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友齋齋宿》是明代詩人范景文創作的作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四友齋齋宿
- 作者:范景文
- 創作年代:明代
《四友齋齋宿》是明代詩人范景文創作的作品。
《四友齋齋宿》是明代詩人范景文創作的作品。作品原文老松翠柏綠陰古,時聞暗香隱梅塢。新篁迎雨嘯碧雲,夢入山陰千尺頫。度梁乳燕驚蟾蜍,螢星飛盡牆陰舞。穆然靜慮休空寮,百王禮樂循簋簠。咫尺聲靈鎮舊邦,遙望閟宮思桑土。乾雲勁節洵...
四友堂:明朝大學問家何良俊不僅學問做得好,而且處世態度也極豁達,自稱與莊子、維摩詰、白太傅三人為友,加上自己合為四友,並把書房稱作“四友齋”,他的後人也就很自豪地稱自己的家族為“四友堂”。李驥 李驥為河南太守,於署後植松竹梅。公事畢,盤桓其中,因曰:“三友而益我一人,得非四友乎?”因名其堂...
《四友齋叢說》是202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四友齋叢說》,明朝何良俊撰,李劍雄校點。本書三十八卷,凡經、史、雜紀、子、釋道、文、詩、書、畫、求志、崇訓、尊生、娛老、正俗、考文、詞曲、續史十七類,內容博雜,多涉明代故實,於淞滬吳門人物、掌故,及經史、文藝之考證、評論尤豐...
《四友齋書畫論》,中國明代書畫史論雜著。何良俊撰。何良俊,字元朗,號柘湖居士,華亭(今上海松江縣)人。嘉靖中以歲貢生入國學,授南京翰林院孔目。棄官歸家後,移居蘇州,與張之象、文徵明父子交遊,論書畫頗受文氏影響。他博學多聞,愛好書畫,富於收藏,亦能鑑別,著有《何翰林集》。《四友齋叢說》初刻於...
《四友齋曲說》,明代何良俊撰戲曲論著,取自《四友齋叢說》卷三十七《詞曲部》。全書篇幅雖短,但內容精賅。作者簡介 何良俊(1506—1573年),字元朗,號柘湖居士,江蘇華亭(今上海松江)人。何良俊為嘉靖時貢生,曾任南京翰林院孔目,後因仕途屢不得意,遂辭官歸隱著述。自稱與莊周、王維、白居易為友,故名所...
《四友齋叢說》是2007年由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明)何良俊撰。內容簡介 四友齊叢說,明何良俊撰。初刻於一五六九年(隆慶三年),僅三十卷,後又續撰八卷,合併為三十八卷,重刻於一五七九年(萬曆七年)。後來沈節甫摘鈔其中的明代掌故,編為六卷,刻入紀錄彙編中。鄧秋枚又摘取其論曲之語,刻入...
四友齋畫論是明代何良俊創作的繪畫論著。作者簡介 嘉靖中官南京翰林院孔目。他的主要著作有《柘湖集》、《何氏語林)、《四友齋叢說》等。他本人擅長畫山水,又懂得鑑賞書畫作品。書籍簡介 《四友齋畫論》是一部繪畫論著,它本來是《叢說》三十八卷中的一部分,一共有五十條。雜采前人所論,大部分直接摘錄別人現成...
《四友齋書畫論》是1959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何良俊。作者介紹 何良俊,字元朗,號柘湖居士,華亭(今上海松江縣)人。嘉靖中以歲貢生入國學,授南京翰林院孔目。棄官歸家後,移居蘇州,與張之象、文徵明父子交遊,論書畫頗受文氏影響。他博學多聞,愛好書畫,富於收藏,亦能鑑別,著有《何翰林集》。《四友...
《四友齋叢說:元明》是1959年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四友齊叢說,明何良俊撰。初刻於一五六九年(隆慶三年),僅三十卷,後又續撰八卷,合併為三十八卷,重刻於一五七九年(萬曆七年)。後來沈節甫摘鈔其中的明代掌故,編為六卷,刻入紀錄彙編中。鄧秋枚又摘取其論曲之 語,刻入古學彙刊二集中。現在...
