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時代的我:陳翰笙回憶錄》是著名經濟學家陳翰笙教授的回憶錄,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是他自己的回憶,另一部分是朋友、學生的介紹。包括翰老早年參加革命工作,與李大釗、廖承志、宋慶齡、以及蔡元培、楊杏佛、史沫特萊、路易·艾黎等人的交往,30年代廣泛的農村經濟調查,流亡印度、美國等地的工作情況,直至解放初期頻繁的外事路向、“文革”中的編書育人等等。《四個時代的我:陳翰笙回憶錄》不僅是一部很好的傳記文學,而且是近現代歷史的一部有趣而令人信服的、很好的參考讀物。
基本介紹
- 書名:四個時代的我:陳翰笙回憶錄
- 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 頁數:210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文史出版社
- 作者:陳翰笙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 出版日期:2012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3430831,7503430834
內容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四個時代的我:陳翰笙回憶錄》是文史資料百部經典文庫之一。
媒體推薦
選本書不僅是傳記文學中一部很好的文學書,而且是近現代歷史的一部有趣而又令人信服的、很好的參考讀物。
——周谷城
——周谷城
圖書目錄
封建家庭和母教
良好的中國小教育和革命啟蒙
留學美歐,探索興邦富國之路
年輕的北大教授
走上革命的道路
發生在莫斯科的一場爭論
在商務印書館的一年
30年代的農村調查
為革命不避風險
流亡日、蘇、美三國
協助宋慶齡搞工業合作運動
流亡印度
再次寓居美國
返回新中國
隨中國文化代表團赴印緬訪問
莫斯科國際經濟會議
和平使者
新德里聚會
世界和平盛會
隨宋副委員長出訪印、巴、緬
瑞典之行
最後一次出國訪問
在“大躍進”中所見所聞
三年困難和“四清”
“文革”時期
英語學習班
心愿
陳翰笙活動大事記
陳翰笙著作、文章目錄
附錄
護送陳翰笙上船
一位老幹部的生活剪影
在陳翰笙教授那裡學習
陳翰笙的史學思想
陳翰笙對華工史的研究
陳翰笙教授談道德建設
青山常在朝氣猶存
良好的中國小教育和革命啟蒙
留學美歐,探索興邦富國之路
年輕的北大教授
走上革命的道路
發生在莫斯科的一場爭論
在商務印書館的一年
30年代的農村調查
為革命不避風險
流亡日、蘇、美三國
協助宋慶齡搞工業合作運動
流亡印度
再次寓居美國
返回新中國
隨中國文化代表團赴印緬訪問
莫斯科國際經濟會議
和平使者
新德里聚會
世界和平盛會
隨宋副委員長出訪印、巴、緬
瑞典之行
最後一次出國訪問
在“大躍進”中所見所聞
三年困難和“四清”
“文革”時期
英語學習班
心愿
陳翰笙活動大事記
陳翰笙著作、文章目錄
附錄
護送陳翰笙上船
一位老幹部的生活剪影
在陳翰笙教授那裡學習
陳翰笙的史學思想
陳翰笙對華工史的研究
陳翰笙教授談道德建設
青山常在朝氣猶存
序言
陳翰笙先生的回憶錄《四個時代的我》一書,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是他自己的回憶,另一部分是朋友、學生的介紹。自述部分講了他的家庭,早期的教育,美國、德國的留學生活,參加革命工作,與李大釗、廖承志、宋慶齡以及蔡元培、楊杏佛、史沫特萊、路易·艾黎等人的交往,30年代廣泛的農村經濟調查,流亡印度、美國等地的工作情況,直至解放初期頻繁的外事路向,“文革”中的編書育人等等。朋友、學生介紹他的文章,從學術思想、工作作風、生活態度、教書育人等各方面作了描述。另外附有生平活動大事記,著作目錄,並配有幾十幅照片。
這本書不僅是傳記文學中一部很好的文學書,而且是近現代歷史的一部有趣味而又令人信服的、很好的參考讀物。書中的事實,無論是出自翰老自己組織、親自寫定的,或是別人的介紹,都真實可靠,令人信服。翰老學問淵博,中外語文都很好。在他治學過程中,重視資料的精神,儼然是第二天性。幾十年前,他調查黑龍江流域的農民生活,其重視資料的精神就使我驚訝。後來他主編外國歷史小叢書,領導世界歷史研究所,直至今日,年事已高,對這兩方面的責任,還不能完全擺脫;甚至一些青年學生要攻讀博士生課,亦非請翰老指導不可,現在他身邊還有好幾位博士研究生。凡此種種,都與他重視資料的精神分不開。最近,我看到他題自己的照片,有幾句話:“如果沒有掌握足夠的資料,或未經縝密的分析,決不可以輕易下結論。”我所特別注意的,與他自己寫下的,似乎沒有不符合之處。因此我大膽地在這篇短短的序言裡,指出並強調翰老治學、重視資料的精神,相信於讀者是有好處的。
周谷城
1987年10月18日
這本書不僅是傳記文學中一部很好的文學書,而且是近現代歷史的一部有趣味而又令人信服的、很好的參考讀物。書中的事實,無論是出自翰老自己組織、親自寫定的,或是別人的介紹,都真實可靠,令人信服。翰老學問淵博,中外語文都很好。在他治學過程中,重視資料的精神,儼然是第二天性。幾十年前,他調查黑龍江流域的農民生活,其重視資料的精神就使我驚訝。後來他主編外國歷史小叢書,領導世界歷史研究所,直至今日,年事已高,對這兩方面的責任,還不能完全擺脫;甚至一些青年學生要攻讀博士生課,亦非請翰老指導不可,現在他身邊還有好幾位博士研究生。凡此種種,都與他重視資料的精神分不開。最近,我看到他題自己的照片,有幾句話:“如果沒有掌握足夠的資料,或未經縝密的分析,決不可以輕易下結論。”我所特別注意的,與他自己寫下的,似乎沒有不符合之處。因此我大膽地在這篇短短的序言裡,指出並強調翰老治學、重視資料的精神,相信於讀者是有好處的。
周谷城
1987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