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隆拉山

嘎隆拉山

嘎隆拉雪山:位於西藏自治區林芝地區墨脫縣波密縣交界地帶,是崗日嘎布山脈的西端段(也是橫斷山脈的西北極端),平均海拔4800米,山口海拔4200米左右,是南面印度洋暖水氣和北面青藏高原高寒水氣的交鋒帶,氣候多變,令人生畏,加上地質構造複雜,活動劇烈頻繁,任何時候都有可能發生雪崩、滑坡、土石流。因此,嘎隆拉雪山被當地人稱為神山。2011年3月24日發生雪崩災害。

嘎隆拉山口是騾馬道路,也是墨脫公路扎墨公路)舊路所過,一年只有5-9月能通行,2010打通嘎隆拉隧道,公路可以基本上全年通行了。

大雪封山季節 徒步 埡口的危險:遇到呼嘯的陣風就會被刮下千米雪崖,而且附近有七個雪峰埡口,找錯埡口則後果就不堪構想。

基本介紹

地理位置,地形氣候,山口交通,徒步危險,嘎隆拉隧道,

地理位置

嘎隆拉山,位於西藏自治區林芝地區墨脫縣波密縣交界地帶,是崗日嘎布山脈的西端段(也是橫斷山脈的西北極端)。平均海拔4800米,是駕車進入墨脫的必經高山。其地勢陡峭,地形複雜,山頂常年積雪平均厚5米至6米,每年6-9月積雪融化後,行人方能通過。其餘時間道路積雪,路徑不辨、深淺難測,不能通行,完全封山。時至今日,墨脫仍被外界稱作“高原孤島”。
嘎隆拉山的山路嘎隆拉山的山路
嘎隆拉山

地形氣候

嘎隆拉山是南面印度洋暖水氣和北面青藏高原高寒水氣的交鋒帶,氣候多變,令人生畏,加上地質構造複雜,活動劇烈頻繁,任何時候都有可能發生雪崩、滑坡、土石流,被當地人稱為神山。山頂常年被冰雪覆蓋,山上孕育著數條冰川,冰川融水最終匯入雅魯藏布江的支流。
嘎龍拉山南北很有特點,山口的南面總是雲霧繚繞,翻過山口來到北面立馬晴空萬里。
山頂上有冰雪融化形成的冰湖、天池,也有高山草甸,山上野花艷麗奪目,具備典型的現代冰川地貌。
嘎隆拉山位置

山口交通

海拔4200多米的嘎隆拉山埡口可以往來於波密墨脫之間,盤山公路就修在海拔3600米至4200米這一段高度上,山路蜿蜒,大部分開鑿在懸崖峭壁間,更有飛瀑流泉從路上橫衝直撞,路毀人亡的情況偶有發生。行走其間,驚險萬分。
山口頂部帶之一,8月9月前後是無雪山口頂部帶之一,8月9月前後是無雪
2009年4月始,全長3.3公里的嘎隆拉隧道正式開工,其竣工之日,沿危險山路翻山也將成為歷史。往後每年開山季節能夠看到這些壯美景觀的人也將大大減少。

徒步危險

《一個人的墨脫》“8.嘎隆拉山的陰影” 記載:大雪封山季節 徒步 埡口、翻越嘎隆拉山口 特別危險,死過不少人。遇到呼嘯的陣風就會被刮下千米雪崖,而且 附近有七個雪峰埡口,找錯埡口則後果就不堪構想。

嘎隆拉隧道

西藏墨脫公路(早期就是扎墨公路)控制性工程嘎隆拉隧道15日順利貫通。墨脫人民世代被茫茫雪山所阻隔的歷史終於結束,以前一般時期大雪封山,5-9月才能翻越山口地帶(而且也是有雪崩之險)。
嘎隆拉山
當日,墨脫公路嘎隆拉隧道貫通儀式在海拔3700多米的隧道入口處隆重舉行。儘管是高山峽谷、冰天雪地,但隧道貫通讓當地民眾興高采烈。
上午10時許,貫通儀式開始。西藏自治區主席白瑪赤林、交通部副部長翁孟勇等親臨現場,並共同啟動工程爆破按鈕,打開嘎隆拉隧道。白瑪赤林宣布隧道貫通。
嘎隆拉隧道是墨脫公路的控制性工程,隧道全長3310米,平均海拔3700米。施工隧道氣象條件惡劣,穿越多條地質斷裂帶,岩體破碎,湧水量大,地質構造、水文地質條件極其複雜。
西藏自治區主席白瑪赤林在此間貫通儀式上說,墨脫公路的建設克服了許多難以想像的困難,解決了大量複雜的技術難題,創造了公路建設史上的奇蹟。
嘎隆拉山
西藏交通廳的資料稱,墨脫通路的建設克服了地形起伏最大、自然坡降最大、降雨量最大、地震烈度最高、地質災害最多、地質條件最複雜等不利條件。
墨脫是目前中國唯一不通公路的縣。墨脫縣人員進出和物質運輸主要靠扎墨公路便道和米林縣派鎮至墨脫的騾馬驛道,運輸能力低,成本高,路況差,安全隱患大。每年只有3-5個月的時間能夠通行,大雪封山之後,則與外界交通中斷。20世紀70年代,國家曾兩次投資對墨脫公路進行建設,但都由於特殊條件的制約,未取得實質性進展。根據西藏交通廳的資料,從2002年開始,國家對墨脫公路進行前期勘查,2007年對嘎隆拉隧道、地質災害治理、環境保護等課題開展研究。2009年初,墨脫公路開工建設。
嘎隆拉山
墨脫公路嘎隆拉隧道由武警交通部隊承建,參建單位代表四川武通路橋工程局第三工程處劉九林發言說,今天嘎隆拉隧道勝利實現了貫通,墨脫人民世代被茫茫雪山所阻隔的歷史終於結束。隧道貫通後,參見單位代表舞動紅旗在貫通處歡呼雀躍。
墨脫公路改建工程全長117公里,嘎隆拉隧道是其中重要部分。對於下一步的施工,白瑪赤林鼓勵,要再接再厲、一鼓作氣,確保全全、確保質量,早日結束墨脫“高原孤島”的歷史,將墨脫公路建設成為一條生態路、致富路、小康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