噘嘴鏈子

噘嘴鏈子

噘嘴鰱子、噘嘴子鰱子 ,學名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 。 俗名:噘嘴子浮鰱,翹嘴鮊 大白魚、翹嘴巴、翹殼、白絲、興凱大白魚、翹鮊子、鮊刺魚、翹白、白魚、等。北方大多稱之為噘嘴鏈子,廣東地區俗稱長江和順,長江中游俗稱翹白、白魚,長江下游俗稱太湖白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噘嘴鏈子
  • 學名: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 
  • 俗名:噘嘴子浮鰱
  • 體重:常見為 2~2.5千克
  • 體形:體細長,側扁,呈柳葉形
  • 特性:行動迅猛,善於跳躍,性情暴躁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生存環境,生長特性,食性,產地、產季,釣 性,

形態特徵

體型較大,常見為 2~2.5千克,最大者重達 10~15千克。體細長,側扁,呈柳葉形。頭背面平直,頭後背部隆起。口上位,下頜堅厚急劇上翹,豎於口前,使口裂垂直。眼大而圓。鱗小。側線明顯,前部略向上彎,後部橫貫體側中部略下方。側線鱗80~93枚。腹鰭基部至肛門有腹棱。背鰭有強大而光滑的硬棘,第二棘最甚。胸鰭末端幾達腹鰭基部。臀鰭長大,不分支鰭條3,分支鰭條21~25。尾鰭深叉形。體背淺棕色,體側銀灰色,腹面銀白色,背鰭、尾鰭灰黑色,胸鰭、腹鰭、臀鰭灰白色。

生活習性

噘嘴鰱子屬中、上層大型淡水經濟魚類,行動迅猛,善於跳躍,性情暴躁,容易受驚,拉網時,可“飛”越1米多高的屏障。野生捕獲的成魚很難存活,多以冰鮮魚狀態運銷。野生成魚經馴養培育為成熟親魚後,人工繁殖出來的子一代原種魚苗,野性大減,成魚完全能以活魚狀態進入酒樓飯店的水族箱。

生存環境

噘嘴鰱子為廣溫性魚類,生存水溫0-38℃,撮食水溫3-36℃,最適水溫15-32℃,最佳生長水溫18-30℃;繁殖水溫20-32℃,噘嘴鰱子適應性與抗病力極強,生存水體能大能小,數十萬畝的湖泊與水庫至數平方米的水泥池或數平方米的網箱都可以將魚苗飼養為成魚甚至是成熟親魚;抗逆性強,病害較少,能耐低氧,同一池塘的四大家魚即使缺氧浮死,也不一定浮死。當然,水體溶氧高,則能提高餌料利用率、加快生長速度,增加養殖密度與增強抗病能力。水深0.5-10米,水質清新,透明度在30厘米以上,pH值6.5-8.5,面積1畝至數十萬畝,或網箱、水池都適合養殖成魚。

生長特性

生長迅速,粗生粗養,體型較大,最大個體達15公斤以上,常見野生個體為1-10公斤,人工養殖的魚苗,一周年達0.6-1公斤,兩周年可達2-3公斤。一般而言,苗期至體重100克期間生長較慢,100-200克生長稍快,200-300克生長較快,300-2500克生長最快,3000克以上生長速度逐漸降低。同一批魚苗,其生長速度相對一致,雌雄魚常年攝食(含嚴冬季節),個體差別不大,雌魚在繁殖季節,也照常攝食,其生長速度不會因繁殖而減慢。

食性

野生噘嘴鰱子是以活魚為主食的兇猛肉食性魚類,苗期以浮游生物及水生昆蟲為主食,50克以上主要吞食小魚小蝦,也吞食少量幼嫩植物。人工繁殖出來的原種魚苗,從內營養時期轉向外營養時期開始,一直至商品魚出售,全過程均可投餵人工飼料。如豆漿、黃粉、鰻料、蠶蛹粉、花生麩、黃豆餅或魚糜、魚漿、魚粒等。3-4厘米以上可投餵全人工配合飼料,最好是浮性料,以及水生植物如青萍、紅萍、嫩草、嫩菜等。當然,經重新馴化,也可重新吃活魚。投餵優質人工飼料與投餵活魚的生長速度無多大差別。

產地、產季

我國平原諸水系均產,以湖北、安徽和黑龍江省產量最多。每年6~7月份和10-11月份為捕撈旺季。東北地區以冬季上捕撈為主,松花江所產最著名。
【經濟價值】為大型習見經濟魚類,數量較多。其肉潔白鮮嫩,營養價值較高,每百克肉含蛋白質 18.6克、脂肪 4.6克,唯多細刺,故有淡水鰳魚之稱,鮮食和醃製均宜。

釣 性

是路亞對象魚,也可手桿釣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