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隆拉隧道

嘎隆拉隧道

嘎隆拉隧道:在嘎隆拉山口下面,長3310米,汽車4分鐘左右可以穿越,是為了解決墨脫公路扎墨公路在此遇到的長達8個月左右的大雪封山問題,隧道使季節性通車變為基本上全年通車。而且把原來路程縮短了26公里。東方入口的海拔在3700多米(嘎隆拉山口帶是4100多上下),西方出口海拔在3400多米,坡度大於百分之4,所以裡面安裝大量提醒牌。

2008年9月16日上午10時,隨著武警交通二支隊35名工程技術骨幹和隧道掘進尖兵組成的首批先遣隊,正式踏上修建嘎隆拉隧道的征程。嘎隆拉隧道的修建使得我國目前唯一不通公路的縣——西藏墨脫縣有望告別沒有公路的歷史。2010年12月15日,西藏墨脫公路控制性工程——嘎隆拉隧道順利貫通。

嘎隆拉隧道地形地質極其複雜,有“隧道地質病害百科全書”之稱。武警交通部隊調集近百台(套)國內最為先進的鑽探和掘進設備,採用管棚注漿、混凝土抗凍融、高原斷層施工、震區深層灌注等12項施工工藝,成功突破11處大斷層和冰川土石流堆積體。

基本介紹

修建歷史,所獲榮譽,修建困難,創建奇蹟,隧道貫通,

修建歷史

近幾十年來,黨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一直非常關注墨脫公路的修建。1961年,西藏軍區原公路部就開始前期勘測。
嘎隆拉隧道
嘎隆拉隧道
1965年,築路大軍試圖打通自帕龍老虎嘴沿帕龍藏布江、雅魯藏布江通往墨脫的道路,由於山勢太險而被迫停工,這是墨脫公路的第一次修建。1975年從波密縣扎木開始修建的墨脫公路到達了80公里處,由於技術條件不夠於1980年停工。1994年,在投入大量物力財力下,一條泥土公路終於修成,汽車第一次開進墨脫縣城。由於地質構造極不穩定,部分路段很快被大面積塌方和土石流沖沒。1995年,國家再次投資2000萬元,對墨脫公路嘎隆拉山危險段與彎道進行加寬改造。從2002年起,國家交通部等有關部門對墨脫公路的建設進行前期勘查設計,並於2007年立項開展“西藏扎木至墨脫公路建設關鍵技術研究”,努力攻克高海拔、複雜地質地貌、惡劣氣候條件下公路隧道建設、地質災害治理等關鍵技術中存在的核心技術難題,為徹底整治扎墨公路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2008年9月,總投資9.5億元、全長117公里的扎墨公路被國家正式立項,列入西藏“十一五”重點建設項目,由武警交通二支隊等單位共同承建。
嘎隆拉隧道

所獲榮譽

成功修建二郎山隧道、鷓鴣山隧道、海子山隧道等我國多座高原隧道,並榮獲國家建築行業最高獎“
嘎隆拉隧道
魯班獎”、“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的武警交通二支隊,此次擔負的嘎隆拉雪山隧道建設系全線施工作業難度最大、地質氣候條件最為惡劣的建設項目,為重點控制性工程。部隊此次集中了數百名技術精英,調集了20餘台套國內最為先進的鑽探和掘進設備,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快速打通3.3公里長的嘎隆拉隧道。隧道建成後,扎墨公路將縮短公路里程25公里,通行時間和行車條件將得到極大改善。

