等。同時,亦有魯迅、茅盾、郭沫若、丁玲等眾多作家在此定居,開展文學活動。
光緒三十三年,秋瑾在地境主辦《中國女報》,開展反清活動。民國14年1月,中國共產黨第四次代表大會在地境召開。民國15~16年,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共上海區委、中共江蘇省委設在地境。民國16年9月,魯迅移居境內直至故世。民國19年3月,在竇樂安路(今多倫路)召開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

街道榮譽

溧陽路第四居委會主任、支部書記潘與琪於1955、1959年先後獲得全國青年積極分子稱號。並出席第一次、第二次全國青年積極分子大會。1960年,又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前山陰路第一居委會治保委員沈桂蓮於1960年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1982年山陰路第二居委會紅十字衛生站的衛生工作、1986年長春路街道辦事處的計畫生育工作被評為全國先進。街道內尚有獲得市先進集體的單位20個、市先進個人77人。

地圖信息

地址:溧陽路1331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