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作品
| | |
| | 材料:陶、氧化物、化妝土;尺寸:64_64_24cm,年代2019 |
| | 材料:陶、氧化物、化妝土; 58x58x28cm ,2018年 (1) |
| | 材料:陶、氧化物、化妝土; 57x57x27cm 2018年 (1) |
| | 材料:陶、化妝檯土,43x43x15cm ,年代2016 |
藝術賞析
非實用性器皿創作不是吳建毅的獨特專利,但吳建毅創作的《器之欲》卻將當代陶藝的器皿創作和發展推到了新的高度。
《器之欲》的創作放棄了常規的成型工藝,以非常規的拉坯成型創作,呈現了器物新的藝術形式。作品中帶有強烈的實驗性色彩,對器物的造型、材料、空間和色彩的多樣性實驗性探索。
《器之欲》以類似仿生學的圓形器型,利用象徵和意象等手法通過物象的形態、釉色、光澤、搭配等把陶藝視覺化。其作品的曲線性表達、造型的內外空間延伸以及較大的作品體量,挑戰和突破了泥料在成型上的極限性。作品樸素自然,色彩艷而不俗,細膩中帶有狂野,有著強烈的張力,呈現出暴力美學的特徵。創作者把傳統的器皿口沿和底足進行置換,以一種獨特的方式重建了器皿的內在結構。其在創作過程中的不可見與作品完成後的可見形成一種視錯的差異,同時與不可見的“底足”形成呼應,是自我的不可見的感知和可見的現實之間的差異,以此傳達不可見與可見辯證的關係。
中國人對待容器的理解,1000多年來沒有改變。吳建毅的作品《器之欲》所感動人的地方,在於它的製作技術和在容器上的拓展。作品在有用的器物空間中相互轉換,傳達一種“無用之用”的思想。作者將器物全新的面貌和獨特的方式呈現了器物功能性、藝術性和可能性,改變了人們對器物的認識。《器之欲》既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器皿,但它多方面暗示著自己與傳統陶瓷的器皿血脈關聯,進而表達作者自我追求的某種現代生活的精神訴求。
創作背景
《器之欲》最初源自於對生活器物側把壺的切身感悟,茶壺是承載著古代人和現代人的精神產物,但卻有著一定的局限性。側把壺以及日用器在一定程度上只能從正面去使用,而忽略了底足倒置所呈現的功能性、藝術性和可能性,“底”是一種不可見性的隱喻。《器之欲》通過研究人、器物、工藝技術、材料、色彩和空間之間的關係,以及陶藝創作局限性來思考器皿,以一種全新的方式和獨特的藝術形態呈現了器物的內在文化特徵和人文精神。
藝術家簡介
吳建毅,1990年出生於廣東雷州。2015年本科畢業於
中國美術學院陶藝系,獲畢業創作展金獎;2018年研究生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陶藝系,獲畢業創作展金獎,師從劉正教授、周武教授;2018年工作於
四川美術學院,現為陶藝專業教師,四川美術學院卓越青年藝術人才;《秋晚》2014年獲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獲獎提名獎,《器之欲》2019年獲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獲獎提名獎,首屆中國白傳統陶瓷藝術大展獲金獎,全國陶瓷藝術品征評獲一等獎,第七屆重慶市美展獲金獎,作品入選第十三日本美濃國際陶藝競賽,第三屆中國當代陶藝大展,第二屆全國工藝美術作品展,第十屆中國當代青年陶藝雙年展等,作品被多家美術館及私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