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回毛枝蕨,植株高85-100厘米或更高。根狀莖長,橫走,連同葉柄基部密被棕色、卵狀披針形的全緣鱗片。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四回毛枝蕨
- 界:植物界
- 門:蕨類植物門
- 綱:蕨綱
- 亞綱:真蕨亞綱
- 種:四回毛枝蕨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資料引用,
形態特徵
葉近生;柄長42-60厘米,禾稈色,向上直達葉軸疏被褐棕色鑽狀線形小鱗片;葉片闊卵形,長42-48厘米,寬30-38厘米,先端漸尖,基部不變狹,四回羽狀;羽片約10對,互生,下部的有柄,斜展,基部一對較大,卵狀披針形,長16-28厘米,寬8-16厘米,漸尖頭,基部不對稱,上側截形,下側圓形,三回羽狀;一回小羽片8-10對,基部1對對生,有柄,向上的互生,下側的較上側的為大,基部下側1片較大,卵狀披針形,長5-13厘米,寬2.5-6厘米,漸尖頭,基部近對稱,闊楔形,二回羽狀;二回小羽片約12對,互生,有短柄,卵狀披針形,中部的長達3.5厘米,基部寬1.2厘米,尖頭,基部對稱,一回羽狀;末回小羽片6-7對,互生,基部上側1片較大,卵狀長圓形,長達1厘米,寬約5毫米,鈍頭,淺裂至深裂,裂片邊緣有粗鋸齒。第二對羽片披針形,長13-19厘米,寬6-12厘米,漸尖頭,二回羽狀;向上的各對羽片逐漸縮短。葉脈在末回小羽片上為羽狀。小脈分叉或單一,伸達葉邊,下面可見。葉乾後草質,淡綠色,兩面密被灰白色粗毛;各回羽軸下面疏被棕色、鑽狀線形小鱗片。孢子囊群小,圓形,背生小脈上,每末回小羽片1-4枚,囊群蓋圓腎形,膜質,棕色,邊緣有睫毛。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1000-3000米的山谷林下。
分布範圍
產自台灣、廣西和雲南。日本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台灣南投。
資料引用
.四回毛枝蕨(植物學報) 毛苞擬複葉耳蕨(台灣植物志) 圖版1: 3
Leptorumohra quadripinnata (Hayata) H. Ito in Nakai et Honda, Nov. Fl. Jap. 4: 121. 1930: Chng in Acta Bot. Sin. 10: 261. 1962; Y. L. Zhang et al. Sporae Pterid. Sin. 329. t. 71. f. 1-2. 1976;台灣植物志1: 331. pl. 135. 1994.——Microlepia quadripinnata Hayata, Mat. Fl. Form. 434. 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