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口塘村

四口塘村

四口塘村是湖北省羅田縣匡河鎮轄區裡的一個行政村,地處匡河鎮北部。魁山腳下,南望沙畈河村,北接花屋河村,西靠雪山河村,東與(英山)八仙畈村隔河相望。距離石橋鋪2公里,距離匡河13公里,距離羅田縣城35公里,002鄉道貫穿全村,這裡交通便利,地理位置顯要,歷史上曾是縣治所在地。其轄區內有飛來山,大聖廟等景點。著名辛亥革命元勛張振武祖籍四口塘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四口塘村
  • 別名:舊縣畈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石橋鋪
  • 下轄地區:9個村民小組
  • 電話區號:0713
  • 郵政區碼:438613
  • 地理位置:石橋鋪北部。魁山腳下
  • 方言:羅田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飛來山
  • 車牌代碼:鄂J
  • 現任書記:張惠中
地理位置,歷史沿革,地理環境,環境,氣候,礦產資源,交通概況,著名人物,

地理位置

地處匡河鄉北部。魁山腳下,南與沙畈河村,北與花屋河村,西與雪山河村相鄰,東與(英山)八仙畈村隔河相望。

歷史沿革

四口塘村是羅田歷史上(南北朝至元朝)縣治所在地,縣治長達八百多年。這裡歷史優久,名人輩出。是個人絕地靈的好地方。
早在南北朝梁普通四年(公元523年)始置蘄陽縣(今羅田縣),縣治設於今石橋鋪附近的魁山即今四口塘村舊縣畈,開創縣歷史之先河;唐武德四年(621年),廢羅田縣,其屬地劃入蘭溪縣。宋元祐八年(1093年),復置羅田縣,縣治仍設魁山。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蒙古兵攻破羅田縣城、縣治遷往鷹山寨(今英山),嘉頤元年(1237年)兵亂縣廢。德祐元年(1275年),羅田縣在石橋鋪原址復立。元代前期和中期,羅田先後屬淮西宣撫司、淮西總管府、黃蘄宣撫司、湖廣行省、河南江北行省蘄州路。元大德八年(1304年),知縣周廣將縣治由魁山遷至官渡河(今鳳山鎮)。
要了解羅田縣的歷史,首先從蘄春縣開始。蘄春,是鄂東最古老的建制縣之一。公元前201年(西漢高祖六年)建縣。據晉代劉伯莊《地名記》記載:“蘄春以水隈多蘄菜(水芹菜)”,因之得名,北宋樂史《太平環宇記》承其說。蘄,一名水芹,蘄春意為蘄菜之春。歷史上,另稱蘄陽、齊昌、蘄州。蘄水(浠水):兩漢到西晉為豫州蘄春縣地。南北朝劉宋元嘉二十五年(公元448年)析蘄陽縣西部置希水縣(希河以西),東部置蘄水縣(希河以東,蘄河以西),隸豫州西陽郡。南梁普通元年(520年),改希水為“浠水”,隸湘州永安郡,郡治浠水。隋開皇初,州、郡並廢。隋大業三年(607年),復立蘄春郡並領浠水縣、蘄春縣等。唐朝武德四年(621),西部浠水縣改為蘭溪縣,將羅田縣併入蘭溪縣。天寶元年(742),改蘭溪縣為蘄水縣,與蘄春縣同隸淮南道蘄州。民國22年6月,改縣名為"浠水"。
羅田:羅田縣始建於梁普通四年(公元523年),縣治設於今石橋鋪附近的魁山。唐武德四年(621年),廢羅田縣,其屬地劃入蘭溪縣。宋元祜八年(1093年),復置羅田縣,縣治仍設魁山。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蒙古兵攻破羅田縣城、縣治遷往鷹山寨(今英山)。嘉頤元年(1237年),兵亂縣廢。德祜元年(1275年),羅田縣在石橋鋪原址復立。 元大德八年(1304年),知縣周廣將縣治由魁山遷至官渡河(今鳳山鎮)。

地理環境

環境

這裡屬於丘陵地帶,丘陵面積占全村60%,耕地面積30%。森林覆蓋率60%,主要以馬尾松,栗子樹,香樟樹,柿子樹等為主。板栗,柿子是這裡的主要特產。
四口塘村地勢較為平坦,東面有一條大河,河岸邊有長達數公里,上千公頃的良田。為這裡的村民提供了富足的生活。
四口塘村
四口塘村
四口塘村
四口塘村
四口塘村

氣候

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冬乾(冷)夏濕,春暖秋涼,年均總日照時數2047小時,年均輻射熱量109.25千卡/平方厘米。全縣年平均氣溫16.4℃,極端最高氣溫41.6℃,極端最低氣溫-14.6℃,無霜期平均240天。全縣年均降水量1330毫米,全年降雨多集中在5、6、7三個月,約占全年降雨量的50%左右。

礦產資源

探明的金屬礦產有磁鐵礦、鐵礦等。
非金屬礦產有長石、石棉、大理石、石灰石、花崗岩、石英石、雲母。

交通概況

距離石橋鋪2公里,距離匡河12公里,這裡交通便利,地理位置顯要。002鄉道貫穿全村。

著名人物

辛亥革命武昌首義元勛張振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