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刺節糠蝦(Siriella quadrispinosa Hansen,1910)是糠蝦科節糠蝦屬的一種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刺節糠蝦
- 拉丁學名:Siriella quadrispinosa Hansen,1910
- 界:動物界
- 目:糠蝦目
- 科:糠蝦科
- 屬:節糠蝦屬
- 命名者及年代:Hansen,1910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體長5.0—5.5mm。
體小而纖細。額套估再槳板三角形,側緣較窄,頂端稍尖,側緣不覆蓋眼柄的基部。頭胸甲後緣背面不覆蓋末2胸節。
圖17 四刺節糠蝦Siriella quadrispinosa Hansen,1910
1.雄性頭部背面;2.雄性第1觸角柄;3.第2觸角;4.上唇;5.第3胸肢(A.內肢B.外肢);6.雄性第3腹肢;7.尾節;8.尾肢內肢;9.尾肢外肢。
眼大小適度,長顯著大於寬。角膜近球形,寬與眼柄略等,呈暗褐色。
雄性第1觸角柄較粗壯,第1節稍長於第3節,外末角略突出;第2節很短,長不足末節的1/3;第3節較2個基節粗壯。雄性突較小禁己旬,具比較稠密的剛毛。觸角內鞭纖細,外鞭較內鞭顯著粗壯,其基部隆起,具短而細的剛毛。第2觸角鱗片長約為寬的
,外緣光滑,末齒細長而尖銳,末節十分顯著,寬大於長,約為長的
,末端約伸至第1觸角柄的4/5處;第2觸角柄長而粗壯,基末2節顯著短,其長略等,第2節相當長,不足基末2節和的
,內緣具細短而稀疏的剛毛。
上唇長顯著大於寬,中央刺突粗壯,其長顯著短於上唇本身。大顎切齒突和臼齒突都不發達;觸鬚大小適度,第l節很小;第2節顯著粗大;第3節比較纖細,外緣基半具1列長剛毛,末半的剛毛顯著短,其排列比較規則。
第1至2胸肢內肢較小,適度粗壯。第3胸肢內肢較纖細,掌節由1個不清楚的關節分成2節,基節很短,約為末節的2/5;指節粗短,末部尖,基部具騙淚立10根上下發達的帶刺剛毛。第4至8胸肢形狀相似,內肢掌節由2節構成;胸肢外肢基板外緣齒由前向後依次逐漸減小,末對胸肢外肢基板外緣光滑不具齒。
雄性第1和第5腹肢假鰓叉形,稍彎,第2至4腹肢假鰓呈螺旋形,第3、4腹肢不具變形料催放剛毛,內肢和外肢皆由10—12節構成。
尾節呈舌狀,長約為基部寬的
,末端稍超過尾肢外肢基節,側緣基部具2個顯著粗壯的刺,末部3/5具11—17個刺,其大小和排列稍不規則,末端圓符愚,具2對大刺,中央具3個小刺和1對羽狀剛毛。尾肢內肢顯著長於尾節承棵迎請,內緣自平衡囊至末部具大小不同排列成組的刺,兩個大刺問1—3個較小的刺。尾肢外肢稍長於內肢,基節外緣末部1/3具7—8刺,由前向後依次增大。末節較短,長不足基節的1/2,周圍具發達的羽狀剛毛。
Hansen(1910)的模式標本體長為6.5—7.0 mm,南沙標本體長顯著較小,僅5.0—5.5mm,但均已發育完全,除微小的變化外,與Hansen(1910)的原始描述和圖基本相符。我們的標本也與Ii(1964)和Pillai(1965)的描述和圖比較一致。
標本採集地 2♂♂,標本號為南性9002,1990年5月16日采自南海南沙群島永署礁,籃漿欠9°33.73′N、112°56.92′E,水深65m。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南沙群島
國外分布:印度洋和太平洋熱帶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