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公貺墓

嚴公貺墓

嚴公貺墓,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鳳林北路東延伸段,是唐朝戶部尚書嚴公貺的墓葬。

2022年10月,嚴公貺墓被發現。墓葬為豎穴斜坡墓道土洞墓,水平全長6.22米。由墓道、封門、甬道、墓室四部分構成。墓葬出土隨葬品總計4件,分別是半身女俑、陶狗、器蓋及墓誌。

嚴公貺墓中由柳公權撰文並書寫的墓誌,為研究柳公權書法藝術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嚴公貺墓
  • 外文名:Yan Gongjun tomb
  • 地理位置: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鳳林北路東延伸段 
  • 所處時代:唐朝 
歷史沿革,墓葬格局,文物遺存,歷史文化,文物價值,旅遊信息,地理信息,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大中三年(849年),嚴公貺病逝,享年七十五歲,唐宣宗追贈其為戶部尚書。
大中四年五月十九日(850年),嚴公貺安葬於長安縣居安鄉高陽原,其父嚴震墓東側。
2022年10月,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長安區鳳林北路東延伸段進行考古發掘工作,共發掘清理3座墓葬。因基本建設原因,發掘區域原始地層已被擾亂破壞,堆積情況不明。

墓葬格局

  • 綜述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發掘出的三座唐墓東西排列,南北向,M1位於M2、M3西南部,M2打破M3。M1、M2中出土墓誌,根據墓誌內容,墓主均為唐代馮翊嚴氏家族成員,M2墓主為嚴公貺,M1墓主為嚴公貺兄長嚴公弼的妻子盧淑,M3可能亦為嚴氏家族成員。
  • 格局
嚴公貺墓位於發掘區東部,打破M3,為豎穴斜坡墓道土洞墓,方向174°,平面呈“刀把”形,水平全長6.22米。由墓道、封門、甬道、墓室四部分構成。
墓道位於墓葬南側,平面呈梯形,南窄北寬,口大底小,斜直壁,壁面較光滑,斜坡底。口長3.1米、寬0.92~1.56米;坡長2.92米、底寬0.8~1.46米,自深1.04~1.54米,坡度10°。內填黃褐色花土,土質較疏鬆。
封門位於墓道北側。土坯封門,殘存6層,最下層豎砌,向西略傾斜,豎砌以上為5層錯縫平砌。封門寬1.4米、厚0.21米、殘高0.55米,土坯長32厘米、寬20厘米、厚5厘米。
甬道位於封門與墓室之間。平面近長方形,拱頂土洞,直壁,平底。壁面較規整,底部與墓道北端底面及墓室底面相平。進深0.4米、寬1.3米、高1.24米。
墓室位於墓葬北側,南接甬道。墓室上部略有坍塌,下部壁面較規整,平面呈長方形,拱頂土洞,直壁,平底。西壁長2.35米、東壁長2.72米、南寬2.32米、北寬1.72米、高1.24米。墓室底面西部有方磚與條磚錯縫平鋪的磚鋪地,殘存4行。墓室中西部有一道凹槽低於墓室底,內平鋪4塊半條磚。條磚長32、寬16、厚5厘米,方磚邊長32、厚5厘米。墓室西南部被一現代柱樁打破,柱樁直徑0.44米。該墓因早期建設破壞,葬具及人骨不存。
嚴公貺墓
嚴公貺墓平、剖面圖

文物遺存

  • 綜述
嚴公貺墓出土隨葬品總計4件,分布於墓室中部偏南、西北角、近西壁中部及甬道東南角。依據質地分為陶、石質兩類,器類有半身女俑、陶狗、器蓋及墓誌。
  • 陶俑
半身女俑1件,殘。出自墓室近西壁中部,泥質紅陶,模製,中空。頭梳雙垂髻,面部不清,底部帶孔。外施白彩。寬3.7厘米、厚3.4厘米、高6.8厘米。
  • 陶狗
陶狗1件,殘。出自甬道東南角,泥質紅陶,合模製。臥姿,頭部微斜,呈回望狀,四肢蜷曲平臥於地,長卷尾貼於身後。外施白彩。體長10.1、高5.4厘米。
  • 陶器
陶器蓋1件,殘,出自墓室西北角。泥質紅陶,輪制。塔式罐蓋,圓形,中部略厚,平緣,尖圓唇,中部為五級塔剎式高鈕,鈕頂為尖圓弧狀。外施白彩及黑色線條。直徑11厘米、厚0.9厘米、高8厘米。
  • 墓誌
嚴公貺墓誌1方,未見志蓋。出自墓室中部偏南,倒扣斜立,青石質。方形,長76.7厘米、寬77.1厘米、厚14.5厘米,四周線刻十二生肖,每面三個。墓誌正面陰刻楷書42行,滿行45字,共1768字,柳公權撰並書。

歷史文化

  • 相關人物
嚴公貺(774年—849年),馮翊(今陝西省大荔縣)人。山南西道節度使嚴震幼子。唐德宗貞元年間中舉進士不第。元和元年(806年),為山南西道節度使嚴礪告捷官,歷任容管招討經略使兼容州刺史、御史中丞、太僕卿、絳州刺史、太子賓客等職。大中二年(848年)以左散騎常侍致仕。大中三年(849年)病逝,享年七十五歲,唐宣宗追贈其為戶部尚書。

文物價值

嚴公貺墓誌是現存唯一經考古發掘、有明確出土地點的柳公權晚年撰書的墓誌,不僅補充了缺載的嚴公貺生卒年份、仕宦經歷等信息,完善了嚴氏家族譜系及其與河東柳氏的姻親關係相關信息,也為研究柳公權書法藝術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

旅遊信息

地理信息

嚴公貺墓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鳳林北路東延伸段。
鳳林北路

交通信息

駕車自西安市人民政府出發,經二環北路西段、太白南路到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