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漢英,1936年5月生,江蘇靖江人。藥理學家,研究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嚴漢英
- 出生地:江蘇靖江
- 出生日期:1936年5月
- 職業:藥理學家,研究員
人物生涯
1959年南京藥學院藥學兵畢業後留校任助教。1961年參與籌建南京藥物研究所及藥理室,曾任副所長,藥理研究室兼眼科藥理研究中心主任等職,是江蘇省藥理學會常委,南京市中西醫結合研究會、微循環專業委員會委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藥物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眼科新進展》雜誌編委。60年代到80年代初主要從事抗血吸蟲和抗瘧藥物的藥理研究。參與研製成功沒食子酸銻鈉,1978年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在該項目中負責臨床前藥理和毒理及部分臨床觀場推廣工作。1967年發現了澳代脂肪酸的抗日本血吸蟲作用。1979年起從事抗血吸蟲病新藥毗隆釀的藥理毒理研究,該項目獲1979年江蘇省和技成果獎,1980年衛生部科技成果乙等獎,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還根據該藥藥代動力學特點。負責研製成吡喹酮緩釋片,保持了該藥的高效,但減少了副作用,該項目為1993年度國家科委和衛生部新技術。新成果推薦項目,獲國家新藥證書。70年代設計了我國的大鼠有機玻璃代謝籠和小鼠全玻璃代謝籠,對藥物代謝研究起到推動作用。1984年籌建抗瘧藥篩選實驗室。率先在我國培養成鼠瘧原由紅外期,並用於藥物研究,獲江蘇省科技成果獎。1985~1986年在美國作訪問學者期間,通過實驗發現有些抗青光眼藥物雖然能降低限內壓,但同時減少了眼血流供應,使主要視覺器官營養不良,引起國際上對已知抗青光眼藥物的再評價,並制訂研究該類新藥的標準。回國後建立了江蘇省藥物研究所眼科藥理研究中心,參與研製成諾氟沙星滴眼液和環丙沙星滴眼液,分別獲江蘇省和無錫市科技進步獎。負責“八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抗白內障新藥一苄達賴氨酸的研製,獲新藥證書。原料藥和製劑分別於1998年和1999年列入國家重點新產品。負責研製成妥布黴素搞服液獲新藥證書;至1999年底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論文90多編,參與編寫的專著有3本,主編《眼科藥理學和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