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健會(4-H Club)是美國農業部的農業合作推廣體系(英語:Cooperative Extension System)所管理的一個非營利性青年組織(英語:youth organization),創立於1902年的美國。它的使命是“讓年輕人在青春時期儘可能地發展他的潛力” ("engaging youth to reach their fullest potential while advancing the field of youth development.")四健(分別對應英文的4個"H"字母)代表健全頭腦(Head)、健全心胸(Heart)、健全雙手(Hands)、健全身體(Health)。官方的四健會標誌是綠色的四葉苜蓿。
根據聯邦法典(18 U.S.C. 707),四健會的名稱和標誌受到了美國聯邦的保護。聯邦的保護替代了商標和著作權有限的保護。美國農業部長(英語:United States Secretary of Agriculture)由美國國會直接要求對四健會的名稱及標誌負責和管理。這些保護將四健會的標誌置於獨立的保護標誌目錄,和美國總統紋章(英語:Seal of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美國紅十字會(英語:American Red Cross)、護林熊(英語:Smokey Bear)及奧林匹克五環一樣。。
這一期間,在贈地大學和美國農業部實驗站的研究者們看到農業社區的成年人並沒有準備接受新的農業發現。但是,教育者發現年輕人比較願意實驗這些新的技術並同他們的家長分享他們的成功經驗。所以農村的青年項目成為了向成年人介紹新農業技術(英語:Timeline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technology)的一種途徑。
第一次四健會的露營在西維吉尼亞州蘭道夫縣舉辦。這些露營最初被稱為玉米俱樂部("Corn Clubs")。露營者睡在玉米地的帳篷里,並在醒來後的一整天都投入到工作中。1904年,學校的負責人G. C. Adams開始在喬治亞州牛頓縣成立一個男孩子的玉米俱樂部。但是,德克薩斯州的傑克斯伯勒(英語:Jacksboro, Texas)也堅持它們在1910年就擁有了四健會的前身。
公元1952年(民國四十一),台灣的農復會(現農委會前身)引進美國四健會運動,由政府機關與農會合作進行,並成立了屬於四健會分支會的中華民國四健會(4-H Club in R.O.C)。當時農復會主委蔣夢麟博士提到,四健運動是一種農村教育運動,目的在訓練今日農村青年將來具備科學知識和技能的農民。該會宗旨早期是為了要培育青年農民在農業技術上的鑽研,隨著時代的演進也從技術上的研究轉為青年生活實踐教育,其目的是要培育出身、心、手、腦,四項健全的農村青年。
四健會的座右銘為“精益求精”("To make the best better,"),而四健會的哲學是“從工作中學習”("Learn by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