字明之,別署四友齋;浙江慈谿人,現為慈谿市書協理事,浙江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書法篆刻作品曾入展西泠印社第三屆國際篆刻書法大展,第二、三、五屆全浙書法大展,靈橋杯浙江省第三屆青年書法選拔賽,蘭亭節·全國書法名家作品展,紀念祝嘉先生百年誕辰中國書法邀請展,中韓書法交流展,首屆浙江書法教師成果展,書法...
石銳,字以明,錢塘(今杭州)人。畫家。畫有《圖繪寶鑑續纂》《杭州府志》《無聲詩史》《明畫錄》《四友齋叢說》。石銳字以明,錢塘(今杭州)人。宣德間授仁智殿待詔。畫得盛懋法,備極華整。金碧山水,界畫樓台及人物,皆傅色鮮明溫潤。名著於時。 《圖繪寶鑑續纂》《杭州府志》《無聲詩史》《明畫錄》...
藏書四萬卷,涉獵殆遍。而困於場屋,以歲貢入國子監,當事者重其才名,授南翰林院孔目。好談兵,以經世自負。在南都日與名人韻士相追隨。妙解音律,躬自度曲,文酒過從,絲竹競奮,人謂江左風流復見今日。後三年而去。後僑寓蘇州,七十歲始歸松江。有《四友齋叢說》、《何氏語林》、《何翰林集》。
明代何良俊《四友齋叢說》:“金元人呼北戲為雜劇,南戲為戲文。近代人雜劇以王實甫之《西廂記》,戲文以高則誠之《琵琶記》為絕唱。”明代王世貞《藝苑卮言》:“則誠所以冠絕諸劇者,不唯其琢句之工,使事之美而已。其體貼人情,委曲必盡,描寫物態,仿佛如生,問答之際,不見扭造,所以佳耳。”明代呂天成《...
明代何良俊在《四友齋叢說》中極為讚賞,稱之“真得詞家三昧者也”。清人梁廷柟說:“《㑳梅香》如一本《小西廂》,前後關目、插科打諢,皆一一照本模擬。”(《曲話》)清·李調元說此劇“雖不出《西廂》窠臼,其秀麗處究不可沒”(《雨村曲話》)。《王粲登樓》全名《醉思鄉王粲登樓》,據東漢末王粲在...
少恃才任俠不拘,性嗜學,善音律,肆意古文詩歌,與鄔佐卿唱和,酒人劍客喜與之交。挾吳姬游塞上二十年,擊築酣歌,作出塞、入塞曲。歸里後盡斂其少壯時英氣,營別墅,焚香著書於此,旁搜古篆籀,審音律,輯《韻譜本義》,自稱“日損居士”。卒年七十六歲。著有《韻譜本義》、《四友齋集》等。
”(《四友齋從說》)王世貞云:“北曲故當以《西廂》壓卷。”(《曲藻》)作者不僅善於熔煉方言口語入曲,而且更善於熔煉古典詩詞入曲,甚至把口語和古典詩詞雜糅在一起而絲毫不顯生硬牽強。俗話說“量體裁衣”,《西廂記》很多地方是“量體借衣”,借用前人的現成語句和意境而不顯“借”的痕跡。……當我們讀...
此文不但善於敘事,且敘事與議論相結合,行文中“咨嗟慷慨,感嘆宛轉”(《史記評林》引董份語),處處傾瀉“憤激”“不平之氣”(何良俊《四友齋叢說》),且層層迴環,步步轉折,曲盡其妙,真“百代之絕”(董份語)。文章結構嚴謹有序,前有敘論,為一篇之綱,後分敘諸俠之事,為敘論作註腳,“太史公曰”...
