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嘴胡
- 其他名稱:咀和
- 遊戲類型:智力型牌類遊藝活動
- 地區:中國北方地區
歷史淵源,優點,玩法,
歷史淵源
“咀和”是中國源遠流長、歷史悠久、由簡到繁逐步發展起來的一項遊藝。《鏡花緣》一書中描述過唐代宮廷里進行這種遊藝,當時稱為“十湖”,明朝又有所發展,據《讀懂人生》一書中說,元朝末期,明朝初期,有位著名學者名叫萬秉堯,他以梁山一百零八將為基由和他的名字寫成了牌的本本,他寫萬字牌,一萬到九萬,並字牌,一併到九並,堯字改寫為條,一條到九條,每種牌各為四張,這樣為一百零八張,同時他還想到這些人中有窮人、富人、還有不窮不富的人,他把窮人寫為“白花”,把不窮不富人寫為“紅花”,富人寫為“老千”,這樣這副牌為120張,牌中還以梁山中30名將印在牌上。同時他還想到這些人來自東南西北,這樣牌又加上了“東南西北風”,有了這樣的牌後,明朝在宮廷中開展了遊藝活動,如什麼“馬掌”、“馬將”、“說和”、“咀和”等等,有些遊藝項目中的說法還是梁山上的話,什麼“馬掌”、“馬將”、“咀和”遊藝中則更多如什麼“砸了”、“翻車了”、“八蹦子”、“頂皮蹦”、“奪了”等等。這種遊藝活動逐步完善,由宮廷中逐步向民間傳播,明朝末了,清朝繼續著這種遊藝活動,特別是在宮廷里“咀和”遊藝很活躍,尤其是在各代公主宮女中參與較多。
科爾沁“咀和”遊藝追溯起來與清朝孝莊文皇后有著密切關係,在清朝被封后,緒了滿蒙民族姻緣,也曾扶持了幾代年幼的皇帝,如順治、康熙等。當清朝遷往北京後,順治曾召見科爾沁各旗王說:“朕世世為天子,爾等世世為王”,並執行曾訂立過的“南不封王,北不斷親”。康熙皇帝曾巡訪科爾沁左翼中旗王府探視了孝莊皇后家鄉。正由於政治上聯盟,科爾沁首領隨著清帝從奉天遷往北京,也派兵馬駐北京王府井。正由於民族聯姻互相嫁娶,清代時期科爾沁之女先後有十幾名做了清宮皇后、妃子和王子之妻,而清宮先後有24位公主下嫁科爾沁各旗王,其中就有孝莊皇后之女。在相互嫁娶時皇宮還在科爾沁選配一些宮女,宮女除侍奉宮廷人員外還陪著公主進行“咀和”遊藝,當公主下嫁科爾沁王府時還帶上幾名宮女,同時王府也配備人員侍奉,公主在王府中進行“咀和”遊藝,當侍奉人員年歲大了,就回到家鄉部落,他們就把“咀和”帶到部落了。就這樣“咀和”從皇宮到王府,再由王府到部落,“咀和”遊藝活動就在科爾沁蒙古族中傳開了。
優點
“咀和”遊藝活動的益處在於:其一,“咀和”屬於智力型遊藝活動,參與其活動有益於增強人們的智力思維,善於對事物分析能力,有益於工作和身心健康,對老年人來說有利於腦健康,減緩腦功能衰退,有益於身心健康長壽;其次“咀和”遊藝活動是一項休閒會友、交友的時機,牌友聚到一起,談天說地、敘舊談新,其樂無窮,也有益於身心健康;
玩法
與一般麻將玩法有很大不同,主要有以下幾點不同:
1:正規打法也是4人成局,但是開局後只有三人摸牌入手,有一人按順序輪流閒莊。
2:最少兩個人就可以開局,
3:每人開局入手牌數為每人30張,莊家31張,牌桌剩餘29張,莊家出牌後,輪流拾取余牌,但是余牌不允許入手,只能用自己手中的牌栓住(吃,叉,光,胡等方式)
4:胡牌方式也不同,需要栓牌和清門並且需要夠胡(一般是十胡),但也有特殊情況下在不具備抗訴條件時也可以胡牌(後面會在“成胡規則”有介紹)
5:入手牌數夠了以後,三家各自亮雲麼(如果有的話,有如果不亮的話會被記為無雲麼,但是莊家可在牌桌上第一張麼牌出現前亮雲麼,何為雲麼後面會有講述)。然後由莊家問牌,根據下兩家的初步牌況(車牌,亂牌,車哈牌,狀元,有大胡,白心利,五麼將等等,會在後面“起手牌況”有介紹)決定此次是否夠打,感覺有機會成胡及打出手中賦予的一張閒牌,開始此局。感覺牌況不是很好的情況下可以扣牌不打,其餘兩家按順序可根據自己牌況決定是否揭牌繼續此局,無人揭牌即為流局。
嘴和基礎知識
一、常識
(一)人數
正規四人,三人抓牌,一人歇莊。
(二)牌
有30樣,每樣4張,共120張。
