囂(詞義)

囂(詞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囂有多重含義:1、獸名,長臂善投;2、異鳥名,四翼一目犬尾;3、古代地名,河南鄭州西北;4、表示轉動的人頭向四方發聲;5、指織物的經緯稀疏,薄而易破,不結實;6、指人的身體單薄,無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囂
  • 解釋:轉動的人頭向四方發聲
  • 拼音:xiāo
  • 出處:《詩·小雅·車攻》
出處,釋義,詞性,詞組,古籍解釋,地名,

出處

1、獸名。《山海經 - 西山經》:又西七十里,曰羭次之山,漆水出焉,北流注於渭。其上多棫囗,其下多竹箭,其陰多赤銅,其陽多嬰垣之玉。有獸焉,其狀如禺而長臂,善投,其名曰囂。郭璞註:“亦在畏獸畫中,似獼猴投擲也。”
2、異鳥名。《山海經 - 北次二經》:“梁渠之山,無草木,多金玉。脩水出焉,而東流注於雁門,其獸多居暨,其狀如匯而赤毛,其音如豚。有鳥焉,其狀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囂,其音如鵲,食之已腹痛,可以止衕。”

釋義

<;動>
(根據厘定字形解釋:會意。從四口,從頁。“頁”指人頭。“口”指人嘴。“四口”表示“向四方叫喊”。本義:人轉動頭部向四面八方大聲說話、叫喊。引申義:喧譁聲) 同本義 [noisy;loud]
囂,囂聲也。氣出頭上。——《說文》
禁其門囂者。——《周禮·司武虎》
在陳而囂。——《左傳·成公十六年》
湫隘囂塵。——《左傳·昭公三年》
而以金石匏竹之昌大囂庶為樂。——《國語·楚語》
選徒囂囂。——《詩·小雅·車攻
甚囂,且塵上矣。——《左傳·成公十六年》
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 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又如:囂爭(吵鬧;爭奪);囂湫(塵囂淵隘);囂鄙(喧鬧鄙俗);囂號(喧嚷) 害臊;害羞 [feel ashamed]
店主起來作揖,說與 譚紹聞 道喜,紹聞 囂的耳朵稍都是紅的。——《歧路燈》
人名,讀如熬。如西漢末年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人隗囂。
5、指布料的經緯稀疏,布薄易破,不結實。《金瓶梅》第六回:這婆子愛的是錢財,明知侄兒媳婦有東西,隨問什麼人家他也不管,只指望要幾兩銀子。大官人家裡有的是那囂段子,拿一段,買上一擔禮物,明日親去見他,再許他幾兩銀子,一拳打倒他。
6、指人的身體單薄,無力。如,這孩子身體太囂了。

詞性

xiāo
<;形>輕浮;輕薄 [blatant]
形色囂然,自矜得遇滋甚。——《三國志》
又如:囂幸(輕怠);囂了頭(薄了面子;擱不住臉)飢餓[hungry]
農業有廢,百姓囂然。——《三國志》
又如:囂然(飢餓的樣子) 囂張;強悍 [arrogant]
秦 惡其囂而坑儒,師吏以重抑之。——《宋訟》
又如:囂然(神態輕狂、高傲的樣子);囂威(指母親對子女兇悍暴虐的態度)悠閒自得[leisurely and carefree]
囂然而樂世。——《南軒記》
又如:囂人(閒人);囂囂(自得無欲的樣子)
另見{áo}

詞組

囂囂
áoáo
[slanderous]∶眾口讒毀的樣子
讒口囂囂。——《詩·小雅·十月之交
[arrogant]∶傲慢的樣子
聽我囂囂。——《詩·大雅·板》。疏:“不聽之狀。”
另見 {xiāo}
xiāonào
[bustling with noise and excitement] 喧囂吵鬧
白日的囂鬧消失了
xiāozá
[noisy] 喧鬧嘈雜
他聽慣了囂雜的人聲
囂張
xiāozhāng
[rampant;aggressive;blatantly;clamorously] 邪惡的勢力、不良的風氣增長、放肆
看你還能囂張幾時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醜集上】【口字部】囂 ·康熙筆畫:0 ·部外筆畫:0
〔古文〕𠽸《唐韻》許嬌切《集韻》《韻會》虛嬌切《正韻》吁嬌切,𠀤音枵。《說文》聲也,氣出頭上。從㗊從頁。頁,首也。《玉篇》喧譁也。《集韻》聲也。《左傳·昭三年》湫隘囂塵。《釋文》囂,許嬌反,一音五高反。《詩·小雅》選徒囂囂。《傳》囂囂,聲也。《釋文》囂,五刀反,亦許驕反。
《孟子》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注》囂囂,自得無欲之貌。
人名。《史記·黃帝紀》嫘祖生二子,其一曰𤣥囂,是為靑陽。
《集韻》《韻會》《正韻》𠀤牛刀切,音敖。義同。《周禮·秋官》銜枚氏掌司囂。《注》察囂嘩者。《釋文》囂,五羔反。
《詩·小雅》讒口囂囂。《箋》囂囂,眾多貌。《釋文》五刀反,韓詩作嗸嗸。《前漢·董仲舒傳》此民之所以囂囂苦不足也。《注》師古曰:與嗸同。
《詩·小雅》我卽爾謀,聽我囂囂。《傳》囂囂猶嗸嗸也。《釋文》囂,五刀反。
《字彙》山凹之地曰囂。《梁宣帝七山寺賦》神囂嵒嵒而特立。
鳥名。《山海經》梁渠之山有鳥,狀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囂。
獸名。《山海經》羭次之山有獸,狀如禺,長臂善投,名曰囂。
水名。《山海經》嶓冢之山,囂水出焉。
山名。《山海經》北囂之山無石,其陽多碧,其隂多玉。
《集韻》地名。通作隞敖。詳前嚻字注。○按《經傳》《釋文》囂多讀敖,惟《小雅》車攻及《左傳·昭三年》《釋文》兼敖枵二音。

地名

古代地名,囂,今河南鄭州西北附近,遺存有商都遺址。商代數百年多次遷都,據《竹書紀年》記載,商王仲丁“自亳遷於囂”、河甲“自囂遷於相”、祖乙遷邢、南庚“自邢遷於”、盤庚“自奄遷於北蒙,曰殷”即今河南安陽
囂(詞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