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塞,漢語辭彙。
拼音:sì sài
注音: ㄙㄧˋ ㄙㄞˋ
釋義:1、指四方屏藩之國。2、指四境皆有天險,可作屏障。3、.指四方邊塞,邊境。4、到處充塞。5、四面蔽塞。
《禮記·明堂位》:“四塞,世告至。” 鄭玄 註:“四塞,謂夷服、鎮服、蕃服在四方為蔽塞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塞
- 拼音:sì sài
- 注音:ㄙㄧˋ ㄙㄞˋ
- 出自:《禮記·明堂位》
詞目
拼音
出處與詳解
①《戰國策·齊策一》:“ 齊 南有 泰山 ,東有 琅邪 ,西有 清河 ,北有 渤海 ,此所謂四塞之國也。” 鮑彪 註:“四面有山關之固,故曰四塞之國也。”
②漢 班固 《東都賦》:“且夫僻界西 戎 ,險阻四塞,脩其防禦,孰與處乎土中。”
③明 王錂 《春蕪記·宸游》:“你看千峯岳峙,萬井雲屯,南接 蒼梧 ,北連 陘塞 ,真可稱四塞之國矣。”
④清 錢謙益 《南征吟小引》:“今長安關河四塞,自古帝王之州,一旦為蟻賊殘破,伯應(袁可立子)之憂憤視子美又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