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注

四大名注

“注”是注釋體例之一。其中有四部,不論從文學史還是史學的角度來看都具有很高的價值,最普遍的說法是:南朝宋裴松之<三國志注>,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唐李善<文選注>,南朝梁劉孝標<世說新語注> 。另外一種說法是段注《說文》、酈注《水經》、劉注《世說新語》、李注《文選》。此外,還有把裴松之注《三國志》、劉孝標註《世說新語》、酈道元注《水經》放在一起叫做“三大名注”的說法。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四大名注
  • 作品出處:《中國史學名著》
  • 文學體裁:注釋體例
  • 作者:裴松 酈道元 李善 劉孝標
內容簡介,裴松之注《三國志》,劉孝標註《世說新語》,酈道元《水經注》,李善注《文選》,

內容簡介

這個說法出自錢穆先生的《中國史學名著》,流傳最廣。
另一說“三大名注”是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南朝裴松之的《三國志注》、唐李善的《文選注》。
陳寅恪先生《寒柳堂集》<徐高阮重刊洛陽伽藍記序>一文中,指出“裴松之、劉孝標、酈道元網羅群書以注書,不獨保存大量已佚古籍,且其注能較原作更具史料價值”。按陳先生的說法,三大名注是指南朝宋裴松之《三國志注》、南朝梁劉孝標《世說新語注》、北魏酈道元《水經注》。

裴松之注《三國志》

陳壽撰寫的《三國志》有些地方過於簡略,有些地方甚至是故意地歪曲歷史。晉以下一百三十餘年,到了南北朝時期,南朝(宋齊梁陳)的宋文帝已經發覺了這個不足,於是命中書侍郎裴松之進行增補、註解、糾錯。裴松之收集了大量的史料,最可貴的是他並沒有武斷地進行取捨,而是把存疑、矛盾的地方“並皆抄納,以備異聞”(裴《上三國志注表》)。

劉孝標註《世說新語》

劉孝標名峻,南朝梁時人。他的注為《世說新語》漫畫式的描寫補充了很多翔實的背景資料。以德行第一的第一段為例:
陳仲舉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登車攬轡,有澄清天下之志。(1)為豫章太守,(2)至,便問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3)主簿曰:群情慾府君先入廨。陳曰:武五式商容之閭,席不暇煗。(4)吾之禮賢,有何不可?(5)
注1:《汝南先賢傳》曰:陳蕃字仲舉,汝南平輿人。有室荒蕪不掃除,曰:大丈夫當為國家掃天下。值漢桓之末,閹豎用事,外戚豪橫,乃拜太傅,與大將軍竇武謀誅宦官,反為所害。
注2:《海內先賢傳》曰:蕃為尚書,以忠正忤貴戚,不得在台,遷豫章太守。
注3:謝承《後漢書》曰:徐穉字孺子,豫章南昌人。清妙高跱,超世絕俗。前後為諸公所辟,雖不就,及其死,萬里赴吊。常豫炙雞一隻,以綿漬酒中,曝乾以裹雞,逕到所赴冢隧外,以水漬綿,斗米飯,白茅為藉,以雞置前。酹酒畢,留謁即去,不見喪主。
注4:許叔重曰:商容,殷之賢人,老子師也。車上跽曰式。
注5:袁宏《漢紀》曰:蕃在豫章,為穉獨設一榻,去則懸之 。見禮如此。

酈道元《水經注》

現在我們能找到的《水經》和《水經注》注的那本《水經》並不是同一部著作。按照時間順序來說就清楚了:學過歷史的都知道有《山海經》這本書吧?其中在《海內東經》的篇末紀錄了26條河道的情況,約500餘字,後人把這一段摘出來,稱為《水經》,這就是較早的一部——秦《水經》。
後來漢代湧現了一批水利專家,終於在漢末形成了一部專著——漢《水經》,也就是酈道元作注的那一本了。漢《水經》紀錄的河流有一百三十七條之多,為酈注奠定了基礎。不過漢《水經》已經散佚,找不到原書了,而且酈注中沒有提及作者,只能從《水經注》里看到其中的一百二十三篇了。
不論秦《水經》還是漢《水經》,記述都極為簡略,而且以水文地理為主。而酈注中則涉及了更為廣泛的知識,例如土壤礦藏、農業水利、地理變遷、歷史故事、碑刻題記等等。

李善注《文選》

李善是唐高宗時人,為了注《文選》他引用了大量古籍,雖然《文選》並非賴李注而流傳至今,但李注《文選》對於保存其他古籍貢獻非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