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商

四商,包括智商、情商、體商和逆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商
  • 中文拼音:si shang
智商,認知,語言,情商,情緒,情緒發展,情緒能力,理解和表達,情緒調控,體商,逆商,逆境分析,逆境心理,

智商

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通常是指智力商數,簡稱IQ。
主要是評估一個人的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分析判斷能力、思維能力和應變能力的係數指標。
“四商”中的情商,泛指兒童在成長過程中,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從經驗中獲得的適應的能力。

認知

注意
注意是對心理資源的集中,注意能促進許多任務的認知加工,從抓取玩具到擊打棒球或者累加數字。然而,與成年人一樣,兒童一次只能對有限數量的信息加以注意。他們以不同的方式分配自己的注意。心理學家把這些注意分配方式分成持續注意、選擇性注意以及分配性注意。
記憶
記憶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對信息的保持。
思維
思維是在記憶中對信息的運用和轉化。
問題解決:是指找到適當的方式從而達到目標。
兒童解決問題的兩種方式:運用規則和運用類比。

語言

語言是有特定的群體所使用的詞與構成的,而這些語言規則會使群體本身發生變化,也是連線彼此的紐帶。
語言是有特定的群體所使用的詞與構成的,而這些語言規則會使群體本身發生變化,也是連線彼此的紐帶。
兒童語言發展的里程碑分別是哭(剛出生時)、咕咕聲(1到2個月)、咿呀聲(6個月)從通用語言學家轉變為特有語言的聽眾(6-12個月)、能理解詞語(8-12個月)、說出第一個詞(13個月)、辭彙陡增期(18個月)和辭彙理解的迅速發展(18-24個月)、雙詞語期(18-24個月)。
個體在兒童早期的語音體系、預發、句法、詞義學和語用學得到持續發展。兒童從簡單發音過度到複雜局總則開始於2-3歲,並持續到學前期。
到了兒童的中晚期,他們對於辭彙和語法的套用根據分析性和邏輯性。閱讀五階段模型從出生(第一階段)延續到上中學。兒童對於元語言(支關於語言的知識)的意識取得很大的進步。兒童的書寫開始於他們的塗鴉。兒童的語言和認知發展為提高其書寫能力打下了基礎。

情商

情商(Emotional Quotient)通常是指情緒商數,簡稱EQ。
主要是評估一個人的自我意識、社會關係、情緒管理、道德品質以及藝術能力的係數指標。
“四商”中的情商,泛指兒童在成長過程中,情緒發展方面的能力。

情緒

情緒的操作性定義:
情緒是個體試圖或準備去建立、維持或改變個體和對她有重要意義的環境之間的關係(Campos,Frankel,&Camras,2004)
情緒在兒童同伴關係成功與否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hunnard,2001)。喜怒無常和情緒消極的兒童會體驗更多的同伴拒絕,然而情緒積極的兒童更受歡迎(Stockerz&Dunn,1990)

情緒發展

3個月至8個月,嬰兒逐漸發展和表現初級情緒:高興,悲傷,厭惡,生氣,驚奇和害怕。
1歲半到兩歲半,兒童發展和表現出自我意識情緒:移情,嫉妒,尷尬,自豪,羞愧和內疚。
嬰兒情緒交流能力使得他們能與看護者進行協同互動作用並開始建立起他們之間的情感紐帶。

情緒能力

卡洛琳·薩里尼(Carolyn Saarini,1999; Saarni et al,2006)認為,情緒能力設計要發展出社會情境中的許多技能,包括:
  • 對個人情緒狀態的意識
  • 察覺他人的情緒
  • 已覆核社會和文化的適當方式使用情緒術語的辭彙
  • 認識到內部情緒狀態不必對應外部表達
  • 適應性地應對消極情緒,通過使用自我調節策略以降低此種情緒狀態的緊張度和持久性
  • 意識到情緒的表達在人際關係性質中具有很大的作用
  • 認為自己完全可以按照自己願意的方式體驗情緒。
隨著兒童獲得多種情境中的這些技能,他們則更可能有效地處理情緒,面對有壓力的情景而變得富有彈性,發展處積極的人際關係(Denham et al.,2003; Sarrni et al, 2006)

理解和表達

情緒發展在兒童早期的一個最重要的發展變化就是談論自己及他人情緒的能力、理解情緒的能力逐漸提高(Kuebli,1994)。
在2-4歲之間,兒童用於描述情緒術語的數量明顯增加(Ridgeway, Waters@Kuebli,1994)。他們也越來越了解情緒的原因及結果(Denham,1998)。
當他們4-5隨時,兒童表現出反省情緒的能力的提高。他們也開始能夠理解同樣的事件能誘發出不同人的不同情緒。而且,他們能夠逐漸意識到自己需要控制情緒以滿足社會標準(Bruce,Olen&Jensen,1999)。

情緒調控

(情緒調節)
Brenner和Salovey(1997)關於情緒調節的定義包含了管理個人情緒反應的相對能力(包括強度和喚醒持續性),影響個人心理——生化系統、行為表達系統及經驗——認知系統的變化。理想的情緒調節也應該對幸福感和情緒平衡、自我效能感、與他人的溝通性有所貢獻。
情緒調控是同伴相處的重要方面。
家庭的情緒過程——例如接受兒童情緒、家庭情緒“氛圍”(如,消極情緒表達),會通過影響兒童的情緒調節能力來間接影響兒童與同伴的關係。

