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村情概況,農村經濟,基礎設施,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自然資源,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地圖信息,
村情概況
全村國土面積4.01平方公里,海拔1600米,年平均氣溫19℃,年降水量160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3431畝,人均耕地0.9畝,林地2578.3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92.4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86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花椒、板蘭根等特色產業。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最佳化產業結構,合理配置資源,強化農業基礎,加速基礎設施建設,培植優勢產業,加速脫貧步伐,大力發展草果、板藍根,畜牧業,加大勞務輸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3,431畝(其中:田1,815畝,地1,616畝),人均耕地0.85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2,578.3畝,有鐵礦等資源。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92.4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7.86萬元,占總收入的35.2%;畜牧業收入77.75萬元,占總收入的40.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079頭,肉牛54頭);第二、三產業收入33.63萬元,占總收入的17.5%;農民人均純收入789元,農民收入以 種植業、畜牧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6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9人(占勞動力的3%),在省內務工58人,到省外務工11人。該村到2007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6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431.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329人。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開展村務公開,主要以黑板報方式公開。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867戶飲用井水,有867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32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99.6%和3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7戶(分別占總數的7.4%和2%)。該村到鄉政府所在地的道路為砂石路;進村道路為 水泥 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 ;距離最近的車站 2.5公里,距離集貿市場2.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 輛,機車3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869.22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07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2畝。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戶。全部自然村已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4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9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4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3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2.5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1個,人畜混居的農戶6戶,占農戶總數的1.5%。
特色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867戶,共鄉村人口4479人,其中男性2315人,女性2164人。其中農業人口4304人,勞動力2347人。該村以哈尼族族為主,哈尼族3530人, 漢族748人,苗族165人,其他民族6人。到2008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199人,參合率74%;享受低保 4479人。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600平方米,擁有教師7人,在校學生528人;距離 鎮中學2.5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627人,其中小學生528人,中學生99人。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431.53畝(其中:田1815.49畝,地1616.04畝),人均耕地0.80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2839.54畝,其中經濟林果地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0畝,主要種植草果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2200.00畝。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6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431.53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219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0個,黨員總數75人,黨員中男黨員66人,女黨員9人。 團員47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落後,教學條件差.。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大力發展草果、板藍根,畜牧業,加大勞務輸出。
地圖信息
地址: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小綠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