按圖形分四類:萬、並、條和紅牌。其中紅牌有“紅花、白花、老千”3樣;萬、並、條從一至九各9樣。
按性質分:么牌與民牌(也可叫白牌),其中么牌包括“么萬、么並、么魚、紅花、白花、老千、九條”共7樣。其他23樣為民牌。
(三)程式
1.搶頭:用塑膠長條牌搶頭,每人從牌中各揭一張,比誰的點大(紅牌算一點),點大的為頭家又稱莊家。同樣大小的點,先揭的為莊家,按逆時針,末家歇莊。
2.洗牌:莊家洗牌,最少洗三把。
3.上牌:莊家的對家上牌,只能上一次。往前、往後上牌均可,最少上三張,剩下的牌也是最少三張。不許從中間拿牌上,也不許往中間插牌。沒上牌前,除莊家外誰也不許動牌。
4.抓牌:歇莊者不抓,莊家抓31張,其他兩家各抓30張。
5.攔牌:莊家抓到31張牌用手拍一下底牌,表示抓夠了。
6.叫牌與報牌:莊家叫牌,其他兩家報牌。莊家以打出牌時報的牌為準。
7.打完一把牌:揭見、過子。莊家下莊為歇莊者,下家上莊為莊家。以後依次輪流上莊、歇莊。
(四)座位
每一仗牌的開始都要確定座位。從牌中找出1、2、3、4數碼的牌扣下,每人抽一張,按1、2、3、4的順序排在東、南、西、北的位置上。也可自由選擇座位。
(五)比賽
一般打兩仗為一場。一仗牌為20把,一場牌為40把。黃一把,沒動子,再補一把。都打時間牌,即統一時間開始,同一時間結束,到時間累計嘴數,決定勝負。
(六)名詞術詞
1.哈子牌:啥子也叫坎,由三張同樣的牌組成。樓子由四張同樣的牌組成。這兩種牌報牌時統稱為哈子牌。
2.亂牌:無哈子、樓子的牌為亂牌。
3.白群利:無么牌為白群利,分哈子白群利和亂牌白群利。
4.一點紅:手中只抓到一張么牌。分哈子一點紅和亂牌一點紅。
5.五么將:有五個以上么對。
6.雲么:大雲么由七樣么牌組成;小雲么由六樣么牌(無九條)組成。
7.群子:由三條、三萬、七並三樣牌組成。
8.邦子:由二條、二萬、八並三樣牌組成。
9.老虎:由么魚、么萬、九並三樣牌組成。
10.大駕:由紅花、老千、九條三樣牌組成。
11.烏拉:由紅花、九條、九萬三樣牌組成。
12.混江:由白花、八條、九萬三樣牌組成。
13.文全:由么並、二並、三並三樣牌組成。
14.車:組成群子、邦子、老虎、大駕、烏拉及混江中的每樣牌至少有兩張(多不限)各為一套車;分別稱群子、邦子……混江車;紅牌中每樣牌至少各有兩張(多不限)為紅車;相同數碼的三樣牌(萬、並、條)每樣至少兩張(多不限)各為一套車。稱么車、二車……九車。
15.橫付:由相同數碼的三樣牌至少各一張(多不限)可組成橫付又稱抱子。
16.順付:由同類的牌至少三張(多不限)按自然數順序依次相連線組成順付。不可用么牌(么並除外)、哈子、樓子及車上的牌組成順付。
17.叉:不管誰抓出或打出與對相同的牌,無人和都可叉,也可不叉,但可和。車上的對必須叉;自己抓出的么牌有對必須叉。
18.光:不管誰抓出或打出與哈子相同的牌,無人和必須光。
19.吃牌:自己抓出或上家打出的牌,在別人不和、不叉的情況下可吃。橫吃、順吃都可。橫吃即吃橫付,按橫付定義:“用兩樣牌吃第三樣組成橫付。以後可重複多次吃橫付上的三樣牌。”順吃即吃順付,按順付定義:“只準用手中的兩張牌吃第三張牌組成順付,不準在吃過的順付上續吃、接吃牌。”吃的牌要放在最下面。(和時可前、後續接)
20.吃、叉過張:第一次抓出或打出的牌能吃沒吃、能叉沒叉,再出現同樣的牌時才吃、叉為吃、叉過張。
21.吃、叉、光錯張:違反了吃、叉、光的規定,而吃、叉、光了為錯吃、錯叉、錯光。
22.車上“捎閒牌”:不準在車上吃牌,吃了為“捎閒牌”。
23.清門:又稱無閒牌。手中只有么牌、哈子、樓子、車、和橫付及順付(手中的付牌可與桌上的付牌相連)為清門。
24.進牌:吃、叉、光或抓的么牌為進牌。
25.打牌:進牌後要打出一張牌為打牌,打的牌放在右側,不能打在下家的牌堆中。
26.打牌以後的抓牌:上家打出牌後,無人和、叉、光時下家才可抓牌。
27.不準往外打的牌:手中的么牌、哈子、樓子及車上的牌,與吃的牌相同的牌,抓進的么牌。
28.成和:夠十和以上清門進牌後不打可成和。叉、光和了稱“抹”。