修建困難

素有“高原孤島”之稱的西藏林芝地區墨脫縣,是中國大陸2100多個行政建制縣中至今惟一不通公路的縣,絕大多數居民屬於門巴族和珞巴族。該縣的西、北、東三面被喜馬拉雅山和崗日嘎布山阻隔,南面是邊境線,穿越境內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和帕龍藏布峽谷無法通行,進入墨脫必須翻過4000米以上的嘎隆拉雪山隘口。各鄉鎮之間僅靠騾馬驛道相通,部分村之間只有羊腸小道。連線墨脫與外界聯繫的扎墨道路屬於非等級簡易公路,技術標準相當低、路況極差、臨時性橋涵多,時常出現雪崩、塌方和土石流,除每年的8月至10月外,其餘時間不通車,屬於季節性通車公路。
墨脫處於喜馬拉雅斷裂帶上,地質活動頻繁,是地震、塌方、土石流多發區域。地質災害嚴重、氣候條件惡劣是多年來扎墨公路一直不能完全修通的主要原因,施工過程中,武警官兵將面臨眾多世界性的建設技術難題和極端惡劣複雜的自然災害的重重考驗。多次徒步進出墨脫踏勘的地質專家曾表示“修建扎墨公路的難度絕對不亞於浩大的青藏鐵路工程。”

創建奇蹟

西藏墨脫公路控制性工程嘎隆拉隧道於2010年12月15日貫通。墨脫人民世代被茫茫雪山所阻隔的歷史終於結束。左圖為隧道施工內景。

隧道貫通

2010年12月15日西藏墨脫公路控制性工程——嘎隆拉隧道15日順利貫通。墨脫人民世代被茫茫雪山所阻隔的歷史終於結束。
當日,墨脫公路嘎隆拉隧道貫通儀式在海拔3700多米的隧道入口處隆重舉行。儘管是高山峽谷、冰天雪地,但隧道貫通讓當地民眾興高采烈。
上午10時許,貫通儀式開始。西藏自治區主席白瑪赤林、交通部副部長翁孟勇等親臨現場,並共同啟動工程爆破按鈕,打開嘎隆拉隧道。白瑪赤林宣布隧道貫通。
墨脫是中國唯一不同公路的縣。墨脫縣人員進出和物質運輸主要靠扎墨公路便道和米林縣派鎮至墨脫的騾馬驛道,運輸能力低,成本高,路況差,安全隱患大。每年只有3-5個月的時間能夠通行,大雪封山之後,則與外界交通中斷。20世紀70年代,國家曾兩次投資對墨脫公路進行建設,但都由於特殊條件的制約,未取得實質性進展。根據西藏交通廳的資料,從2002年開始,國家對墨脫公路進行前期勘查,2007年對嘎隆拉隧道、地質災害治理、環境保護等課題開展研究。2009年初,墨脫公路開工建設。嘎隆拉隧道是墨脫公路的控制性工程,隧道全長3310米,平均海拔3700米。施工隧道氣象條件惡劣,穿越多條地質斷裂帶,岩體破碎,湧水量大,地質構造、水文地質條件極其複雜。
嘎隆拉隧道
西藏自治區主席白瑪赤林在此間貫通儀式上說,墨脫公路的建設克服了許多難以想像的困難,解決了大量複雜的技術難題,創造了公路建設史上的奇蹟。
嘎隆拉隧道
西藏交通廳的資料稱,墨脫通路的建設克服了地形起伏最大、自然坡降最大、降雨量最大、地震烈度最高、地質災害最多、地質條件最複雜等不利條件。
墨脫公路嘎隆拉隧道由武警交通部隊承建,參建單位代表四川武通路橋工程局第三工程處劉九林發言說,今天嘎隆拉隧道勝利實現了貫通,墨脫人民世代被茫茫雪山所阻隔的歷史終於結束。隧道貫通後,參見單位代表舞動紅旗在貫通處歡呼雀躍。
嘎隆拉隧道
嘎隆拉隧道
墨脫公路改建工程全長117公里,嘎隆拉隧道是其中重要部分。對於下一步的施工,白瑪赤林鼓勵,要再接再厲、一鼓作氣,確保全全、確保質量,早日結束墨脫“高原孤島”的歷史,將墨脫公路建設成為一條生態路、致富路、小康路。
根據西藏自治區政府提供的資料,經過多年努力,西藏交通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公路總里程達到5.8萬公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綜合效益正日益凸顯,有力促進了西藏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