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二七大罷工

四二七大罷工

四二七大罷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反抗日本統治的政治罷工。罷工事件始於1926年4月27日,工人們堅持罷工101天,最終取得勝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二七大罷工
  • 發生時間:1926年4月27日 至 1926年8月6日
  • 發生地點遼寧大連
  • 主要人物侯立鑒金伯陽傅景陽
  • 別名:“四二七”福紡大罷工 
事件背景,事件經過,事件結果,紀念活動,社會評價,

事件背景

大連福紡紗廠1925年由日本人創辦(今大連紡織廠前身),有1200名工人,當時日本資本家對中國工人進行殘酷壓榨、剝削和虐待。
四二七大罷工
“四二七”福紡大罷工舊址
1925年冬,大連金融市場上的日幣金票開始升值,日本侵略者將日本金票與中國小洋的比值強行規定為1∶1.2,而兩種貨幣的實際比值應該相等。日本侵略者將福紡紗廠職工的飯費收取從小洋改成了金票,而工人的工資卻仍按照小洋支付。這種變相剋扣工資的行為引起了福紡工人的強烈不滿。
1926年4月24日,男工向廠方提出飯費仍然改為以前按小洋比價折扣的要求。但到了4月25日工廠開工資時,仍按金票比價折扣飯費。

事件經過

1926年4月,福紗廠工人面對日益惡化的工作生活環境,向廠方提出如下六項改善條件,三名工人代表與日本資方代表進行談判。但日方代表毫無誠意,工人訴求遭到廠方全部拒絕。
工人提出的六項條件是:
  • 第一,不準打罵和虐待工人;
  • 第二,準許孩子媽媽在工間給孩子餵奶;
  • 第三,要增加工資三分之一,不許漲飯費;
  • 第四,每兩周有一個公休日,公休日幹活發雙倍工資;
  • 第五,要縮短勞動時間,每天以十小時為限;
  • 第六,對內宿工人要降低房租,不拿電燈費,對外宿工人要發補助金。
4月27日,福紡紗廠的千餘名工人,在中共大連地委的直接領導下,在大連中華工學會的具體組織下,為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舉行了震驚中外的“四二七”大罷工。
罷工第三天(4月29日),與日本資本家進行談判的侯立鑒、初玉昆、劉慶枝三人被逮捕,並被扣押於大連警察署留值場。在日俄監獄的刑訊室里,侯立鑒等人遭受了嚴刑拷打。
6月,日本殖民當局採取了全面鎮壓的手段。
6月下旬,工學會召開3000多人參加的聲援大會。會後舉行了遊行示威。第二天,警察署以“脅迫嫌疑罪”、“業務妨害罪”等莫須有罪名,逮捕了傅景陽等19人。
6月24日,中華工學會下屬13個分會派出兩千餘人舉行大會支援福紡紗廠工人罷工。
6月26日,日本殖民當局又以參加紗廠罷工為由,逮捕了7人。金伯陽為鼓舞工人,刻印散發了《福紡紗廠罷工工人致大連全體工友書》等宣傳品。
7月10日,林升亭作為罷工代表到了上海,通過新聞輿論界控訴日本帝國主義在大連的種種罪行,還向國民黨上海市黨部等團體報告“福紗”廠罷工情形並請求支援。
隨後林升亭等罷工代表又到了廣州,向中華全國總工會的領導人蘇兆征鄧中夏劉少奇作了匯報。中華全國總工會向日方提出強烈抗議和嚴正警告。要求日方圓滿答覆工人的要求,否則通告全國一律抵制日貨。
8月6日,中華全國總工會致函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要求行之有效地支援大連罷工工人。

事件結果

“福紡紗廠”工人不畏強暴,同仇敵愾,克服重重困難,從4月27日開始罷工到8月6日復工,堅持罷工101天,迫使日本當局答應了工人提出的全部條件,賠償工人損失,撤換了日本廠主,取得了罷工鬥爭的偉大勝利

紀念活動

為紀念這次反帝愛國大罷工,1951年大連紡織廠以全體員工的名義於廠內建立了一座高1.5米的紀念碑,此紀念碑作為重要的革命文物,後移至旅順日俄監獄舊址博物館中展出。
1976年大罷工50周年之際,大連紡織廠黨委決定重建紀念碑。新建的紀念碑以漢白玉砌成,底座高1.926米,碑高4.27米,碑寬1.01米,分別表示罷工發生的時間和罷工天數。碑文由著名書法家於培智所書。
2006年,在大連市第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上,市人大代表羅力彥遞交了《將“周北公園”更名為“四二七”公園的建議》,建議公園更名後在園內豎立“四二七”罷工紀念碑。市政協委員張連臣在大連市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上,遞交了《關於周北公園應命名為“四二七”公園的提案》。

社會評價

大連“福紗”廠的這次大罷工,是處在日本殘暴統治下的大連工人階級,為反對帝國主義暴行而舉行的一次有重要意義的罷工鬥爭。(光明日報》 評
彪炳史冊的“四二七”大罷工以其時間之長、影響之巨、收效之豐在中國工運史上譜寫了光輝的一頁。(大連日報》評
“四二七”福紡罷工是東北地區工人運動史上規模和影響最大的一次罷工,在工人運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對於大連地方工會組織、黨組織成立起到了積極作用,有利於進一步加強幹部民眾的革命傳統教育。(甘井子區委宣傳部 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