29.效見:又稱揭見。有一家和了,歇莊者揭開底牌最上面的一張與和家的牌對照,如無相同的牌為黃見;有一張為面見;有兩張為叉見;有三張為統見。如和的是最後一張底牌或最後打出的一張牌,你的見就是這張牌叫“跟見”。這張牌在和家最少有一張為面見;有兩張為叉見;有三張為統見;有四張為全見。
30.跑莊:莊家抓的牌超過了31張,其他兩家超過了30張時為跑莊;莊家抓到31張時沒有攔牌,其他兩家也抓到了31張也為跑莊。
31.掉頭:莊家抓到的牌不夠31張,其他兩家不夠30張時為掉頭。
32.叫牌:即莊家問:“什麼牌?”也稱為叫牌。
33.報牌:即說出手中為啥子牌或亂牌或哈子白群利或亂牌白群利或哈子一點紅或亂牌一點紅。同時報車(有幾套報幾套)、五么將。
34.扣牌:莊家報牌後不打,扣出一張牌為扣牌。
35.檔家:莊家扣出牌後,一家揭了扣出的牌,這家為檔家。
36.亮雲么:在莊家打牌前或檔家揭牌前亮出即可。就是把組成雲么的牌放在桌面上。
37.不檔:莊家扣出牌後,其他兩家不揭扣出的牌為不檔。
38.黃牌:抓出或打出最後一張牌,無人和為黃牌。無人檔也為黃牌。
39.輸檔:檔家如檔了這把牌輸了子(嘴)為輸檔。
40.起檔:有樓子並成和者,把檔拿歸自己,為起檔。
41.算嘴過子:一家成和或黃牌以後,三家分別計算嘴數,然後彼此互相比較,嘴數少者將嘴數差付給對方,為算嘴過子。同時沒成和的兩家給歇莊者見子(黃牌無見子)
42.天和:莊家抓完牌就十和以上清門,不叫牌就和了為天和。
43.地和:莊家報牌後打出或扣出並檔了的牌,有一家立即和了這張牌,為地和。
44.黑十和:亂牌沒叉么對夠十和為黑十和。
45.紅十三:亂牌叉么對夠十三和為紅十三。
46.五元蹦:報五么將後並全叉出為五元蹦。
47.八蹦子:叉出了八個對為八蹦子。
48.不讓贏:哈子牌夠十八和以上;哈子白群利十和以上;亂牌白群利五和以上;哈子一點紅十一和;亂牌一點紅六和;黑十和;紅十三;均可報不讓贏。其他兩家免嘴並不準和。
49.砸、砸空:報不讓贏後,清門再進牌為砸;沒清門或沒進牌為沒砸成又稱砸空。
50.甩手報:莊家抓完牌就夠報不讓贏的和,打牌的同時即可報不讓贏,為甩手報。
51.奪:進一張牌夠不讓贏的和,又清門為奪;五元蹦或八蹦子不用清門也為蹦奪。
52.奪滿場:其他兩家若奪同一張牌,要優先五元蹦、八蹦子,為奪滿場。必須說:蹦、奪。
53.甩手奪:抓到手中的牌即可報奪,為甩手奪。
54.劈手奪:明知某一家可能奪這張牌,但又無其它牌可打,必須打這張牌,打出了某一家確實奪了,謂劈手奪。
55.有大和:進一張牌就能報不讓贏或有奪的牌,為有大和的牌。
56.熟張、生張:已打出或抓出的牌為熟張。反之為生張。
57.車空子:一家沒車,但叉或光了可組成車的兩樣牌,則第三樣牌為車空子。
58.三見面的牌:一家放在桌上的牌,其中某張牌是你手中的對,則這個對就是你與那一家的三見面的牌。
59.兩見面的牌:一家放在桌上的牌其中某張牌你手中也有一張,則這張牌就是你與那一家的兩見面的牌。
60.跑車:不管幾家有車都可跑車。
61.必須進的牌:打牌過程中抓的么牌、出現手中車上的牌、哈子上的牌別人不和的情況下必須叉、光。
62.全扣:不夠成和的牌或不準和的牌出現一張必須進的牌手中又無可打的牌,為全扣。即手裡的牌全扣在桌面上,再抓來的牌也一一扣下。
63.打漂:亂牌四叉前要扣一張所叉的牌,為打漂。
64.頂皮蹦:一家十和以上清門,並打了某一家七叉,接著再抓牌,剛七叉的這家八叉了為頂皮蹦。
65.詐和、詐砸:不應“和”的牌面“和”為詐和;不應報不讓贏或奪的牌而報“不讓贏”或喊“奪”為詐砸。
66.打牌權:進牌後則有打牌權。而抓的牌並不完全屬於你的,在別人不叉、不光、不和的情況下才屬於你的牌,你不用時打出去,也為有打牌權。
67.跑到底:打一般圈(juan)牌的牌,能和沒和者必須跑到底。
即到手中無牌可打時或最後一張牌或最後打出的一張牌才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