體商

體商(Body Quotient),通常是指身體商數,簡稱BQ。
是人對自身真是健康情況自我認識的反應,它是指一個人活動、運動、體力勞動的能力和只量化的量化標準。泛指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對自身真實健康情況自我認識的反映以及日常生活行為習慣的反映。
“四商”中的體商,泛指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對自身真實健康情況自我認識的反映以及日常生活行為習慣的反映。
大動作與精細動作
兒童動作發展:
0-2個月,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寶寶就已經準備好向你伸出雙手了,然而,在真正掌握精細運動控制技能以前,他不得不等待與生俱來的握持反射(無意識的抓住手中的任何物體)消失。
3-6個月,寶寶樂於移動自己的身體,首先學會控制手指和整個手部的運動,最後是腿和腳趾,不久後,他就會掌握翻滾技能。
7-9個月,隨著力量和肌肉控制能力不斷發展,他面臨著協調身體各個部位的挑戰,以便能完成複雜的動作。
10-12個月,寶寶或許已經可以在外力支撐下保持直立,開始橫移或者扶著家具在房間裡四處巡航。
1歲-18個月,寶寶可能會邁出人生的第一步。像爬行、走路、攀爬和跑步一樣,所有的運動都要求他身體的不同部位一起運轉;寶寶正在繼續鞏固自己的動手能力。
19個月-2歲,當寶寶開始跑、跳、爬和踢的時候,他需要掌握平衡;寶寶抓握的樣子越來越像成年人,他拇指和食指來抓取玩具;好動的寶寶最喜歡騎著三輪車、滑板車到處轉。
自理、安全、習慣
大多數兒童的身體都是由嬌生慣養弄壞的,或至少由此受到了損害。人類之所以千差萬別,便是由於教育之故。我們幼小時所得的印象,哪怕極微極小,小到幾乎覺察不出,都有極重大極長久的影響。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樣,水性很柔,一點點人力便可以把它導入它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變。從根源上這么引導一下,河流就有不同的趨向,最後就流到十分遙遠的地方去了。

逆商

逆商(Adversity Quotient)通常是指逆境商數,簡稱AQ。
一般被譯為挫折商或逆境商。它指人們在面對逆境時的反應能力,即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它是美國職業培訓師保羅·斯托茨提出的概念。
四商”中的體商,泛指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面對逆境時的反應方式,即面對挫折、擺脫困境和超越困難的能力。
逆商不僅是衡量一個人超越工作挫折的能力,它還是衡量一個人超越任何挫折的能力。同樣的打擊,逆商高的人產生的挫折感低,而逆商低的人就會產生強烈的挫折感。
保羅·史托茲教授將逆商劃分為四個部分,即:
一、控制感
二、O&O
三、影響範圍
四、持續時間

逆境分析

歸因分析:
歸因是指人們對他人或自己行為原因的推論過程。具體的說,就是觀察者對他人的行為過程或自己的行為過程所進行的因果解釋和推論。
歸因<Attribution>指人們如何解釋自己和他人行為的原因, 是人對影響或解釋其行為的因素做出結論的一種認知過程(McCabe & Dutton, 1993)。自Heider (1958)提出歸因概念和理論至今, 歸因始終是社會心理學的熱點研究領域。
保羅.史托茲把歸因分析分成兩方面。“O&O”(起因和責任歸屬):造成我們陷入逆境的起因大致可以分成兩類
第一類屬內因:因為自己的疏忽、無能、未盡全力、亦或宿命論。往往表現為過度自責,意志消沉、自怨自艾、自暴自棄;
第二類屬外因:合作夥伴配合不利、時機尚未成熟、或者外界不可抗力。
因內因陷入逆境的人會說:都是我的錯、我注定要失敗,因外因陷入逆境的人會說:都是因為時機不成熟、事前怎么就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呢?
高逆商者,往往能夠清楚地認識到使自己陷入逆境的起因,並甘願承擔一切責任,能夠及時地採取有效行動,痛定思痛,在跌倒處再次爬起。
影響範圍:
“R”(影響範圍):高逆商者,往往能夠將在某一範圍內陷入逆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僅限於這一範圍,並能夠將其負面影響程度降至最小。
身陷學習中的逆境,就僅限於此,而不會影響自己的工作和家庭生活;與家人吵架,就僅限於此,而不會因此失去家庭;對事爭執,就僅限於此,而不致對人也有看法。高逆商者能夠將逆境所產生的負面影響限制在一定範圍,不至擴大到其他層面。越能夠把握逆境的影響範圍,就越可以把挫折視為特定事件,越覺得自己有能力處理,不致驚惶失措。

逆境心理

控制感:
“C”(控制感):控制感是指人們對周圍環境的信念控制能力。面對逆境或挫折時,控制感弱的人只會逆來順受,信天由命;而控制感強的人則會憑藉一己之力能動地改變所處環境,相信人定勝天。
·控制感弱的人經常說:我無能為力、我能力不及;
·控制感強的人則會說:雖然很難,但這算什麼、一定有辦法。
擔當力:
擔當,指承擔;擔負(任務、責任等)。
意志力:
意志力是心理學中的一個概念。是指一個人自覺地確定目的,並根據目的來支配、調節自己的行動,克服各種困難,從而實現目的的品質。
某種意義上說,意志力通常是指我們全部的精神生活,而正是這種精神生活在引導著我們行為的方方面面。
當人們善於運用這一有益的力量時,就會產生決心。而人有決心就說明意志力在起作用。人的心理功能或身體器官對決心的服從,正說明了意志力存在的巨大力量。
心理彈性:
心理彈性(Resilience):主體對外界變化了的環境的心理及行為上的反應狀態。該狀態是一種動態形式,有其伸縮空間,它隨著環境變化而變化,並在變化中達到對環境的動態調控和適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