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顏墓

嚴顏墓

嚴顏死後葬於何處,史無記載,但巴蜀地區卻有三處嚴顏墓,一在忠縣,一在蓬安,一在巴中。考“一人三墓”之歷史文化成因,一是歷史地名的混淆,二是地方主義的體現,三是表彰忠義的需要和推助。但三墓孰真孰偽,則無由考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嚴顏墓
  • 國家:中國
  • 年代:漢末
  • 墓葬主人嚴顏
  • 記載:《四川通志
  • 來歷:三國時劉備克蜀仍封嚴為郡太守
嚴顏,漢末劉璋之部將,三國時劉備克蜀仍封嚴為郡太守,其間屢建奇功,世人稱頌,各地曾修廟建祠以頌之盛德,巴州也如此操作。據《四川通志》載:“漢將軍嚴顏墓,在城西門外,舊有廟在墓後”。道光九年知州陸成本又在墓前修殿,刻石像以祀之。
嚴顏生平
嚴顏初為益州牧劉璋巴郡太守,鎮江州(今重慶市渝中區)。建安十七年(212年),劉璋懾於北方曹操和漢中張魯的威脅,遣法正於荊州(今湖北)迎劉備入益州(今四川),嚴顏拊心嘆息說:“這是獨自坐在沒有出路的深山裡,放出老虎來護衛自己。”
結果確如嚴顏所料,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劉備與劉璋決裂,軍師龐統中流矢身亡。張飛、諸葛亮趙雲等領荊州兵入川增援。大軍到達江州,江州守將嚴顏據守不降,張飛將其攻破,占領江州,並生擒嚴顏。
張飛對嚴顏說:“大軍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戰?”,嚴顏回答說:“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降將軍也!”,張飛生氣,命左右將嚴顏牽去砍頭,嚴顏表情不變地說:“砍頭便砍頭,何為怒邪!”張飛敬佩嚴顏的勇氣,遂釋放嚴顏並以嚴顏為賓客,之後的事跡不在正史中出現。
“義釋嚴顏”是一個千古傳頌的動人故事。據《三國志·張飛傳》載:“先主入益州,還攻劉璋。飛與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縣。至江州,破璋將巴郡太守嚴顏,生獲顏。飛呵顏日:‘大軍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戰?’顏答日:‘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也。’飛怒,令左右牽去斫頭,顏色不變,日:‘斫頭便斫頭,何為怒邪?’飛壯而釋之,引為賓客。” 這是三國歷史文獻中關於嚴顏的惟一記載,後世志書諸如《輿地廣記》、《輿地紀勝》、《方輿勝覽》、《蜀中名勝記》、《明一統志》、《大清一統志》、《四川通志》等所載嚴顏小傳,皆本於此。但僅此一條足見張飛之仁義大度,嚴顏之英武不屈。此外,裴注引《華陽國志》日:“初,先主人蜀,至巴郡,顏拊心嘆日:‘此所謂獨坐窮山,放虎自衛也。’飛所過戰克,與先主會於成都。”嚴顏在劉璋請劉備入蜀時的“拊心”之語反映出他是蜀中一位頗有政治遠見的忠義之人。
嚴顏死因
他是怎么死的,歷史並無記載,只是傳說蜀都被克後,他自殺了!
卻說嚴顏力戰誘敵,奮鬥多時,忽聽東邊陣中騷亂,知博得脫,大喜。正歡喜間,張合殺至,直至王纛之下,見是員老將,心下詫異。想張合卻是有見識的,心念一動,便知中計,急大呼曰:“陣中走了方博!”魏延等一時慌亂,急欲找尋時,失卻蹤跡矣。嚴顏心中快意,放聲大笑,惱動張合,親提大刀來戰嚴顏。二將大戰三四十合,勝負未分,嚴顏見左右漸漸稀少,身上各處傷失血不止,心知無幸,大呼曰:“且住,願降!”合打馬約退。顏藹然笑曰:“吾主在東,且容相別。”老將往方博去向拜了八拜,猛然拔劍,往項上刎去,可憐一腔碧血,灑落塵埃,一縷英魂,望斷鄉關!張合等眾將莫不掩面。顏良顧謂文丑曰:“方博帳下勇烈忠誠之士,何如此之多耶?”
嚴顏既死,餘眾皆力戰而亡,未有降者,張合等感嘆不已。歸告劉備、孔明,備聞走了方博,懊喪不已。孔明命歸還嚴顏屍首,以彰其忠。博等親迎嚴顏靈體,命移回巴西以王侯之禮葬之。博親主哭祭,落淚成血。川中子弟之兵,巴郡江州百姓聞顏噩耗,萬戶哀哭,家家掛孝,伏道而泣者,汪洋如海。
嚴顏死後葬於何處,三國歷史文獻無載。但至遲到宋朝,巴蜀地區先後出現了三座嚴顏墳墓:一在忠州(今重慶忠縣),一在巴州(今四川巴中市),一在蓬州(今四川蓬安縣或儀隴縣)。隨著川渝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三地都把嚴顏墓作為三國歷史文化遺蹟加以宣傳和利用。梳理嚴顏三墓的由來、探討一人三墓的成因,遂為三國文化研究中不可忽視的學術問題。
歷史評價
蘇軾:“先主反劉璋,兵意頗不義。孔明古豪傑,何乃為此事。劉璋固庸主,誰為死不二。嚴子獨何賢,談笑傲碪幾。國亡君已執,嗟子死誰為。何人刻山石,使我空涕淚。吁嗟斷頭將,千古為病悸。”
蘇轍:“古碑殘缺不可讀,遠人愛惜未忍磨。相傳昔者嚴太守,刻石千歲字已訛。嚴顏平生吾不記,獨憶城破節最高。被擒不辱古亦有,吾愛善折張飛豪。軍中生死何足怪,乘勝使氣可若何。斫頭徐死子無怒,我豈畏死如兒曹!匹夫受戮或不避,所重壯氣吞黃河。臨危閒暇有如此,覽碑慷慨思橫戈。”
文天祥:“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