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驥(1881/1883-1960),原名明鑑,又名恭乾,字漢民,號飛鳴,福建侯官人。光緒三十一年夏,因參加集會遊行,被福建布政使下令搜捕,遂避往上海。後回榕加入同盟會福建支部。宣統三年(1911年)春,在廣州起義時手足受傷,躲於煙館,假裝挑夫脫險抵港。民國元年(1912年),隨林森回閩組織國民黨。民國17年,任軍事廳副官處處長、福建軍械局局長、福建水利局局長、稽查處處長。其後隱居福州,參加《華報》活動,並捐款助修《藤山志》。民國37年,嚴驥參加福建“民聯”地下組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福建省政協委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嚴驥
- 國籍:中國
- 籍貫:福建侯官(今福州)
- 出生日期:1881年(一說1883)
- 逝世日期:1960年
- 性別:男
人物生平,
人物生平
嚴驥,原名嚴明鑑,字漢民,號飛鳴,福建侯官(今福州)人。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入侯官高等國小堂就讀。在校期間參加勵志社,並組織“十漢團”,秘密從事反清活動,在會黨中進行反清宣傳,與倉前山革命志士林斯琛、劉元棟等交往甚密。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清吏偵悉侯官高等國小堂反清言行激烈,飭侯官、閩縣會同查辦,嚴驥聞訊往莆田後轉滬。未幾,由黃乃裳介紹到廈門日報社任副記者兼校對。翌年,嚴驥因撰文抨擊廈門提督馬金釵貪污賣缺,馬金釵下令查辦,再次避居上海。在滬時,先後參加鋤奸團和旅滬福建學生會。光緒三十年(1904年)回福州,與林斯琛等人於下渡十錦祠成立“藤山文明社”,宣傳反清革命。後,嚴驥參與籌建福建學生聯合會,秘密組織“漢族獨立會”。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改名嚴驥考入福州長門閩江口要塞陸軍炮科學堂。宣統元年(1909年)畢業,赴北京陸軍部應試,後被派往廣西兵備處。次年,嚴驥到廣西桂林,業師方聲濤委嚴驥為學兵營軍裝庫管理員,負責廣西與香港革命黨人之間的聯絡工作。
宣統三年三月二十九日(1911年4月27日),嚴驥同福建籍革命志士一道參加廣州“三·二九”起義,隨黃興攻打兩廣督署,並攻入總督衙門,戰鬥中手部受傷。起義失敗後,嚴驥化裝成乞丐逃往香港,轉赴上海,後與吳玉章等人入川,開展保路運動,爭取新軍起義。同年冬,應方聲濤之邀到陸軍十七鎮任職。武昌起義後,四川革命黨人回響,嚴驥在成都參與光復活動。民國元年(1912年)3月,嚴驥到廣州參力黃花崗起義烈士公祭活動。民同2年,嚴驥隨福建第十四師師長許崇智參加“二次革命”。“二次革命”失敗後,袁世凱下令通緝革命黨人,嚴驥逃往上海法租界,在《中華新報》工作,著論抨擊袁世凱。
討袁時,嚴驥以護國軍第二軍司令部上校參謀入粵。民國5年秋,任駐粵滇軍第四師處長。負責督修黃花崗烈士墓。民國6年9月,任軍政府參議兼管水利,一度代理城防司令。翌年9月,任靖國軍第六軍軍需處長。民國11年6月,隨革命軍入閩驅逐李厚基。10月,任福建省長公署參議兼印花稅處處長。民國15年冬,國民革命軍東路軍入閩,組建福建臨時政治會議,嚴驥任秘書、第三科科長;福建省政府成立,嚴驥任第四科科長。民國17年,嚴驥為軍事廳副官處處長、福建軍械局局長、福建水利局局長。民國19年1月,福建發生綁架省政府六委員案,嚴驥調停其間。不久,任保全處副處長、第四科科長、稽查處處長等職。其後蟄居福州,參加《華報》活動,並捐款助修《藤山志》。民國37年,嚴驥參加福建“民聯”地下組織,迎接解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福建省委員會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