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四大名著連環畫套裝》共136冊,以連環畫形式展示中國四大名著。《三國演義》又名《三國志演義》、《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我國小說史上最著名最傑出的長篇章回體歷史小說。《三國演義》的作者是元末明初人羅貫中,在其成書前,“三國故事”已經歷了數百年的歷史發展過程。在唐代,三國故事已廣為流傳,連兒童都很熟悉。隨著市民文藝的發展,宋代的“說話”藝人,已有專門說三國故事的,當時稱為“說三分”。元代出現的《三國志平話》,實際上是從說書人使用的本子,雖較簡略粗糙,但已初肯《三國演義》的規模。羅貫中在民眾傳說和民間藝人創作的基礎上,又依據陳壽《三國志》及裴松之注中所徵引的資料(還包括《世說新語》及注中的資料),經過巨大的創作勞動,寫在了規模宏偉的巨著——《三國演義》。
《水滸傳》的思想成就和藝術精華主要體現在前七十回之中,作者生動描繪眾多英雄好漢,尤其是宋江、林沖、武松和魯智深、李逵、楊志等人被迫落草、逼上梁山的曲折歷程,揄揚以宋江為首的綠林好漢“八方共域,異姓一家”,團結一致“替天行道,保境安民”,同時又打家劫寨,劫富濟貧的俠義精神。《水滸傳》是一部長篇英雄傳奇,是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代表作之一,是以宋江起義故事為線索創作出來的。宋江起義發生在北宋徽宗時期,《宋史》的《徽宗本紀》、《侯蒙傳》、《張叔夜傳》等都有記載。從南宋起,宋江起義的故事就在民間流傳,《醉翁談錄》記載了一些獨立的有關水滸英雄的傳說,《大宋宣和遺事》把許多水滸故事聯綴起來,和長篇小說已經很接近。元代出現了不少水滸戲,一批梁山英雄作為舞台形象出現。《水滸傳》是宋江起義故事在民間長期流傳基礎上產生出來的,吸收了民間文學的營養。 《水滸傳》是我國人民最喜愛的古典長篇白話小說之一。它產生於明代,是在宋、元以來有關水滸的故事、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由作者加工整理、創作而成的。全書以宋江領導的農民起義為主要題材,藝術地再現了中國古代人民反抗壓迫、英勇鬥爭的悲壯畫卷。作品充分暴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腐朽和殘暴,揭露了當時尖銳對立的社會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殘酷現實,成功地塑造了魯智深、李逵、武松、林沖、阮小七等一批英雄人物。小說故事情節曲折,語言生動,人物性格鮮明,具有高度的藝術成就。但作品歌頌、美化宋江,鼓吹“忠義”和“替天行道”,表現出嚴重的思想局限。《水滸傳》的思想成就和藝術精華主要體現在前七十回之中,作者生動描繪眾多英雄好漢,尤其是宋江、林沖、武松和魯智深、李逵、楊志等人被迫落草、逼上梁山的曲折歷程,揄揚以宋江為首的綠林好漢“八方共域,異姓一家”,團結一致“替天行道,保境安民”,同時又打家劫寨,劫富濟貧的俠義精神。
《紅樓夢》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思想性和藝術性結合得最好的作品之一,它集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之大成,全面展現了封建制度下錯綜複雜的階級關係和形形色色的社會風貌,揭示了封建制度進入沒落時期的各種歷史特點和進一步步趨向衰亡的過程,透露出探尋新的社會出路的模糊而又頑強的意向。從它對中國封建社會的揭露和剖析中,使人們看到了封建制度終將崩潰的必然結局。《紅樓夢》的語言藝術成就,更代表了我國古典小說語言藝術的高峰。作者往往只需用三言兩語,就可以勾畫出一個活生生的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徵的形象;作者筆下每一個典型形象的語言,都具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從而使讀者僅僅憑藉這些語言就可以判別人物。作者的敘述語言,也具有高度的藝術表現力,包括小說里的詩詞曲賦,不僅能與小說的敘事融成一體,而且這些詩詞的創作也能為塑造典型性格服務,做到了“詩如其人”。由於以上各方面的卓越的成就,因而使《紅樓夢》無論是在思想內容上或是藝術技巧上都具有自己嶄新的面貌,具有永久的藝術魅力,使它足以卓立於世界文學之林而毫無遜色。
《西遊記》主要描寫的是孫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唐僧取經是歷史上一件真實的事。大約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僅25歲的青年和尚玄奘離開京城長安,隻身到天竺(印度)遊學。他從長安出發後,途經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歷盡艱難險阻,最後到達了印度。他在那裡學習了兩年多,並在一次大型佛教經學辯論會任主講,受到了讚譽。貞觀十九年(645)玄奘回到了長安,帶回佛經657部。他這次西天取經,前後十九年,行程幾萬里,是一次傳奇式的萬里長征,轟動一時。後來玄奘口述西行見聞,由弟子辯機輯錄成《大唐西域記》十二卷。但這部書主要講述了路上所見各國的歷史、地理及交通,沒有什麼故事。及到他的弟子慧立、彥琮撰寫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則為玄奘的經歷增添了許多神話色彩,從此,唐僧取經的故事便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吳昌齡的《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等,這些都為《西遊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吳承恩也正是在民間傳說和話本、戲曲的基礎上,經過艱苦的再創造,完成了這部令中華民族為之驕傲的偉大大文學巨著。
作者簡介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Shanghai People's Fine Arts Publishing House),中國綜合性美術出版機構。建立於1952年8月。前身是華東人民出版社美術編輯部與華東人民美術出版社。1955年初改為現名。1956年1月和1958年8月,新美術出版社與上海畫片出版社,相繼併入該社。該社設有連環畫、年畫、宣傳畫、美術、攝影4個編輯室,1個創作室。以出版通俗的美術讀物為主,兼及古今中外的優秀美術作品和史論,並編輯出版美術、攝影期刊、叢刊。每年出版圖書400多種。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連環畫、年畫,在全國享有盛譽。建社33年來,連環畫出書累計3664種,總印數達127730萬冊。著名的有《三國演義》(48冊)、《山鄉巨變》、《鐵道游擊隊》(10冊)、《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白光》、《白毛女》等。年畫每年出 100多種。累計總印數已達26億張,居全國出版社出版年畫數量之首位。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在整理和積累民族優秀藝術遺產、傳播科學文化知識方面,出版了一批質量較高裝幀考究、印刷精美的圖書。如《上海博物館藏畫》和《永樂宮壁畫》,在1959年萊比錫國際書籍藝術展覽會上,分別獲得金質和銀質獎章80年代初以來,相繼出版的《南京博物院藏畫》、《故宮博物院藏畫》、《上海博物館藏明清摺扇書畫集》和合作出版的《中國美術全集》等高級畫冊,以及近百種現代著名畫家的個人專集,深受國內外讀者的讚賞該社編輯出版的期刊、叢刊有《藝苑掇英》、《美術叢刊》、《實用美術》、《版畫藝術》和《新美術》,以及《動畫大王》、《上海連環畫報》等,適合不同對象的閱讀欣賞要求。另外,該社還先後同南斯拉夫、日本合作出版過圖書和畫冊。
目錄
三國演義
(一)桃園結義
(二)董卓進京
(三)捉放曹
(四)虎牢關
(五)跨江擊劉表
(六)鳳儀亭
(七)犯長安
(八)三讓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