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錦

嘎錦(嘎錦)gā jǐn ㄍㄚ ㄐㄧㄣˇ 侗族曲種。侗語意譯為敘事歌。流行於貴州省的黎平、從江、榕江等縣的侗族地區,旁及廣西的三江、湖南的通道一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嘎錦
  • 拼音:gā jǐn
  • 侗語意譯:敘事歌
  • 流行地區:貴州省的黎平、從江、榕江等縣
定義,曲調,曲目,

定義

嘎錦的演唱者稱為歌師,一般都是有一定藝術修養和豐富生活經驗的中年農民。舊時的歌師常在農閒時節走村串寨進行演唱,屬於業餘性質。由於侗族人民熱愛這種藝術,歌師演唱時,往往舉寨來聽,並給予接待和饋贈。嘎錦一般由歌師自彈自唱,以唱為主,中間夾用口語敘述,與唱詞聯接起來敘述一個故事。唱詞結構採取分節歌的形式,一部作品由數十乃至數百詩節組成。每節的句數不固定,多為偶數;每句的音節也不固定,多為奇數。韻腳有尾韻、腰韻兩種,腰韻用在長句的中間語氣停頓的地方。

曲調

嘎錦的音樂曲調可分 3種:①流行於六洞地區的,用大琵琶伴奏,曲調莊嚴,音域寬,旋律中音程的起伏較大,表現力豐富;②流行於黎平、從江的九洞、十洞地區的,用牛腿琴伴奏,曲調、節奏比較平穩,表情細膩委婉;③流行於黎平、榕江交界村寨的,用中型琵琶伴奏。旋律優美流暢,多由女歌師演唱。

曲目

嘎錦的曲目,尚在流傳的有50多個,多半是侗族的傳說故事,如《珠郎娘美》敘述一對侗族青年反抗封建婚姻的故事;《門龍紹女》、《金漢烈美》是歌唱愛情忠貞不二的故事;《芒西留美》、《三郎五妹》等則反映了侗族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另外還有漢族的傳說故事,如《山伯英台》、《梅良玉》、《鳳嬌李旦》等。不少作品雖然有著積極的主題,但也淤作品羼雜有或多或少的封建迷信成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