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嘉祥縣山東梆子劇團
- 外文名:Jiaxiangxianshandongbangzijutuan
- 影響範圍:山東、江蘇、河南、河北、安徽
- 代表人物:姚月芝、竇朝榮、馬金蘭等
- 代表作品:三省莊、千古奇冤、花打朝等
發展歷程,代表作,
發展歷程
嘉祥山東梆子劇團成立於1950年,山東梆子著名演員姚月芝帶領一干人從金鄉縣來到嘉祥,與當地的幾個戲班合併,成立了全國第一個縣辦的山東梆子劇團,演員近60人,上演的《對花槍》、《麻瘋女》等引起了轟動,姚月芝主工青衣,唱腔優美獨特,吐字清晰真切,表演入情入理,做戲聲情並茂,在山東、江蘇、河南、河北、安徽一代享有盛名。她在潛心研究山東梆子演唱技巧的同時,涉足豫劇、河北梆子等多個劇種,博採眾長,富於創造,豐富和完善了山東梆子的藝術風格。姚月芝的《對花槍》也成為了山東梆子的經典劇目。
1956年,嘉祥縣辦山東梆子劇團達到三個,專業演員200人,同時還有大量的業餘劇團。1958年,嘉祥縣山東梆子劇團與濟寧市山東梆子劇團合併。1962年,整個合併後的劇團全部劃歸嘉祥縣,這時嘉祥山東梆子劇團陣容整齊,各行當都有名角,成為名震魯西南,響遍數省的專業劇團,張繼愛、李雲鵬、馬金鳳、李玉苓等一批高水平的山東梆子表演藝術家深受廣大戲迷青睞。有“金嗓子”之稱的李玉苓主工花旦,唱腔音色純正,發聲灑脫自如,高亢明亮。其中《三省莊》中黑景芝一大段叫做《夸將》的慢板戲,集中體現了山東梆子的藝術魅力,經她瀟灑自如的演唱和樂隊優美和諧的伴奏,達到了迴腸盪氣的境界,觀眾百聽不厭,每次演出,觀眾不僅為演員頻頻叫好,還為伴奏樂隊多次鼓掌。
嘉祥縣山東梆子還以自身優勢不斷向四周輻射。1956年嘉祥縣山東梆子某團演出到泰安肥城,被肥城縣組建為肥城縣山東梆子劇團。1959年嘉祥縣山東梆子二團劃歸棗莊市組成棗莊市山東梆子劇團,嘉祥縣山東梆子三團劃歸滕縣組成滕縣山東梆子劇團。1962年濟寧市山東梆子(嘉祥與濟寧市合併時期的戲校)所屬青年山東梆子劇團調往曲阜成為曲阜山東梆子劇團,還有嘉祥縣培養出來的一些山東梆子演員到附近市縣劇團成為主角。
代表作
嘉祥縣是山東梆子的主要發祥地之一是山東梆子的主要發祥地之一。解放初期的1950年,嘉祥縣便成立了山東梆子劇團,是全國第一個縣級山東梆子劇團。由於民眾基礎好,骨幹力量多,當時聚集了姚月芝、竇朝榮、馬金蘭、范麗芳、竇玉謙等一批高水平的山東梆子表演藝術家。其上演的主要傳統劇有《三省莊》、《千古奇冤》、《花打朝》、《血手印》、《兩狼山》、《對花槍》、《老羊山》,不僅在當地受捧,而且演出市場輻射到山東、河南、江蘇、河北、安徽等地。姚月芝主攻青衣,唱腔優美獨特,吐字清晰、真切,表演真摯感人、聲情並茂,在山東梆子領域享有盛譽。姚月芝博採眾長,富於創造,在理論與演技上不斷深化,豐富完善了山東梆子的藝術風格,被業界譽為“泰斗”,她表演的《對花槍》也成為了山東梆子的經典劇目,1956年在華東六省戲劇匯演中,榮獲表演二等獎。竇朝榮唱腔高亢激昂,音質渾厚圓潤,表演剛柔相濟,在1954年的華東六省戲曲觀摩匯演中,其保留劇目《兩狼山》引起轟動,在上海舞台大放光彩,並獲得演員一等獎。八十年代後期,劇團又湧現了李福全、劉余蘭、杜玉珍、楊小巧、李霞、孫保全等一批新秀,並多次參加省、市匯演,獲得各種獎項。