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夷樂,亦稱“四裔樂”,簡稱“裔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夷樂
- 所屬學科:舞蹈學
古代宮廷樂舞中的邊疆少數民族樂舞。始於周代。《周禮·春官·鞮鞻氏》:“鞮鞻氏掌四夷之樂與其聲歌。”鄭玄註:“四夷之樂,東方曰韎,南方曰任,西方曰侏離,北方曰禁。”《周禮·春官·韎師》:“韎師掌教韎樂,祭祀,則帥其屬而舞之。”《周禮·春官·旄人》:“旄人掌教舞散樂,舞夷樂。”後世習慣上將少數民族樂舞統稱作四夷樂,象徵聖帝德澤遠被四方。
四夷樂,亦稱“四裔樂”,簡稱“裔樂”。
《天寶法曲與胡部合奏》出自北宋沈括的《夢溪筆談》。中原之外的地區和國家的音樂,前世自然與中原有別而稱之為“四夷樂”。自從唐天寶十三載(754),始詔令以法曲與胡部樂合奏,從此朝廷的音樂演奏便完全失去了古代的法度,而將上古...
鞮鞻,讀音為dī lóu,漢語詞語,意思是鞮鞻氏。解釋 1. 鞮鞻氏。2. 古代少數民族的音樂。出處 《文選·左思》:“鞮鞻所掌之音,韎昧任禁之曲。” 呂向 註:“鞮鞻,樂官,掌四夷樂。”明·陶宗儀《輟耕錄·白翎雀》:...
此外以朝鮮三國為首的四夷樂也開始湧入宮廷,到了隋初就已經形成了宮廷七部伎。當時日本的倭國伎也已雜入其中。煬帝大業年間又增加了康國和疏勒樂達到了九部伎。到了唐太宗時去掉了文康樂,增加了燕樂和高昌伎,完成了大唐十部伎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