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璞

(1854—1936)近代僧人。字玉成,號脫山,俗姓沈,泰縣(今江蘇泰州)人。少時秉性慈善,聰明異常。年17歲隨父渡江,遇暴風覆舟,獲救復甦,因悟萬事無常,人生本幻,遂發心依宏開寺應懷老人出家。研讀佛典,朝夕不倦。受具後,辭師往金山、高旻兩禪堂,力參向上一著,稍有省悟。復行腳九華、普陀、天台諸名山,以資拜偈高人,指授心要,聞通智法師在京口焦山,暢演《楞嚴》,復折回聽講。文至“七處征心”,恍然大悟,陳偈以求印證,有“尋心蹤跡心無住,究我根源我是誰”之句,通師深韙之。正擬追隨深造,忽得師信,召回常住,處理寺務。嚴孝性天成,不忍違逆,遂負笈而回,親承師座,料理一切。數十年如一日地翻造屋宇,培植樹木,莊嚴淨土,利益遐邇,左右交稱,聲譽頓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嚴璞
  • 別名:玉成
  • 出生日期:1854
  • 逝世日期:1936
遇鄉人有糾紛,則請師數語即解,雖曰言說有方,而一片息事寧人真誠,亦足感化之也。會戊戌年(1898)清廷變政,各處多有假興學為名侵占廟產,光孝寺谷鳴和尚知嚴能幹卓著,禮請出山,為一縣之僧正司,事始平息;僧俗訟案,重疊如山,經師悉心規劃,不辭勞怨,亦得化解。師生平重孝義,惡聚斂,稍有餘資,悉修理鄰近殘破寺庵。並常勸誡其弟子:“小廟財產,不宜過豐,能令子孫侍奉香火,不受饑寒足矣。”師之自身雖注重參禪念佛,努力實行,並極端讚許和推行僧教育之改進。如揚州之普通僧學校、金陵之祇桓精舍、三藏殿之僧師範、杭州之華嚴大學、安徽之佛學校、武昌之佛學院,先後皆遺其子孫肄業,蒙受栽培之弟子如智光住焦山定慧寺,創焦山佛學院;靄亭住竹林寺,創竹林佛學院;南亭住光孝寺,辦光孝佛學院。皆事造就僧才,利益民眾,所成震震有聲,是師識見宏遠所致也。泊至晚年,專修念佛三昧,六時無間,精進逾恆。年八十三,六根聰利,矍鑠如常,過午不食。1936年春,微有衰象,秋後飲食日減,雖行動自若,已預知報果將盡,遂函召各處子孫回寺,囑以身後事,並命結期念佛四十九日,希於佛七期中了此幻身,往生淨土。最後每日僅飯水汁少許,臨終前衣服自行穿就,期待佛七圓滿西歸。果爾,於農曆十月初九日巳時圓七之時,說偈安詳而逝。偈云:“八三年來苦糾緾,生身祇因業力牽,而今專念彌陀佛,願生西方九品蓮。”參閱《歷代淨土高僧選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