藏書四萬卷,涉獵殆遍。而困於場屋,以歲貢入國子監,當事者重其才名,授南翰林院孔目。好談兵,以經世自負。在南都日與名人韻士相追隨。妙解音律,躬自度曲,文酒過從,絲竹競奮,人謂江左風流復見今日。後三年而去。後僑寓蘇州,七十歲始歸松江。有《四友齋叢說》、《何氏語林》、《何翰林集》。
”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史八》:“余致仕後,住 南都 又五年,浮沉里巷中,與鄉人游處甚久,故知 南京 之事最詳。” 清 吳敏樹 《新修呂仙亭記》:“余雖老,不喜入城,猶願得游處亭下,如往時也。”《晉書·宣帝》:“魏武為丞相,又闢為文學掾,敕行者曰:‘若復盤桓,便收之。’帝懼而...
《四友齋叢說》:張籍怯于樂府;如《節婦吟》等篇,真擅場之作。《增訂評註唐詩正聲》:前四句似樂府,結句情深,卻非盛唐口吻。《唐詩歸》:鐘云:節義肝腸,以情款語出之。妙!妙!《唐詩解》:系珠於襦,心許之矣,以良人貴顯而不可皆是以卻之。然還珠之際,涕泣流連,悔恨無及,彼婦之節不幾岌岌乎...
然予此行得倪雲林《浦城春色》、趙丹林《崆峒秋曉》以歸[10],則四友齋中又添二佳客矣[11]。縱使予得考最[12],擢從九品下一秩[13],亦安得如此之快哉?漫書此以貽同好。越十四日,為丁巳春正月人日[14]。青溪漫士東海何某著。作品注釋 [1]《題書畫銘心錄後》:作者又有《題書畫銘心錄前》,茲...
遇得意輒起奮筆。李空同題其畫云:“鐘生始學戴文進(進),後來頗自出機軸。”然其畫往往縱筆精豪,多乏氣韻。成化、弘治(一四六五至一五○五)間入直仁智殿。孝宗曾背立觀其作畫,忽持須呼為“天下老神仙”,因鐫圖章佩用之。《上虞縣誌、明畫錄、無聲詩史、畫史會要、圖繪寶鑑續纂、四友齋叢說》
形神兼備。技法上運用了勾、皴、點、染等多種筆法,且縝密精巧。如畫中的山石,以墨勾勒加皴,敷以青綠、白粉,兼用深赭、淺絳,色彩絢麗而又沉穩。作者簡介 石銳,字以明,錢塘(今杭州)人。畫家。畫有《圖繪寶鑑續纂》、《杭州府志》、《無聲詩史》、《明畫錄》、《四友齋叢說》
宿昌平瑞光寺 題山水小畫二首 卷三 七言絕句 題畫山水四首 卷四 七言律詩 早朝四首,酬鄒同年 送胡祭酒考績之南京 送張尚書致仕歸南郡 題松月書樓詩卷 袁衷主事竹庭 挽胡參政 《梅月》,為林彥洪其家業醫 挽江編修父兼送東之焚黃 題四友齋 送朱唯正父 送同年徐綺歸省 送石首袁廷佐太學歸省 送僧惠銑...
自具個性。據頁中“漆園傲吏”“清森閣書畫印”二印,知為何良俊舊珍。何良俊(1506-1573),字元朗,號柘湖,華亭柘林(今屬上海奉賢)人。明代戲曲理論家,著《何氏語林》《四友齋叢說》《何翰林集》等,提倡本色,劇本應“靚妝素服,天然妙麗”,對萬曆間以沈璟為代表的吳江派影響甚大。重要展覽 ...
這可以說反映了李邕書法的創新風格和在當時所產生的巨大影響。李邕的書法主要以碑版為多,高似孫《緯略》記載他所書碑版達八百通之多。而且,他所書碑版幾乎都是自己撰文,甚至還有說他親自鐫刻的說法(見何良俊《四友齋書論》)。杜甫《八哀詩·贈秘書監江夏李公邕》憶昔李公存,詞林有根底。聲華當健筆,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